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環湖古鎮之長臨河老街

2021-06-30由 最憶是巢州 發表于 歷史

作者:王士新

長臨河,合肥市巢湖北岸的一個古鎮。它區位優越,臨巢湖,綿延19公里湖岸線,湖光山色,層林盡染,景色優美。周邊古村落星羅棋佈,將古鎮緊緊圍擁在水中央。從青陽山淙淙流淌而下的長寧河,深情擁抱老街後,便一路歌唱,撲入巢湖。一條不寬的河渠,岸柳成行,緊緊環繞在老街四周。長臨河古鎮自開埠以來,因水陸交通便捷,異常繁榮,有“小上海”之譽。

環湖古鎮之長臨河老街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長臨河老街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後,繁榮依舊,熱鬧非凡,不僅是周圍村莊的農產品交易中心,也是農民採購各類工業商品的集散地。人們頂著月色,踏著露水,肩挑手提,從四面八方彙集而來。歲月把街道的青石板打磨得十分光滑,約六七百米長的南北長街,鮮活起來,人聲鼎沸,熙熙攘攘,摩肩接鍾,空氣裡瀰漫著炸油條的香味。整座老街上空飄浮著淡淡的炊煙,讓古鎮充滿了人間煙火味。

除了南北街道,長臨河老街,還有東巷、西巷,東巷約三四百米長,西巷,短,僅六七十米。

不像其它地方集市,有逢集一說,只要天不下雨,長臨河老街,天天是集。每日,天放亮,老街醒來,最熱鬧的地方,數老街頂北頭,這裡是菜市,約一百多米長的街道兩邊,擺滿了菜攤子,各類蔬菜葉上還掛著露水,飄著菜香。十幾家肉案子,擺成一溜子。肉案一般採用大硬樹,一鋸兩半,釘成,也有用門板搭成。案板上方,有個木架子,吊著豬頭肉、大腸、豬油,案板上有兩大片一推一晃的豬肉,邊上擱著鋒利的大砍刀、尖刀,還有一根磨刀的鐵棒子。見人走近,老闆笑臉相迎,一邊把肉拍得啪啪響,一邊細數肉的新鮮、細嫩。顧客指向一處,他眼疾手快,手提刀落,過秤,抽兩根稻草,將切下的肉塊,攔腰紮好,遞給顧客。顧客付清賬,把肉掛在扁擔頭上,轉身消失在人流中。見無人上前,賣肉老闆見縫插針,啃了幾口獅子頭,喝口水,用袖口擦擦嘴角,見有個挑著兩隻空稻籮的年輕人走過來了,老闆心中暗喜,大主顧來了。小夥子一下稱了四十多斤肉,切成兩塊,分別放在兩個稻籮裡,走了。在幾個肉案後面,有家鐵匠鋪,鐵匠鋪主人格局大,一點也不怕肉案擋了自己買賣,俗話說,打鑼賣糖,各幹一行。鐵匠鋪有二路屋,中間的院子特別大,臨街的一路屋,有幾個結實的櫃檯,上面擺滿了各類鐵器,鋤頭、鐵錘、菜刀、鐵鍬、鐮刀等。二路屋是生產場地,風箱拉得呼呼響,師傅、夥計,叮叮鐺鐺,火星四射。小夥子跨進鋪子,買了把菜刀,挑起稻籮,又向魚攤走去。魚攤,在肉案子對面,陣勢比肉攤大,塑膠盆、大腳盆、洗臉盆裡,什麼魚都有,活蹦亂跳,主打魚類都是來自巢湖和周邊水塘溝渠,大白絲、銀魚、鯽魚、昂子、青魚、草魚、鯰胡、黑魚、河蝦、白米蝦、泥鰍、黃鱔、毛草魚等,賣魚人大都蹲在自家魚盆後邊。賣魚蝦者中,有許多施口村人。小夥子在魚攤挑了幾種魚,各買了上十斤。接著他又來到蔬菜攤邊,挑了幾樣他們自家菜園沒有的菜品,如水芹、青皮蘿蔔、紅皮蘿蔔、蒜薹、豆腐、千張等。家裡要辦大事的小夥子是窪地吳村人,他滿載而歸,兩隻稻籮堆得老高,扁擔一閃一閃的,從老街北頭向長臨河中學前的公路走去。

環湖古鎮之長臨河老街

過了菜市,往街道南頭走,有家規模較大的飯店,飯店迎街炸油條,賣各類早點,頭路屋放了兩張方桌,方桌四周四條長板凳。飯店隔幾家是家照相館,前屋店鋪牆壁上掛了幾張大相片,每幅相片都塗了色彩。後屋是工作室,邊上靠著各種大布景,客人來照相時,點什麼佈景,就推上去,拍照的人往佈景中間一站,做好姿態,師傅腦袋鑽入相機上大布袋裡,調整好,露出頭來,右手高舉一個皮球的東西,左手指揮顧客,笑一笑,一聲:“好!”,隨手,“ 嚓”,按下快門。師傅姓徐,工作特別認真。那個年代,周邊鄉村農民需要照相,都上這裡來,沒有其它選擇。徐師傅的女兒徐曉文是我們長臨河中學的同學。學校每年畢業生畢業時,都要把徐師傅請到學校拍照片。

