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2021-06-30由 故園記事 發表于 歷史

文/於克南

大洞山,位於賈汪區境內,海拔361米,是徐州境內第一高峰,是後寶山、羊鼻子山、白馬山、團山、王埠山、黃山、大景山等眾多山峰組成的茱萸山的一個山峰。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漢代的時候包括大洞山在內的茱萸山已屬徐州,《魏書•地形志》:“呂有呂梁城、茱萸山、逼陽城。”呂指的是呂國,呂梁城位於今銅山區伊莊鎮呂梁村附近,到西漢的時候,呂國成為楚國的一個縣,《路史》:“呂,徐之彭城東有呂梁城,五十七里,春秋為宗地,至漢以為呂縣。”

茱萸山又稱採藥山,《太平寰宇記》:“茱萸山,在縣(彭城)東北八十五里。俗稱採藥山。”茱萸山因盛產茱萸得名。這種野生植物目前在茱萸山的分佈很廣,大多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山陰,最大的一個種群位於王埠山北側的山谷,有五百多平方,長勢非常茂盛,樹幹直徑五公分左右,伴有徐州的特產萬字茉莉(石楠),最粗的一棵位於大洞山大洞的下方,樹幹直徑將近二十公分。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南北朝時期歸於滕縣

戰國時期,滕國是一個小國,《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當時滕國的面積很小,東拼西湊也就是五十里見方,後來,在滕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滕縣,它的面積非常大。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茱萸山已經納入滕縣的地盤,並在茱萸山之北設定了永福縣城,《魏書•志第六》:“永福,皇興初置,屬建昌郡,太和十九年罷郡,屬彭城,武定五年屬。”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茱萸山又歸屬徐州,被徐州管轄51年之後,東魏孝靜帝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又回到滕縣。

永福縣存在的時間不長,乃至於千年之後都要去考證這個縣城位置所在,乾隆《大清一統志·兗州府》:“又有故縣城,在(滕)縣東南一百二十里茱萸山北,今猶名故縣集,疑即故永福也。”也就是說,200多年前,茱萸山北還有一個地名叫故縣集,疑是古代的永福縣城。

明萬曆《滕縣誌•古蹟》也有這方面的記載:“故縣城,在東南二百二十里茱萸山北,興築無考,城在四山中,城跡被山水湔洗殆盡,其南城有微跡存焉。”永福縣的位置大概在賈汪區的崮峴村附近,滕縣文史愛好者認為崮峴是“故縣”的音訛。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茱萸山曾是滕縣的境外飛地

明清時期,這座山峰的記載,既出現在徐州的地方誌當中,也出現在山東的地方誌當中,並且山東的地方誌比徐州的記載更詳細,文學家于慎行編篡的萬曆二十四年刻本《兗州府志》載:“茱萸山,在城(滕縣)東南一百里,山有九十九峰、九十九峪、有固(原文為石字旁一個固)砂、仙人諸洞,壽聖之泉出焉,方徑二尺,湧出如沸,流而為泉河。”明正統《彭城志》的記載卻非常簡約:“茱萸山在城東九十里。”

一座山被兩地的方誌記載,都納入自己名下,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明萬曆十三年版《滕縣誌》給出了答案:“茱萸山,山西則徐故,徐志載之。按舊志載,縣東南山至天保山止,深入孤懸徐邳之間者也,故並載焉,距城二百三十里。”滕縣的界山是天保山,它距離茱萸山至少還有70裡,在這裡滕縣和徐州根本不搭邊,所以《滕縣誌》說茱萸山是“孤懸徐邳之間者”,茱萸山是一處滕縣境外的飛地。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刻著滕縣飛地的一塊石碑

1911年出版的《滕縣續志稿》有兩張圖,圖二標出滕縣飛地分三個區,這三個區的村莊是圍著茱萸山坐落的,把整個茱萸山給包圍了。二十二區有十八個村莊:“大泉、泉河、虎莊、官莊、油房、西小山莊、土盆……”,沿著屯頭河尋訪,大吳中學韓震老師發現了一塊乾隆時期的古碑,碑文印證了滕縣飛地過往的歷史。

