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農科視窗(20)|長在樹上的蔬菜

2022-05-15由 星視距 發表于 美食

本文轉自:農村大眾

老家院子裡,有幾棵香椿樹。春天來了,春風吹拂,春雨滋潤,香椿樹枝上冒出了一個個赭紅色的稚嫩芽兒。

嫩芽漸漸長大,穀雨前夕,有大半拃長了。母親把嫩芽一個個掐下來,清洗乾淨,放到菜板上,撒上細鹽,揉搓一番,然後裝入一隻瓷罐,培上一些粗鹽,醃製起來。十天半月之後,就可以陸續拿出來吃了,細細品味,唇齒留香。

香椿芽,是世間罕見的長在樹上的蔬菜。在院子裡,到山嶺上採摘香椿芽,或炒或拌並享用香椿芽,成為許多人對春天的期盼之一。

農科視窗(20)|長在樹上的蔬菜

採摘待售的香椿芽。

01

香椿芽曾被列為貢品

食用歷史超過兩千年

香椿芽的吃法有多種,用其炒雞蛋、拌豆腐,鮮味更濃。

香椿芽拌豆腐,不僅深受普通百姓青睞,亦頗得美食家誇讚。作家兼美食家汪曾祺,這樣製作並評價香椿拌豆腐——把芽葉未舒的嫩香椿頭“切為碎末,與豆腐同拌,下香油數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作家梁實秋有一本著名的散文集,叫《雅舍談吃》。在書中,他直言不諱:“我最喜歡的是香椿拌豆腐。”

追溯我國食用香椿芽的歷史,至今已超過兩千年。香椿芽,最遲在漢代即成為普通百姓的盤中菜。

南有荔枝,北有香椿。那時候,香椿與荔枝作為貢品,被精挑細選送往京城,供奉皇帝。唐、明、清時期,香椿芽亦曾入選貢品名單。

在舊時孔府的食單中也可見到香椿芽的身影。“今差本役前往泰安州買辦香椿芽……共三百斤,送府應用。”這是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三月二十日,孔府催辦香椿芽之文書中的記載(詳見趙榮光撰著的《〈衍聖公府檔案〉食事研究》)。由此可見,名門望族也好這一口。

02

香椿散發清香

博士解開奧秘

自古至今,人們為何對香椿芽青睞有加?原因在於,它能散發淡淡的清香,讓人慾罷不能,垂涎欲滴。對於香椿芽的清香氣味究竟為何物引發,以前只是籠統地解釋,香椿芽中含有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

最近,中國科學院植物學博士史軍解開了其中的奧秘。在他看來,香椿芽的特殊氣味並非來源於單一的某種化合物,而是多種物質混合起來刺激鼻腔黏膜產生的綜合感覺。這些物質包括萜類、倍半萜類、石竹烯、丁香烯等具有揮發性的物質。特別是其中的石竹烯,它散發出類似柑橘、樟腦和丁香的混合香氣。

此外,香椿芽含有豐富的穀氨酸。品嚐香椿芽炒雞蛋時,香椿芽中的穀氨酸再加上雞蛋中的核苷酸,會產生味覺增益效應,讓這道菜味道更美。

香椿芽好吃,但應注意加工方法。專家提醒,在吃香椿芽時,不要直接食用,應當先用開水焯一下,去除其中所含的亞硝酸鹽,這是一種強致癌物。方法十分簡單:在鍋中加水,加熱至沸騰,放入剛剛採摘的新鮮香椿芽,焯一分鐘即可。無論醃製香椿芽,還是香椿芽炒雞蛋、香椿芽拌豆腐,事前均須用沸水焯一下。

香椿芽,被稱為長在樹上的蔬菜,味道鮮美,備受國人喜愛。我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把香椿芽當作蔬菜的國家。

香椿原產我國中部和南部。現在除了寒冷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以外,香椿幾乎遍及全國各地,尤以山東、河北、河南栽植最多。

上面提及,穀雨前夕是採摘和食用香椿芽的最佳時節。俗話說:“雨前椿芽嫩無比,雨後椿芽生木體”。因為穀雨前夕香椿芽鮮嫩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如果採摘晚了,葉片逐漸老化,葉梗木質化,即使炒熟了,也嚼不爛,難下嚥。

03

大棚栽培香椿

元旦即可上市

伴隨科技的進步,有了保護地栽培之後,最早的香椿芽在元旦前後就上市了,不必等到穀雨來臨。幾年前,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曾到無棣縣採訪,見過大棚裡栽植的香椿樹。可惜那次去的不是時候,時值酷夏,沒有吃到新採摘的香椿芽。