在照相館街道對面,有家理髮鋪子,生意不錯。來理髮的都是在鎮上工作的人,周邊村莊的人一般不會上街理髮,各村都有自已的剃頭師傅。

東巷口東南角是家書店,木櫃臺,靠牆壁有幾個大書架,上面碼了一排排圖書,木地板上也堆滿了各類書籍。書店中小人書多,不少上街農民,走到書店櫃檯前,遞上張紙條,上面寫著書名,服務員接過紙條,轉身從圖書中找出兩本小人書,遞給農民。在街北頭的飯店和書店之間,還有家旅社,房間設在二樓上,每張窄窄的木床上,掛著白生生的蚊帳,踩在木地板上,彷彿整個木屋都在搖晃。那時有公家的人出差到鎮上,都會住這兒。

從東巷口往南走,五十米左右到了西巷口。

西巷口西北邊第一家也是飯店,飯店經理是位退轉軍人,在部隊受了傷,少了一隻胳膊。這家飯店規模和北頭飯店不分伯仲,門臉三間,後面三進,有不少張臺子。我每回從施口村上街,進入西巷口,老遠就聞到炸油條的香味。到街道口,左手邊,撣眼看到胖胖的退轉軍人,圍著大圍腰,站在大油鍋邊,鍋中香油翻滾,他獨手拿著兩根長筷子,翻動鍋中油條,見油條成色好了,就迅速夾到鍋邊大鐵籃中。他的妻子是服務員,也是胖胖的,中等個子,圍著白圍腰,在口大蒸鍋邊,忙來忙去。在店鋪北邊靠山牆有塊長案板,專做麵點,油條、包子、餃子、燒賣、獅子頭、麵條等。在飯店門臉的右邊,有個大圓木桶,上方有個碗口大的圓洞,洞口下方,桶底一堆木碳,爐火通紅,木桶四周擺著剛挾上來的食品,“隆隆夾”。每個約四寸長、兩寸寬的“隆隆夾”上,除了有幾條淺淺的口子,還灑了一些芝麻和香蔥。打“隆隆夾”的師傅,一個大圍腰,身手不錯,一會用鐵鉗子伸入洞口,挾出炕好的“隆隆夾”,一會轉身向案板,在幾塊生面上,劃幾道口子,抺上香油,撒上芝麻、香蔥,把塊生面貼入右手,轉身伸入爐口,反手貼到爐壁上,整個動作,在轉眼間完成。

環湖古鎮之長臨河老街

在長臨河老街,喝早茶的人,到北頭飯店和這家飯店的人,都特別多。這兩家飯店早茶,乾絲是招牌,乾絲切得細線一般,在雞湯中煮透,配上雞絲,放入高腳翻沿帶藍邊的大碗中,堆得老高,乾絲入味,配上雞湯,吃起來,自然口齒留香。喝早茶的人,還會要碟臭乾子,淋上紅辣椒,那味兒,絕了。再要兩籠小籠包子,擺上小碟香醋,開啟蒸籠,熱氣騰騰,輕輕夾個小包子,放入醋碟,輕咬一點,包皮剛破,輕吸一口,頓時神清氣爽。那時到飯店喝早茶的人中,極少見到農民的身影,他們上街,是辦事來的,事了,就匆匆打道回府,最多買兩根兩分錢一根的油條和兩個“隆隆夾”,用兩根稻草拴著,挑在扁擔頭上,帶回去給伢子吃。來喝早茶的人,大多是穿得乾乾淨淨的公職人員,學校老師、糧站職工、公社幹部、在大集體和鄉鎮企業工作的人員。這兩家飯店到中午最熱鬧,划拳行命,不絕於耳。

我每回從施口村上長臨河老街,都是從西巷進街的。

施口村到長臨河老街4公里,翻過七甲圩大埂,就是一馬平川的巢湖灘,從孫柳村到羅家疃村之間的湖灘,綠油油的草地,飄散著濃濃的青草味,灘下有一段青青的蘆葦攤,微風輕拂,葦葉沙沙作響,行走其間,很舒暢。過了羅家疃村,遠遠能看到回龍庵木橋,這段白沙土小路兩邊,密密麻麻的柳樹林,南邊樹林一直延伸到巢湖邊。一路上,只見幾個村莊的人,提籃挑筐,上集的,下集的,步履匆匆,來來去去。過了回龍庵橋,是菜園村,家家興菜,過菜園村就是長臨河老街西巷,西巷不長,道路三四米寬,兩旁粉牆黛瓦,斑駁陸離的磚牆上佈滿了青苔。走過西巷,就到長臨河南北主街,西巷右邊第一家是我中學同學丁宗蘭家,她家有三路屋,我記憶中房子很深,有個天井。她的父親在街道對面不遠的布店工作。