這是一通修建虎冢橋的記事碑,碑上記載:“滕陽離二十二保,虎冢村迤西有東西通衢一道,西接亳徐,東連沂邳,固往來絡繹之區也,奈中間古河水勢洶湧,夏則有滅頂之患,冬則有寒沍之悲,致行旅飛渡而不能,農夫輸載而多瘁,水之為害,橋之未修也,近村善士閆九法、常伯詢、呂克順、黃倫等目擊心傷,欲利行人之濟,奈錢糧浩大非同不日之功,扵是約會遠近親友各捐己貲,約有數十餘千,閒塘起石猶惑不給,因泉河故橋廢壞無用,謀之舊日施主,慨然挪助,故冬則搬運石塊,春則鳩工修築,閱二季而告竣,庶士農工商往有攸利,非若前之望洋趦趄也,爰是勒碑著名,非徒畫不朽之姓氏,實望後之君子相繼而興焉。邑庠生孫辛運撰文並書。泉河橋施主呂巳成、董王玖,石匠王成基、呂連富。乾隆三十九年二月榖旦立。”

虎冢村即現在的虎莊,位於屯頭河和不老河北側,連線東西的古道從村莊的西側越河而過。這條古道西接亳州和徐州,東連新沂和邳州。由於不老河水勢浩大,因此過河的橋樑建設在不老河支流屯頭河上,即使是這樣,橋樑還是經常被大水沖毀,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閆九法、常伯詢、呂克順、黃倫等四人不忍心看到過往行人的艱辛,準備再造一座橋樑,不過這項善舉需要很多的資金,於是動員遠近的親朋好友都來捐款,募集到的資金有一萬多,又用了泉河橋的廢棄石料,經過半年的緊張施工才得以竣工。來往人員不論是百姓還是商人不再“望洋興嘆”,都可以輕鬆過河。於是把捐款人的姓名刻在碑上以示不朽,希望後人接過慈善的接力棒,把慈善事業發揚光大。秀才孫辛運撰文並書。

這塊古碑上的“滕陽離二十二保”七個字記載了滕縣飛地的資訊,滕陽是滕縣的舊稱,離是飛地的意識,保為保甲,後來被區代替。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滕縣曾長期歸徐州管轄

據明萬曆《滕縣誌•沿革》記載,滕縣從四千多年前的唐堯時期就屬於徐州管轄,三國開始屬於徐州(彭城)管轄,蘇軾任徐州知州時,徐州下轄彭城縣、豐縣、沛縣、蕭縣和滕縣,1078年秋天,蘇軾去滕縣視察,寫下了有名的《滕縣公堂記》:“滕縣,古老的城邑。處在宋國和魯國之間,一向難以治理”同時寫下了“才有大小,故養有厚薄”的名言。

宋代大詩人陳師道足跡踏遍徐淮大地,他在《徐州學記》中講:“徐地東近齊魯,北屬趙魏,南引江淮,西通梁宋,四衝六達之郊,南北之亢頸也。”知道了滕縣的這段歷史才能更好地理解陳師道對徐州形勢的總結。

滕縣曾是徐州大家庭的成員之一,長期的融合造成徐州境內有一塊滕縣飛地。1953年1月1日,山東省徐州市改歸江蘇省管轄,茱萸山隨之歸屬於江蘇省徐州市。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大洞山的景點——茱萸寺

茱萸山最迷人的地方在大洞山風景區,遠望青山巍巍,近聽溪水潺潺,置身於通幽之處,由不得你去選擇,心隨白雲去,夢繞山之麓。薛以偉先生點校的《徐州續詩徵》收錄了一首智樸的《遊茱萸山》:

山遊步步石拳拳,

嵐暖風輕杖若仙。

欲覓春光何處是,

紅霞影落杏花天。

遙峰一望迥難齊,

煙藹空濛落照西。

二月春風無事事,

山前山後聽黃鸝。

智樸,徐州人,清康熙年間國內著名的高僧,做過武官,後厭倦官場生活棄官為僧,剃度于徐州的師子庵,雲遊四方,拜百餘斯大和尚為師,成為佛教禪宗曹洞宗的一員。趙明奇教授整理的清同治《徐州府志》有他的介紹:“盤山和尚智樸,以所著《電光》《雲鶴》諸集,屬王漁陽為之序”,王漁陽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大詩人,拜託他來做序,可見智樸在詩詞方面的造詣令人驚歎。

