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京城點心:口碑,是人們用自己的口嘗過之後的發言

2022-06-04由 三聯韜奮書店 發表于 美食

三聯韜奮書店(ID:slbook1996)

當城市進入午夜 書店就是燈火

我們當然要發展集團化、規模化的稻香村,但也要鼓勵並扶持有自己個性的小規模生產的正明齋和祥聚公。兩者的比翼齊飛,才能讓我們嚐到更多好吃的點心,讓更多傳統老點心流傳下去。

我們不希望京城的點心最後成為肯德基和麥當勞式的快餐,也不希望走遍京城的各個角落,買到的點心千篇一律,都是稻香村一個味兒。——肖復興《咫尺天涯:最後的老北京》

京城點心:口碑,是人們用自己的口嘗過之後的發言

如今北京的點心鋪,基本是稻香村的天下。

曾經老北京那些赫赫有名且星羅棋佈的點心鋪,變成今天這樣一個格局,實在有些令人吃驚。如此變化,說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一點兒不為過。

十幾年前,起碼在超市中還可以看見幾家老字號點心鋪全且棲身的專櫃,現而今連這些退而求其次的櫃檯都很難找到了。

稻香村一家獨大,城區、郊區的分店四處開花,顯盡風流。僅前門地區,就有好多家稻香村,抬頭不見低頭見,遙相呼應。北京的點心鋪變成這樣一種單調的格局,其中有競爭的原因,也和相關部門對老字號的政策支援相關。

在老北京,起碼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點心鋪還並不是這樣稻香村一花獨放的局面。如果再往前看,就更是另一番情景。僅清末《都門紀略》一書,對當時京城的點心鋪就有如下十幾家的記載——

京城點心:口碑,是人們用自己的口嘗過之後的發言

致美齋(和煤市街的致美齋是兩家):東四牌樓路東。主打油糕、福壽餅、花糕,炸食(俱系奶油)。

大來坊:宣武門外路西。主打素點心(俱系香油)。

滋蘭齋:大柵欄東口路北。主打南味點心。

佩蘭齋:臧家橋路南。主打水晶糕和山楂糕。

匯豐齋:西直門外橋頭路南。主打山楂蜜糕。

桂馨齋:東四牌樓北路東。主打元宵、月餅、花糕、大八件

(俱系香油)。

三元館陳家:宣武門外土地廟上斜街。主打月餅。

蕙香齋:觀音寺街南朱家衚衕北口外路南。主打紹興香糕。

萬興齋:戶部街路東。主打烘糕乾。

天馨齋劉家:鮮魚口天福堂門首。主打紅黃蜂糕。

魁宜齋孫家:梯子衚衕小橋路南。主打分餅、窩窩(不懂這

是兩種什麼點心)。

西寶齋:爛面衚衕北口內路西。主打排叉、麻花。

天和果局:肉市北口路東。主打奶捲。

這十幾家點心鋪,大多在前門一帶,只是《都門紀略》沒有記載當時前門最有名的兩家點心鋪:正明齋和祥聚公。

京城點心:口碑,是人們用自己的口嘗過之後的發言

不過,這不能怪《都門紀略》的作者楊靜亭。《都門紀略》一書是同治三年(1864)才在京城琉璃廠刻印刊本發行,正明齋那一年剛剛開業,而祥聚公的開張則是後來光緒年間的事了。

儘管這兩家不是京城最老的點心鋪,但從歷史來看,這兩家老字號的年頭都要比稻香村久。稻香村是民國之後開業的,是南方點心鋪開始大量入侵老北京後的新生事物。

在老北京,管點心叫餑餑,這是清兵入關之後滿族人的稱謂。“點心”一詞,是從南方傳入北京的,慢慢地,才取代了“餑餑”一詞。

我小時候聽這兩個詞,總覺得“點心”比“餑餑”要好聽得多,也高階得多呢(有人說“點心”是由死刑犯臨刑之前吃的東西演化而來,我是體味不出這個詞的騰騰殺氣的)。

“餑餑”這個詞,總讓我想起夜半時分衚衕裡傳來的賣硬麵餑餑的吆喝聲,那不過只是一些比燒餅還要低一級的食物,離點心差著好幾個節氣。那時候的心理和淺陋的見識作怪,覺得餑餑不過是村姑,而點心可是陽春白雪的美人呢。