布店有三大間店面,櫃檯緊靠兩邊,向裡延伸,連線中間一間,店面顯得十分開闊。丁宗蘭父親是個美男子,白淨的臉頰,蓬鬆的黑髮自然後梳,一身藏青衣褲,十分得體。他面相和善,對顧客親切,顧客選好布料,講清尺寸,他量好尺寸,用粉色筆劃好印記,喝口水,撲的一聲,一團水霧向布料噴去,然後,會特意從印記處,放給顧客半寸,手提剪刀,在印記處剪個口子,滋拉一聲,雙手扯開,整個動作十分連貫,乾淨利落。然後,摺好布,扯根細麻線,捆好,遞給顧客。那個年代,物資匱乏,每人每年僅一丈六尺布票,僅夠一人一年做一套衣服。到布店來的,大多是穿得格掙掙的女人,三個女人一臺戲,她們在各種色彩布料前,評頭論足,嘻嘻哈哈,粗嗓門能把屋頂掀翻。她們給自已,給家人,扯好布料,心滿意足地消失在街心的人流裡。

環湖古鎮之長臨河老街

布店對面,也就是老街的西邊,有兩個重要的機構,一是公社機關所在地,一是公社衛生院。那時,公社辦公地方在一個很大民房裡,穿過一進,進入二進是大禮堂,有個木頭臺子,開會是主席臺,那時開會,幾百人席地而坐。如唱戲,主席臺就成了戲臺。大禮堂後院很開闊,有幾排平房,是公社幹部的宿舍。大約在1970年或1971年,公社在老街北頭西邊,有個叫陳子頭的山坡地上,建了幾排房子,成為公社辦公新址,幹部都搬到那裡辦公了。

公社衛生院幾乎挨著公社機關。衛生院也是過去的民房,各個科室房子小,有時病人打針,就在院子屋沿下。衛生院有一幫護士,個個是美女,面板白晰,穿著白大褂 ,像一朵朵白雲在院子裡,飄來飄去。那些年,從村裡上街的一些年輕人,辦完事,不管有病沒病,總愛上衛生院逛逛,去看看美女們。

在長臨河老街最南頭,有家鄉鎮企業,叫長臨機械廠,有幾年很紅火,專門幫合肥幾家國營企業加工配件,在全縣小有名氣。後來,隨著合肥那幾家國營龍頭企業先後倒閉,長臨機械廠自然也跟著關了門。

說完了長臨河老街的西巷和南北街道,再來說說東巷。

東巷與南北街巷比,顯得冷靜些,不過坐落這裡的郵局、澡堂有不少的人氣。郵局,我們平常看到的有兩路屋,進門是長長的木櫃臺,櫃檯上兩個視窗,左邊靠牆立著兩個電話間,供打長途電話。那個年代,家中遇上大事、急事,除了拍電報,就是打長途電話。打長途電話,你要先在單子上填上接話人的地址、姓名,機務員收到單子,在機務室接通電話,視窗服務員就會喊你,到幾號電話間,接話人鑽進電話間,扯開嗓子喊。長臨河郵局那時出了位名人,郵遞員夏世保。他每天跑幾十公里,走遍全公社,信件、匯款單直接送到農戶手中,要寄信,花8分錢,買張郵票貼上,交給他就放心了。過去農民收到匯款單,都要到郵局取款,來回花半天工夫。夏世保改進服務,後來連匯票、匯款直接送到每戶人家手中,省去人們許多辛苦。他的優質服務,受到農民們的歡迎,後被評為全省勞動模範。

環湖古鎮之長臨河老街

在郵局對面有家浴池,到了臘月,生意特別好。過年前,鄉村農民都會來洗回澡,乾乾淨淨過大年。有一年,我和小波等幾個夥伴上街洗澡。進入浴池大門,拐角處有個售票小視窗,遞上一角錢,裡面遞出一根黑乎乎的燙了字的木片子。掀開沉重的布簾,把木片子遞給服務員,服務員順手遞給你一條毛巾。浴池外間、內間地面,鋪著長長寬寬的木地板,走上去,咚咚響。裡間,中間過道,兩邊是木質躺椅。我們找了空位子,脫衣,穿上了木頭拖鞋,咯達咯達,向浴池走去。浴池門口也拖著布簾,外間靠牆壁是長長的便池,那股騒味兒,特別濃烈。浴池分大小兩個池子,裡邊小池,水燙,上方鋪著格子木板,有人躺著,有人坐著。大池的洗澡水,色如淘米水,人們一排坐在水中臺階中,人挨人,大夥撩著水,一副享受的模樣。那時,一個冬天,最多上街洗一回澡,自然會用力搓洗,汙垢,成條往下掉。出浴池,咯達咯達,到了位子,服務員跟上來,遞上熱毛巾。擦乾水,落坐,看到有的人躺在位子上,蓋條毛巾,慢悠悠吃著花生米,喝著茶。花生米用舊報紙包成三角形,五分錢一包,一杯茶也是五分。我們幾個雖不敢吃花生米,不敢喝茶,但,當跨出浴池大門時,每個人心情都特別好,覺得身體輕鬆了許多。

