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 正文

強化監督力度,廣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再提速再增效

2021-09-30由 羊城派 發表于 家居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通訊員 穗環宣

近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印發實施《廣州市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及修復效果評估監測質量監督工作指引(試行)》(下稱“《指引》”)。據介紹,《指引》透過強化監督力度提升了廣州市土壤汙染狀況調查質量,透過最佳化監督方式,使地塊再開發利用的土壤調查提速。它與廣州市此前出臺的再開發利用地塊土壤汙染防治系列檔案共同構建了建設用地的環境安全屏障,可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鑑。

強化土壤環境質量監測 實現土地安全再利用

為保障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的環境安全,相關地塊再利用前需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規定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土壤汙染修復效果評估等。為保障調查、評估工作質量,把好用地環境准入關,市生態環境局印發實施《指引》,實現“事前掌握動態、事中監督指導,事後抽查校驗”的全過程監測質量監督。

據瞭解,廣州土地資源緊張,城市提質發展要求土地資源快速再配置,土地再開發利用強度高、時間緊。要實現建設用地的安全再利用,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是關鍵。

強化監督力度,廣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再提速再增效

羊城派資料圖(圖文無關)

針對這個關鍵環節,廣州從2015年開始在全國率先實施土壤監測的質量監督,2019年下半年試行由第三方技術單位進行監督,2020年全面推行第三方監督。此次正式印發的《指引》,是對前期監測質量監督工作經驗的總結,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最佳化和規範,其特點可概括為快、全、強、明、便。

監督工作提速震懾力度加大

“快”是指“串聯”改為“並聯”,監督工作提速。

記者瞭解到,廣州過去的監測質量監督是在監測完成後,再由管理部門組織檢查,耗時長。《指引》的核心目標之一是提速,將事後監督改為在監測的同時開展監督,監督工作不再另外佔用時間,提升效率。並聯監督還有利於在監測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便於整改完善,幫助企業提升監測質量。同時,透過夯實監測資料基礎,提高報告編制質量,節省後期報告評審時間、提高報告評審透過率。

“全”是指監督全程覆蓋,監督效果增強。

過去的事後監督,由於監測工作已完成,通常只能以實驗室檢查為主要方式,非常單一。採用並聯監督,拓寬了監督手段。《指引》設定取樣現場監督、密碼平行樣分析、平行樣抽測分析、留樣複測、取樣複測、實驗室檢查6種監督方式,根據實際情況選取部分方式,實現監測工作從取樣到檢測、出具報告的全過程覆蓋,使質量監督工作覆蓋面更廣、有效性更強。

“強”是指“三不限定”模式,震懾力度加大。

由於廣州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修復的地塊數量多,如果對每個地塊監測均進行全面監督,需耗費大量資源。為此,《指引》設定“三不限定”監督模式,即監督時間、人員、方式均不事先限定,而是在監督過程中根據地塊特徵選定,且無需事先預告。對重點行業企業曾用地及曾發生重特大汙染事故、公眾關注度高的地塊加強監督力度。這將對監督物件起較好的震懾作用,提升監測質量可靠性。

操作公平透明推行智慧服務

“明”是指研創判定規則,操作公平透明。為了科學實施監測質量監督結果判定,《指引》運用近年廣州土壤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經驗和積累的大量資料,經研究和反覆論證,分別明確並量化了對6種監督方式的監督結果判定規則,使監督結果評價有據可依,並保障了評價的公平性。判定規則同時解決了土壤監測實際工作中對結果評價的困擾。

“便”是指推行智慧服務,方便企業填報。為方便被監督物件報送資訊,質量監督工作繼續採用“廣州土壤”APP。《指引》總結了“廣州土壤”一年來的運用經驗,並作進一步規範。廣州市轄區內所有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土壤汙染修復效果評估均需提前填報監測計劃,並滾動更新,利用APP這一系列報送變得方便、簡單。透過APP,也實現了資訊智慧化掌控,即便於監督單位開展監督工作,也便於生態環境部門提前掌握全市再開發地塊調查情況,將管理鏈條延伸至“事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