別的老點心鋪,據說在京城還有很多,如地安門的桂英齋、東四牌樓的瑞芳齋、西單牌樓的桂香村、王府井的寶蘭齋等等,但我不大熟悉;正明齋和祥聚公兩家,我很熟,因為離我小時候住的地方不遠。

正明齋比稻香村的歷史悠久多了,它最早於清同治三年在煤市街開業,生意做得不錯,於同治九年(1870)在北橋灣開了第一家分號,光緒八年(1882)在前門大街鮮魚口西口南邊路東,又開了第二家分號。

據說,生意紅火的時候,正明齋開過七家分號。清末民初,正明齋幾乎成了京城餑餑鋪的龍頭。清末崇彝在《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中記載:“瑞芳、正明、聚慶諸齋,此三處北平有名者。”

這三處,瑞芳在東四,正明和聚慶均在前門外,後來,瑞芳和聚慶兩家消失,而正明齋一直延續到北平和平解放之後很多年。

正明齋生產的是滿漢點心,是清人入主京城後的產物。在京城的點心中,它應該最數正宗。也就是說,如果想吃老北京味兒的點心,起碼到北平和平解放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正明齋是首選。

京城點心:口碑,是人們用自己的口嘗過之後的發言

它的蜜供在清末時分最為出名,直到後來,蜜供也一直是它的傳統產品。和薩其馬一樣,這是典型的滿族人的點心。兩者做法有相似之處,都是類似江米條一樣粗細大小的長方條,油炸之後,用蜜纏裹一起。

如今的薩其馬比蜜供顯得更精緻一些,也更整齊一些,是方方正正的小方塊,而蜜供則是擁擠成一團、一坨,不成形。清時最初的蜜供可不是這般一堆坍塌的亂磚牆的樣子。要知道,它可是滿族人年節時的供品。一直到清末,這種點心都顯得要比一般的點心重要,《順天府志》專門記載說:“蜜供,用面切細方條,長寸許,以蜜煎之,每歲暮祀神敬祖,用充供果。”

一般會把蜜供擺成寶塔形(也可以專門訂購這樣寶塔形的蜜供),一左一右,供奉在神像和祖先牌位的兩邊。這樣的傳統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正明齋的蜜供,成為人們的首選。

它的過人之處,不僅在於可以做得小如棋子(便於吃),大如小山(為了供),更在於它在蜂蜜中摻有上好的冰糖,這樣的蜜供不僅色澤光亮、鬆軟爽脆不粘牙,還耐嚼,天再熱也不會往下淌蜜。

據說,當年老佛爺愛吃這口,正明齋的蜜供便成為清御膳房採購的點心。現在,稻香村也賣蜜供,卻是硬得掰都掰不動,得用刀背砸,然後,就是我說的一堆亂磚牆坍塌一片的樣子。買過幾回,未見有任何改觀,便不再買了。

正明齋的杏仁乾糧、鹽水火燒、槽子糕、大槓爐、紅白月餅,也都是頗受富貴人家和尋常百姓歡迎的點心。民國時期,袁世凱、曹錕諸路軍閥,都是正明齋的常客。張學良最愛吃正明齋的杏仁乾糧。名人的效應,帶動那時候正明齋的生意經久不衰。

祥聚公比正明齋的年頭要晚,它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在石頭衚衕開業,取名裕盛齋。石頭衚衕在八大胡同地界內,客源有限。1912年,它移師繁華的前門大街路西,更名為祥聚公,牌匾由晚清名宿戴恩溥題寫;幾乎和前門大街路東南的正明齋面對面,沒有自家的一點兒絕活,不敢這樣唱對臺戲。

祥聚公開業之初,以“三個五”先聲奪人叫響京城,即“五斤白麵,五斤香油,五斤白糖”,做出的點心自然講究貨真價實。此外,它是家清真鋪,在當時的京城,清真點心鋪很少,這便和正明齋又拉開了距離。

它生產的桂花板糕、薑絲排叉,是典型的清真點心,回民自然常到它那裡。據說,馬連良先生最愛吃這兩樣,有一年到上海演出,春節回不來,饞這一口,便給祥聚公寫信,店家趕緊把這兩樣點心給他寄去。這樣的逸聞,坊間流傳得特別快,馬連良先生無疑給祥聚公做了廣告,成了桂花板糕和薑絲排叉的代言人。

