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南財師生深入貴州江縣體驗非遺蠟染,助力愛心義賣

2021-08-15由 現代快報 發表于 歷史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毛莉 李超雅 記者 舒越)怎樣傳承和弘揚非遺?高校如何在實現非遺文化與推廣渠道融合發展中發揮應有擔當?最近,南京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非遺資源豐富的貴州從江,走進從江縣民族非遺集市。他們在傳習所接受了侗族蠟染製作全過程的培訓,見證了中國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培訓結束後團隊成員在集市裡將自己精心製作的蠟染作品全部用於愛心義賣。

南財師生深入貴州江縣體驗非遺蠟染,助力愛心義賣

為了更好地發揚和傳承蠟染手工藝這一非遺資源,隊員在前期透過線上調研問卷,對消費者進行關於蠟染創新認知與消費偏好的調研。調查結果顯示,蠟染的購買群體仍集中於當地中老年群體。如何讓蠟染“活”起來?

團隊透過深入走訪調研民族非遺集市裡16家蠟染作品工作室,發現大多數非遺作品雖然精彩絢麗,但真正進入日常生活中卻並不多,有一些店鋪將蠟染應用於錢包、絲巾、扇子等生活小物件,但價格較高。更重要的是,蠟染作為最傳統的紡織技術,這些純手工打造的布料雖然工藝上優於機械,但製作週期過長,與快節奏的生產生活方式不相適應。另外,蠟染對從業者在繪畫技巧和創作天賦上的要求比較高,年輕人願意學的不多,這也使得它在年輕一代的傳承中有一定的侷限性。

南財師生深入貴州江縣體驗非遺蠟染,助力愛心義賣

帶著如何讓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下去、“活”起來、“火”出去的問題,團隊成員來到從江縣西山鎮民族文化傳習所,跟隨傳習所負責人石合珍開始了蠟染製作的學習。團隊成員注意到,每張工作臺上放置著一個正在加溫的蜂蠟,先用蜂蠟布上作畫,再放到藍靛葉調製的染缸中浸染數次,之後再將布料煮沸去蠟,一幅幅美麗的白色圖案就會綻放在藍色之中。

南財師生深入貴州江縣體驗非遺蠟染,助力愛心義賣

團隊在傳習所認識了從事蠟染手工藝品生產的侗族姑娘石賢。石賢談道,目前在其探索蠟染當代性的創作中,傳統文化仍是主要的創作素材來源。經過提取、簡化再創作的傳統元素更符合現代審美,同時不失古典韻味。將傳統元素與現代物件相結合也更符合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此外,當下文創產業大熱,各大品牌的聯名產品到受年輕人追捧,與遊樂園、遊戲公司合作,開發含有蠟染元素的紀念品、滑鼠墊等,也迎合了年輕群體的消費觀念,這是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其瞭解蠟染、感受蠟染之美。

瞭解蠟染的基本流程後,團隊成員學以致用,嘗試染制自己的作品。原來,繪畫、染臘、染色、脫臘每一門都是“藝術背後的藝術”。看著好像挺簡單,其實蠟染的工序極其複雜,如果要做彩色蠟染的話,每一種顏色都需要封蠟一遍,染色一遍,經過幾十道工序以後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作品。目前為止,絕大多數工序仍然是手工操作,無法機械化。

南財師生深入貴州江縣體驗非遺蠟染,助力愛心義賣

實踐歸來,南財小太陽志願者——“民族非遺的高校傳承”團隊將此次培訓製作的全部蠟染作品用於愛心義賣,所有公益金全部為從江陡寨村、撈裡小學的孩子們購買學習用品和愛心大禮包。接下來,團隊還將繼續深入挖掘非遺作品,讓蠟染迴歸生活,讓蠟染再度“傳”下去、“活”起來、“火”出去,從傳統文化汲取精髓,為從江非遺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