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千燈古鎮遊記

2021-04-13由 華良好 發表于 歷史

千燈古鎮分南北兩條街,主要景點集中在南大街,參觀過程中和景點工作人員和居民交流詢問,得知,原來的景點在解放後都成了民居、學校、工廠,也受到破壞和損害,文革後,特別是成為景區前進行了騰退和修復,遂漸成現有的規模。

“千盞小燈亮古鎮,二千條石築小道,白牆黛瓦遂成居,顧家盛名傳海內”。江南富庶名鎮古鎮星羅棋佈,千燈雖不及周莊同裡烏鎮那樣名聞遐邇,但千燈是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的學習修行著書立說的故居,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八個大字是顧炎武一生的寫照,也是後世志士仁人的共同志向,為海內外中國人共同信奉準則。同時也是崑曲成型的主要誕生地。故“千燈”雖小而亮。

千燈舊稱千墩。據清陳元模著《淞南志》載,崑山縣東南36裡,有水曰千墩浦,蓋淞江自吳門東下至此,故名千墩。清宣統二年(1910年),易名茜墩,其來歷傳說有二:一謂文人雅稱;一謂因墩上長滿茜草之故。這個地名一直用到解放後。茜墩是一個人文薈萃之地, 人們都感到叫“茜墩”、“千墩”都有點不妥,應該用這個“燈”更好。這個“燈”字,象徵著光明的使者,象徵著輝煌,象徵著富裕,與“金千燈”相符。 “千燈”這個地名就由此而來。一九六六年四月,經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改名為“千燈”至今。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餘氏當鋪我是看的很仔細,也問的很仔細,這是一棟大宅現有五進主房和廂房(原有7進),解放後就成為民居和紡紗工場,聽說餘氏後人還在。由於我對當鋪有親身實踐,故看的比較仔細,問的也比較多。據記載,餘氏先祖餘愛山於明萬曆年間自安徽休寧縣遷自崑山千燈吳家橋畔開店經商,為千燈一富,餘愛山第二代傳人餘尚德,於清初在千燈擴建此建築,俗稱“立三堂”,共雙排五進。前店後宅,共有120間房。餘氏當鋪是目前江蘇省內僅存的、儲存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典當行,2003年鎮政府耗150萬元全面恢復了餘氏當鋪建築群原貌。2004年為崑山市文保,2005年省文保。

大門外“當”字分外顯眼,進門就是高高的櫃檯,一個女性當者在惦腳向櫃檯送上典當物,然雖抬頭卻仍看不到櫃員的臉孔,這樣的場景雖有誇張(我多經歷過的當鋪櫃檯雖高,但還是可以面對面交流交換)但基本屬實,把窮人在當 鋪中的宭景描寫的淋漓盡致,慘!當鋪就是一個以收取動產和不動產作抵押進行放款的較高利息的貸款機構。景點內還有各種算盤的展出,雖是後來者,但和當鋪放在一起確實很合拍。看完當鋪,我還在想,遂成四句“當鋪櫃檯高高築,算盤歷來十三檔,物進當鋪屬無奈,要回原物剝成皮”。是否客觀,只要你進過當鋪,可能和我的感覺差不多。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顧堅紀念館,(約1368年前後),字頲玉,元末明初戲曲家,崑曲鼻祖。顧世居崑山,“精於南辭,善作古賦。擴廓帖木兒聞其歌,屢招不屈。善發南曲之奧,故國初有崑山腔之稱,”為此今崑山千燈鎮闢有顧堅紀念館。紀念館不大,資料和實物不多,就是告知千燈是崑曲誕生地。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古戲臺,是否是古建築,沒有問明白,但它是專門表演展示崑曲的戲臺,每天分上下午各兩場為遊者表演。“崑曲一折唱“遊園”,委婉悽慘訴衷情,那堪相逢無一言,一夢再夢無處尋”。我沒有在劇院觀看過崑曲,對這一國之魁寶缺少了解,今天有幸在千燈古鎮“古戲臺”遇到崑曲“遊園驚夢”演出,連看兩場,為崑曲委婉纏綿的曲調和舒緩柔軟形體動作所折服。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今天,我們不僅要欣賞,而且要保護傳承,讓更多人在欣賞中接受美的薰陶,也要讓更多的人來做普及工作,使這一中國戲曲的“奇葩”更加絢麗多彩。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藝術館。聰明的千燈人,在旅遊開發上,以燈為燈,千燈,燈必不可少。為此,今天的千燈,開闢了一個集燈之大成的燈藝術館,收集國內外的各種各樣的燈集中展出,為人們瞭解“燈”這個家家都有人人都用的演變歷史打開了一扇大門。“一盞燈具是一部生產力和社會文明發展的寫照”是我看完燈展後的感嘆。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顧炎武故居。也是我今天參觀遊覽的重點。紀念館大門外兩側的石壁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八個大字異常醒目,顧炎武,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被稱為從孔子到魯迅的中華文明七十二思想大家之一。他一生輾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創立了一種新的治學方法,成為清初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 他學問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一。

故居紀念館分為故居和顧園兩大部分,顧炎武及夫人合葬墓也在顧園中。

讀書人做學問人首先要私德要高尚,重要的是學問要為社會服務,其次是要傳承發展有獨立見解,這樣才能為社會所接受為世人所推崇。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8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千燈古鎮遊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