它的應季點心也很出名,春季的鮮花玫瑰餅和鮮花藤蘿餅,曾經風靡一時。它的玫瑰是每年4月到妙峰山採摘的,它的藤蘿花是從京郊各大寺廟裡採集的。這時候,京城很多家點心鋪都會賣鮮花玫瑰餅和鮮花藤蘿餅,祥聚公對門的正明齋賣、煤市街的致美齋賣、大柵欄的滋蘭齋也賣,賣得好的,還得數這幾家。

京城點心:口碑,是人們用自己的口嘗過之後的發言

▲ 新式“京八件”

人們還是信奉老字號。口碑,總是從點心的質量中來,是人們用自己的口嘗過之後的發言。

老北京人過年的時候講究大小八件和細八件裝盒送禮,每盒都由八種不同的點心組成,有大小和粗細之分。

大八件是由分別印有“福”“祿”“壽”“喜”四字的四種點心和棗花、卷酥、核桃酥、八拉餅這四種點心組成,八塊點心,正好一斤。

小八件是由棗方、杏仁酥、小桃、小杏、小石榴、小柿子、小蘋果、小核桃八種點心組成,八塊合起來,正好半斤。細八件是由狀元餅、太師餅、囊餅、杏仁酥、雞油餅、硬皮桃、白皮餅、蛋花酥組成。

在老北京,賣大、小、細八件的有許多家,祥聚公的質量和名氣,要比很多家大得多。

遺憾的是,這樣兩家曾經在京城聲名鼎盛的老字號,如今不僅威風不在,連店家都無處可尋了。

記得小時候,前門大街上,沒有稻香村,正明齋和祥聚公的老店,是我常去的地方。後來,三年困難時期,買點心要點心票,每月每人半斤,我爸爸讓我買點心一定要去前門大街上的這兩家店,說是好不容易吃點兒點心,得吃正宗的。

我讀中學的時候,如果乘坐23路公交車,便要在橋灣這一站下車,然後過北橋灣,穿過蘆草園和草廠三條回家。那時候,正明齋的生產車間,要不就是倉庫,就在北橋灣和南蘆草園交叉路口的西邊,它的對面是一家副食店。每一次路過那裡,總能聞到一種點心的香味,竄鼻子,逗你的饞蟲。

京城點心:口碑,是人們用自己的口嘗過之後的發言

那時候,鮮魚口東、大眾劇場西,有一家老點心鋪,早就歇業變為他用,80年代祥聚公重張開業,選擇的地方應該就是那裡。

那時候,它的店面是中式老樣子,門上的垂簷板和門楣上都是鮮豔的彩繪,能讓人遙想當年,一時迷離恍惚,誤以為跌入前朝。

想當年,這兩家點心鋪還是信心滿滿的,卻沒有想到在新時代的大潮中落伍得如此迅速,統統拱手相讓於稻香村。

讀《北平風俗類徵》,看它引民國時期的《舊都百話》說:“舊都的點心鋪、餑餑鋪,卻又喜歡標南糖、南果、南式、南味。明明是老北京的登州館,也要掛姑蘇二字。

近年來……又自稻香村式的真正南味,向華北發展以來,當地的點心鋪,受其壓迫,消失了大半江山。現在,除了老北京逢年過節還忘不了幾家老店的大八件、小八件、自來紅、自來白以外,凡是場面上往來的禮物,誰不奔向稻香村、稻香春、桂香春、真稻香村、老稻香村乎?”

讀到這裡,不覺啞然失笑。歷史似乎走了一個輪迴。如今,北京的點心鋪可不是僅僅像當年那樣失去了大半江山,而是幾乎失去了全部江山。

除了中秋節前還有幾家老飯店出來賣月餅,可以和稻香村做短暫的抗衡外,一年四季的點心,幾乎都被稻香村包圓兒了。

即使是京味老點心鋪全部淪落,南味點心鋪,當年還有那麼多家彼此競爭,二十多年前在西單商場還曾有桂香春的點心賣,如今,卻只剩下稻香村一統天下了。

京城點心:口碑,是人們用自己的口嘗過之後的發言

以上文字摘自肖復興的《咫尺天涯:最後的老北京》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京城點心:口碑,是人們用自己的口嘗過之後的發言

咫尺天涯:最後的老北京

肖復興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