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滹沱河在深武饒安一帶兩千年變遷和氾濫情況(四)

2021-08-07由 我的名字也叫紅 發表于 歷史

原創 石棉果 田一

滹沱河在深武饒安一帶兩千年變遷和氾濫情況(四)

明太祖十一年(公元1378年),夏四月疏浚河渠。滹沱河由束鹿入境,經深州南傅家池(今護駕遲)出境。

明惠帝建文年間(公元約1399——1402年),修真定、武強決堤。前後凡三次。

明成祖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滹沱河北徙,由束鹿劉村入深州,東出入武強,再修武強堤及白馬口。

明成祖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深州、饒陽發大水。

明成祖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滹沱、漳水並溢,大水淹壞州城(當時深州城在今賈城西一帶,俗謂南舊州,即其遺址)。知州肖伯辰遷治於吳莊,即今天深州城。當年修饒陽、獻縣恭儉堤。

明成祖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水入冀州城。

明成祖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滹沱河由衡水五花營入漳河。

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深州、饒陽低窪地盡淹,寧晉田亦被水淹,是年再修饒陽恭儉堤和窯堤口。

明宣宗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深州發軍民浚河渠。

明英宗正統元年(公元1436元),河漲決大郭,衝窩口堤。水淹獻縣。

明英宗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滹沱、漳水並溢,決饒陽醜女堤,大水渰深州田百餘里。渰饒陽,決獻縣郭口堤。當年修築決堤。

明英宗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疏通晉州故河道。

明憲宗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命巡撫都御史(官名。為諸候王親近之職,掌文書及記事)揚璇治河,深州水患稍平。

明憲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決晉州紫城口,南流入寧晉泊。

明憲宗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武強,饒陽發水。

明憲宗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滹沱、漳水、衛河並溢,自清平(故城在今山東清平縣西四十里)至天津決口八十六,水圮武強城(圮:音僻,當壞講)。

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修真定白馬口及附近城堤。武強發水。

明孝宗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築真定護城堤二道。

明孝宗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真定知府張淑開新河,功不成。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饒陽發水。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滹沱分二流,北流一支,由深州南鴉兒(今燕河)河至武強小范入漳河;南一支仍由寧晉至深州南與北流匯合入漳河。是年修晉州涅盤堤,障歸宋平,堤成複決。

明武宗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滹沱河徙束鹿城北,入深州至武強北,壞獻縣河堤。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滹沱河徙深州南,東北流入獻縣。

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築束鹿城西堤。修紫城口。

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滹沱河、漳河並溢,水圮武強城,境內遍地水。

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修藁城,晉州堤。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刺太僕卿何棟視察滹沱河。棟言:“河故由晉州紫城口南入寧晉泊,紫城東決,而束鹿、深州遂為巨浸。請自藁城起至晉州築堤十八里,浚河南行歸故道。”

明世宗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滹沱河外溢淹冀州。御史王廷相,又請命挖深滹沱河故道。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滹沱河水外溢,淹武強西北隅。

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深州知州餘一鵬築城南堤(即今深縣城南故堤)。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大水浸深州城,知州張斌再次築深州城南堤。

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漳河、滹沱、滋水三河並溢,淹武強、饒陽。

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大水入饒陽,淹沒田禾。

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滹沱河水泛溢,自束鹿天宮口,經州南二十五里入武強,武強被淹,平地水丈餘。

明穆宗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滹沱水自束鹿入深州至饒陽,大水平地丈餘。

滹沱河在深武饒安一帶兩千年變遷和氾濫情況(四)

我的母親是一位水利工作者,父親是一位文史工作者,感謝各位讀者能在百忙之中閱讀我父母的作品,並提出寶貴意見![握手][玫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