說到老街東邊的長臨河中學,長臨河人總是神采飛揚,滿臉驕傲。這所完全中學,早先名叫肥東縣第二中學,全縣重點中學,後改為長臨河中學,這裡不僅師資力量優質,且校園環境也十分優美。一批又一批農家子弟,在這裡完成學業,繼續升造後,許多人改變了命運,離開家鄉,成為國家各條戰線上的優秀人才。在老街南邊的長臨河中心小學,也非常不簡單,不僅要完成自身教學任務,還要負責對全鎮所有村莊小學進行管理,為夯實文化之鄉的基礎,作出了很大努力。

後來我到外地上學,接著工作,長臨河老街在記憶裡漸漸變模糊了。十幾年前,我回過一趟長臨河老街,昔日繁華的街道,變得死氣沉沉,撂棍打不到人,不少人家大門上了鎖,能見到的人,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們。

環湖古鎮之長臨河老街

長臨河老街,老了,寂寞了。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改革開放,鎮子裡和周圍村莊的大批中青年勞力,紛紛進入城市務工經商,許多長臨河人在城市經過努力打拼,事業有成,變成了城市人,他們不會再回來了。四十年來,國家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老百姓的日子也逐漸好過起來,從2010年起,合肥市尋常百姓家買小車的越來越多了,一年上牌照十多萬輛,人們開車到處跑,長臨河老街上的遊客,多了,鎮政府抓住商機,整修了老街。有了人氣,商家開始租賃門面開店,一些留守在家的老人用自家房子開飯店,飯店越開越多,生意也越做越紅火。

長臨河老街幾十年前,人流如潮,是貿易。如今,老街人頭攢動,是旅遊。時代變了,老街的功能也隨之改變。長臨河老街步入新時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實現華麗轉身,生態優先,打旅遊牌,吃旅遊飯。

長臨河鎮依山傍水,景色如畫,發展旅遊條件優越。近年來,全鎮抓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鎮上有位負責旅遊工作的副鎮長張靖華,是博士,他的專業知識,在對全鎮旅遊景點佈局、改造,特別在老村落改造中發揮了作用。目前已改造成功的幾個村莊,我去遊覽了三個。今年春節,我到山口凌村看了看,車子從山下一直開到山頂,黑色油路通到每一戶人家,水塘、水壩下面砌了石坡,整個村莊坐落在大山腳下,村中幾口水塘,塘水乾乾淨淨。不少人家院子做了護欄,簡潔大方。許多在城市工作的村裡人,回家過年,家家春聯紅豔豔,人人服飾現代時尚,整個村莊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生機勃勃。這個陌生又熟悉的村莊,讓我找到了鄉愁。我又來到四頂山下的靠山楊村和吳大海村,感覺也非常好。給我印象,這幾個村莊改造,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強化道路、水塘建設、改造,對房屋進行必要整理,房前屋後的院子,進行重點打造,有的做花園,有的做停車場。我想,全鎮現有村落,按這個路子走,所有村莊都會脫胎換骨,煥然一新,如果再能多栽些樹,多種些花草,村村都會成為網紅打卡地。

長臨河是塊風水寶地,她是我們安徽的著名僑鄉,現在分佈在世界各地的華僑就達數萬人。從這片土地上,走出了許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教育家、藝術家、作家、教授、工程師和各類能工巧匠,他們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環湖古鎮之長臨河老街

長臨河老街,是每一個長臨河人的夢中家園,無論在世界各地,還是祖國的天涯海角,老街,永遠是一幅色彩斑斕的風俗長卷,是一首古韻悠長的抒情長詩,是他們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鄉愁,是他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媽姨”“伢來”“格掙掙”等鄉音土語,會撥動他們心中那根琴絃,使念鄉情思,如春潮翻騰,一瀉千里。

如今,重新煥發生機的長臨河老街,如一塊熠熠生輝的金字招牌,她牽手合肥最大的長臨河十八聯圩溼地公園、紅石咀愛情湖灘、六家畈淮軍將領集中居住群落等景點,在建立5A景區過程中,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最憶是巢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