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2022-05-19由 文遺新時空 發表于 美食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為傳承和保護中華非遺美食烹飪技藝,提高沈灶河豚宴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推動沈灶河豚宴研究基地的創新發展,3月4日,由中國食品報作為指導單位,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電視臺十八頻道、揚中河豚協會作為支援單位,南京真知味飲食娛樂有限公司、江蘇御尚旬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主辦,南京沈灶河豚宴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沈灶河豚宴研究基地共同承辦的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暨“沈灶河豚宴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江蘇南京隆重舉行。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河豚菜餚馨香獨具、鮮美絕倫,是傳統美食中的精品、典範,有“遍嘗世間魚萬種,惟有河豚味最鮮”“不食河豚不知魚味,食了河豚百魚無味”等美談。沈灶河豚宴借鑑了中國古代烹製技法精髓,挖掘了中式河豚傳世經典菜品,結合營養學、形意美學等現代理念,以河豚為主題特色佳餚,主打龍豚四海和菜、烈豔紅豚、秘製豚唇、澆汁蔥燒河豚海參、河豚幹炆肉、河豚刺身等河豚系列菜餚,並融合粵菜、台州菜、潮州菜以及南京菜等菜系做法,吸引全國各地食客慕名而來。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 河豚之味,三代匠心傳承發揚

“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河豚菜餚馨香獨具、鮮美絕倫,是傳統美食中的精品、典範,沈灶河豚宴作為古都金陵首家以河豚為主題特色佳餚,已入選中華非遺美食名錄。

沈氏家族製作河豚魚菜餚的歷史據說可以追溯到明代,一道令人讚不絕口的海河豚,在沈家流傳至今。在60年代末期,沈侖德老先生萌生了要以河豚為原材料做一系列菜餚的想法,歷經不斷的摸索求新,如今,刺身河豚、烈焰紅豚、龍豚四海、秘製豚唇……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 品魚中鰲,活動現場精彩紛呈

秉承非遺美食文化烹飪技藝的傳承與保護理念,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暨“沈灶河豚宴研究基地”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活動現場,沈灶河豚宴研究基地主任沈加華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主任專家李佔惠為“沈灶河豚宴研究基地”揭牌,中國食品報總編輯劉彤、著名美食評論家董克平、新華社江蘇頻道營運長嚴峻夫分別致辭;江蘇國畫院原院長趙緒成先生揮毫題寫大字 ——“品魚中鰲,到沈灶河豚宴”。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中國食品報總編輯 劉彤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美食評論家 董克平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新華網江蘇頻道營運長 嚴峻夫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江蘇國畫院原院長 趙緒成

在美食節開幕式上,現場還發布了由著名詞作家葛遜老師作詞,國家一級作曲朱小健老師作曲,作曲家孟文豪老師編曲創作的“用心用愛,跨越山海—沈灶河豚宴之歌”。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著名詞作家 葛遜

◆ 傳承非遺,專家名廚研討“新”味

非遺美食研討會上,一些專家和名廚提出,河豚宴要在“新”上多著筆。如果墨守成規,再美味的食物也會讓人厭倦,只有不斷創新,美食才能擁有持久的生命力。面對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新挑戰,傳統“非遺美食”更要主動“觸網”,讓更多年輕人瞭解傳承非遺文化。沈灶河豚宴將對河豚美食文化的研究融入烹飪工藝的創新,致力於打造出更具時代特色的中華非遺美食。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河豚菜品雖小,卻大有味道,連線服務百姓“大民生”,振興地方經濟“大產業”。隨著時代在變遷,越來越多像沈灶河豚宴這樣的非遺美食需要我們加強保護、重視傳承,我們都希望舌尖上獨特的“煙火氣”長久延續,讓生活更加有滋有味。美食節開幕式現場,眾多專家、名廚品茗茶敘研討會,併為河豚魚烹飪大師頒發特金獎及研究基地研究員證書。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沈灶河豚宴負責人表示,將不斷創新河豚烹飪技藝,發掘更具時代特色的河豚美食文化,打造出別樹一幟的中華非遺美食。

非遺美食丨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在江蘇南京舉行

微信公眾號《非遺新時空》展示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多樣性的文化遺產和文化表現形式的創作、保護、保養和創新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歡迎關注、分享,一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