首頁歷史 > 正文

【蒙古記憶】呼和浩特,一個讓人心醉的地方

2021-08-20由 上進愛寶貝 發表于 歷史

近期,孩子呆在家裡嫌無聊,便讓我帶他們去內蒙古看草原,看草原也是眾多孩子的夢想。既然孩子這麼想去,我便答應了。8號6:40我們便出發了,到了下午兩點左右,到達了目的地:呼和浩特。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簡稱呼市,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也是內蒙古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當天下午五點多,我們去了塞上老街。塞上老街說是全是明清時期的建築,被譽為老呼和浩特的舊影濃縮。街道兩側滿是出售蒙古民族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和民族手工藝品的特色店鋪,風味小吃。我們剛到這裡一會兒,就下雨了,所以人不多。

內蒙旅行記

塞上老街位於內蒙古大昭寺附近,是條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古街。

第二天,從呼市出發,去西穆拉仁草原,途徑陰山,山脈平均海拔1500~2000米,陰山北部的白雲鄂博蘊藏豐富的鐵礦和稀土金屬。

抵達草原後,接受蒙古族迎賓禮節—下馬酒儀式。然後進行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專案——騎馬。第一次騎馬,說實話,我心裡還是比較害怕的,還好,再返途之中,我的心情終於歸於平靜。

內蒙旅行記

這是喜拉穆仁草原。

最有趣的是觀看“男兒三藝”之摔跤、賽馬錶演,體驗到了蒙古民族當地人民的熱情與豪放。晚上,參加詐馬宴,草原詐馬宴是草原特有的一種重現古代王宮宴席的一種形式,其中包含演藝節目、著蒙古袍參加、烤全羊儀式為一體的宮廷宴席。夜幕降臨時還安排了篝火晚會,大傢伙圍在篝火邊上一起跳舞,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晚上我們住蒙古包!

內蒙旅行記

觀看內蒙古男兒三藝表演

內蒙旅行記

晚上住的蒙古包

內蒙旅行記

篝火晚會

第二天,我們去了蒙古部落。聽烏蘭宣傳蒙古文化。草原上環境惡劣,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男孩子從小就要學習騎馬射箭等一些技能。

內蒙旅行記

參觀蒙古部落

蒙古族是一個傳統遊牧民族。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現在過上了定居生活。儘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誌。

(1)飲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主要生產方式。以奶和肉類食品為主,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

所謂的全羊湯,就是將新鮮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腸等下水,切成條狀,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後放上各種佐料食用。味道鮮美可口,頗受人們的喜愛。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須選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剝皮入鍋,放入佐料,進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餚。因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

(2)服飾

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愛穿的長袍,是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形成的獨特衣著裝飾。

蒙古族婦女頭上的裝飾品,用寶石、金銀等製成,多在節慶宴會上或探親訪友時使用,平時則用彩色長綢纏繞。

蒙古袍兩袖長而寬大,下端左右不分衩,領子較高,大襟右釘釦;領口、袖口、衣邊常用花邊鑲飾。男袍多為藍色、棕色;女袍多為紅色、綠色、紫色。

穿蒙古袍必備腰帶和馬靴,這樣的裝束使男子漢顯得強悍瀟灑;女子則顯得身材苗條。

內蒙旅行記

(3)民居

蒙古包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搬運輕便,十分適合蒙古族遊牧生活。蒙古包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轉場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

內蒙古地廣人稀,草原遼闊,空氣清新,天氣涼爽,暑期帶小孩去這裡,是個好去處。讓孩子親近大自然,開闊視野。

內蒙旅行記

哈素海

內蒙旅行記

成吉思汗廣場的雕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