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 正文

唐詩閒讀:“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2021-09-30由 GameRes遊資網269 發表于 家居

人天生是孤獨的,如汪峰唱到的“因為無論我們怎樣,我們永遠是這美麗世界的孤兒”,散文家、哲學家周國平則說:“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相依為命,結伴而行。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於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掛。……從茫茫宇宙的角度看,我們每一個人的確都是無依無靠的孤兒,偶然地來到世上,又必然地離去。正是因為這種根本性的孤獨境遇,才有了愛的價值,愛的理由。人人都是孤兒,所以人人都渴望有人愛,都想要有人疼。”

唐詩閒讀:“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孤獨是高階的享受,人們都喜歡“孤獨感”,但卻不喜歡孤獨,人們更喜歡在自我的孤獨世界來臨時被溫暖的身邊世界擁抱,人們渴望在悲慘的現實世界中被溫柔相待,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這是千古同理的事情,唐詩裡也有這樣的作品,就是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如果我們要找出盛唐的代表詩人,毫無疑問,他一定是李白,如果說盛唐在安史之亂中還隱約有盛世文學的些許影子,或者我們還可以再說說老杜,但老杜之後,盛唐就真的不在了,象崔顥說的“一去不復返”了。繼之而起的就是中唐詩風,闊大雄渾的盛唐詩風從此轉向逼仄悽清,中唐詩風的第一個代表詩人就是這首詩的作者,號稱“五言長城”的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這裡的生卒年都是約數,因為詩人生死均無考。),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身歷四朝,世稱“劉隨州”。

唐詩閒讀:“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一生非常不順利,755年,他考中了秀才,還沒有發榜,安史之亂就暴發了,第二年,唐肅宗即位,新政成立,劉長卿被任命到蘇州下屬的長洲縣當縣尉,但不久被誣入獄,幸好遇大赦獲釋。兩年之後,他又攝(代理)海鹽令。不久後,又被貶,大約在唐代宗大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間的一個秋天,劉長卿又受鄂嶽觀察使吳仲儒的誣陷獲罪,幸而監察御史苗丕明鏡高懸,這才從輕發落,貶為睦州司馬。這首詩即寫於此時。

全詩寫的是嚴冬,應在詩人遭貶之後。上半首“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表面上是說趕路的辛苦,其實也是說詩人人生道路走到了極難極貧處,天色將過黃昏,遠處的山已經隱隱約約看不清楚了。這裡的蒼山有說是遠處黛青色的山的,有說灰濛濛的山的,總之是遠山一片已模糊不清,詩人目力所及看到的遠處的風景是“白屋”,白屋有兩種解釋,1、雪已經下來了,屋頂當然是白的,形容屋頂雪之厚,又證明雪下得大;2、白屋指白茅草蓋的草房,這種草房是經濟能力弱的古人蓋屋常用材料,證明看到的是窮人的房屋。“貧”字也有兩種說法,1、指稀少,在荒山行走,看到的房屋是稀少、寥落的;2、指窮困,因為窮和才用白茅草蓋屋。詩人此時身遭寒冷,避無所避,詩人所見,是大雪漫山,路稀人少,是天色將晚,是白屋寥落……

唐詩閒讀:“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一切,似乎就是詩人生平現狀,他自己正被害得走投無路,是“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現實,他希望獲得一席淨土,可是,在冷酷的現實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呢?

下半首“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既是“歸”人,當是迴歸,歸來之意,因此,這裡到底是芙蓉山主人出外歸來,來是詩人自己外出歸來就成了一個爭議點,狗叫可能是詩人做客,因此狗兒叫,或者是主人歸來,主人歡樂的叫聲,甚至還有一種可能,是別家狗叫,別家來客人,這都有可能……不管如何,也不管是誰歸來,詩人這樣寫,是以超然的視角看到了人間的溫暖。想必我們大家也都有這樣的經歷,某個寒冷的夜晚,趕向某個陌生的城市,當遠遠望見一片城市燈火時,心底總會升起一種溫暖,那一片燈火是人間的溫暖,是靠近它,就是靠近了人間溫情。這裡白屋的犬吠背後,當然就是溫暖的屋子,有熱水,飯食,暖床,還有來自朋友的問候,雖然,這只是“白屋”,卻是良好的棲息所,天寒、山遠、雪大、屋貧,一片肅殺,但一聲“犬吠”卻是來自人間的聲音。在詩人的黯淡的人生路上,他遇到了苗丕,這給他帶來了一點可以喘息的光明。對此詩人當然也有無限的感激之情。

唐詩閒讀:“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整首詩都是白描寫景,沒有一句感情抒發,但“風雪夜歸人”卻有極強的象徵意義,詩人在這裡確實是過客,是行人,是路人,但在這天寒地凍之中,在這荒山野外,在飢寒交迫之時,象徵著詩人的人生困境,就在此時,能找到一個同樣貧寒的小屋,一處可能一樣窮困的山村人家,卻有一間茅屋可避風雪,也有一處燈火可見光明,一碗飯食可藯飢寒,因此,詩人發出了對人世風雨吹打之後的迴歸溫暖的一種感嘆,這種感嘆,古今同慨。試問,在人生漫漫路上,誰又不是孤獨的“風雪夜歸人”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