高僧慕名而來,大山名不虛傳,這首詩以白描的手法,將茱萸山的遙峰、煙藹、紅霞等美景呈現在讀者面前,青山如黛空向人,暮色四合霞唱晚,茱萸山無邊的光景目不暇接。

茱萸寺老照片▽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茱萸寺美景▽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大洞山的白水泉

茱萸寺的超級馬蜂窩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大洞山的景點——大洞

大洞山,頂部建有賈汪電視塔,大洞位於電視塔北側的山谷中,洞口的下方是陡峭的山谷,兩側絕壁奇峰。

大洞曾因破四舊被砂石泥塊埋沒了四十多年,2001年3月,趙引泉、李曉波、鄭在萍等人“自備乾糧、自籌資金、或兩三人、或數十人,連續勞作,古洞終現原貌”。

大洞老照片▽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整理後的大洞▽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大洞山的景點——大洞門前的天路

因山坡陡峭,遠望入天,俗稱天路。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磴道陡峭,上下山要注意安全。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大洞山的景點——大雲窟

茱萸山的自然洞穴非常多,洞身既有橫向的,也有垂直的,橫向的稱洞,垂直的稱窟,窟還分為兩種,一種叫雲窟,一種叫天窟。茱萸山最神奇且充滿魅力的洞穴,既不是小洞山的小洞也不是大洞山的大洞,而是團山的大雲窟。

當你登臨大雲窟,就會感覺身臨仙境,一陣清風徐來,會把你吹入柏拉圖的“洞穴世界”,眼前的光影攝人心魄,壁立千仞,巨石嶙峋,有青苔點綴,有巖茶傲立,峭壁渾厚凝重,充滿了遠古的氣息,誰都無法想象,在一片茂密的深林中竟藏著大自然最美的畫作。

峭壁之下,大雲窟的洞口黑乎乎的,南北寬約2米東西長約3米,為一個不規則的橢圓形,洞穴垂直而下,在9。9米處曲折,臨窟而立,兩腿就不由地開始發抖,好像有一雙無形的大手要把你拉進去似的。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大洞山的盤山道

大洞山有一條直通山頂的盤山道,技術好車又好,可以感受一下刺激,沒有把握的不要開車進山,因為兩側有懸崖。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茱萸寺原名聖水寺

陳元鳳,邳州人,清嘉慶六年辛酉科(1801年)舉人,其《紀遊草》詩集中有一首《遊茱萸山》,他在徐州的時候,聽到茱萸山鍾靈毓秀,激動得不得了,立刻駕著馬車風馳電掣般跑來觀賞。詩前小序用一行話揭秘了大洞山的四大名勝古蹟:“山在彭城東七十里,有洞洞曰仙人洞,有窟曰云窟,山峪曰珠澗,有聖水寺。”

詩中寫到:

山峪有寺人不知,

路轉山腰乃見此。

幾處石泉濺明珠,

一勺曹溪澄聖水。

還寫到:

時近重陽風吹帽,

遊同靈運屐去齒。

自快所見逮所聞,

一二印如合符璽。

東坡遊歷多評騭,

徑以西湖比西子。

山水之樂將勿同,

從來名山如名士。

壁立千仞何峭拔,

雲生萬壑出塵滓。

秋來更覺嚴姿淡,

君子之情淡彌旨。

詩文詮釋了“曹溪一滴水”的智慧,陳元鳳的這首詩看似奧妙,柳宗元講:“凡言禪,皆本曹溪”,當陳元鳳喝下一勺泉水的時候,佛由心生,他認為這是“一勺曹溪澄聖水”,而曹溪常常用來表達對佛教的頓悟,即頓悟見性,即心即佛。通俗地理解,也許就是,這一勺泉水觸動了他的心靈,讓他感悟了人生道理,因此有感而發:“壁立千仞何峭拔,雲生萬壑出塵滓”,這兩句話是整篇詩文的靈魂,壁立千仞為何如此高聳入雲?雲生萬壑為何能夠纖塵不染?人要做到這一步,想要成功,就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才會活得更精彩。這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勺水的沁心淡然,明白了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會受用一生。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陳元鳳還把大洞山和西湖相提並論:“東坡遊歷多評騭,徑以西湖比西子。山水之樂將勿同,從來名山如名士。”蘇軾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寒來暑往,西湖都同樣美不勝收;陳元鳳則把大洞山比作偉岸的男子,不管黑夜白晝,大洞山都同樣挺拔俊秀!

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