近幾年來,位於沂蒙山區的臨朐縣寺頭鎮,有個叫南西安的村子聲名鵲起,出產的紅香椿芽遠近聞名。村裡除了在山嶺上,露地生長的600多畝香椿樹,還陸續建了100個大棚,栽植香椿樹。該村黨支部書記劉君介紹了當地大棚香椿栽植與管理的竅門。

農科視窗(20)|長在樹上的蔬菜

臨朐縣寺頭鎮南西安村大棚中栽植的香椿。

大棚以鋼架支撐,上部呈圓弧形,棚內密植香椿樹,達到每平方米80棵左右。霜降前後覆膜扣棚,大約過40天至45天(元旦前後),香椿芽長到16釐米至18釐米長時,採摘頭茬。之後,再採摘二三茬,等到清明節,露天栽培的頭茬香椿上市時,大棚香椿芽的採摘到此結束。原因有兩個:一方面香椿芽價格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樹體衰老。

香椿萌芽能力很強,嫩芽長大被採摘,便再萌新芽,但是這樣對於一棵香椿樹來說,畢竟營養消耗很大。經過三四茬採摘之後,香椿樹宛如垂暮老人,似乎燈枯油盡,此後難以健康生長。因此,當地種植戶便將其刨除,棄之不用,另從露天的山嶺上尋找生命力旺盛的幼樹移栽入棚。

至於露天生長的香椿樹,也不是不管不顧,任其自然生長。劉君說,一般4月初採摘頭茬香椿芽,到5月20日前後採摘第三茬。然後截幹,即從離地20釐米處鋸斷主幹,丟棄上面的部分。過不了幾天,便從其地下根部萌生若干嫩芽,鑽出地面,逐漸長成若干幼樹。這樣做,原因主要在於,控制其樹體高度。香椿樹一般每年長高15釐米左右,如果任其瘋長,枝條竄得太高,則會給以後採摘香椿芽造成不便。

04

香椿與臭椿

分辨有技巧

常見喬木中,帶有“椿”字的,除了香椿,還有一種名叫臭椿。二者模樣相似,都有羽狀複葉,許多人分不清哪是香椿,哪是臭椿。

從植物分類學上講,二者不是一個家族的,香椿屬於楝科,臭椿屬於苦木科。所結果實型別也不同,香椿結蒴果,臭椿結翅果。

如此講述,對於沒有學過植物分類學的人來說,依然難以分辨。

可以採用以下三個簡單的方法區分。一嗅氣味。香椿的葉子散發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而臭椿的葉子散發的異味十分特殊,刺鼻難聞。二看樹皮。香椿的樹皮有條狀裂,臭椿的樹皮也有裂,但不是條狀裂。三數複葉。香椿和臭椿的葉子均為羽狀複葉,區別在於前者通常為偶數羽狀複葉,而後者多數是奇數羽狀複葉。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陳建志

往期回顧,點選閱讀:

農科視窗(1)|“海水稻”價值幾何?來看看耐鹽鹼水稻育種的山東實踐

農科視窗(2)|一棵野草與小麥雜交成功,為何贏得院士們點贊?

農科視窗(3)|除了“瓜奶奶”吳明珠院士選育的瓜,你還吃過哪些瓜

農科視窗(4)|非洲西來瓜,碩果遍華夏,山東設施栽培技術輻射全國

農科視窗(5)|小小艾草,竟成就一個大產業

農科視窗(6)|雜交馬鈴薯問世!揭秘背後創新故事

農科視窗(7)|神奇“剪刀”咔嚓一下,世界首例香味玉米山東問世

農科視窗(8)|一項成果改變一個產業,由田間直收籽粒想到緊湊型玉米

農科視窗(9)|實施“搭橋手術”,老樹煥發青春

農科視窗(10)|植物基因編輯:改良作物惠民生

農科視窗(11)| 糯、紫、黑、藍…特殊用途小麥品種“特”在哪?

農科視窗(12)|一棵大豆何以觸動國人神經,兼談大豆的前世今生

農科視窗(13)|農科院專家談麥田管理:趕緊鎮壓劃鋤,暫時不要澆水追肥

農科視窗(14)|能做爆玉米花的,可不是普通玉米粒

農科視窗(15)|造個機器人摘蘋果究竟有多難,兼談機器人簡史

農科視窗(16)|“我看到一隻躲在地下冬眠的刺蝟!”驚蟄時節話冬眠

農科視窗(17)|全國大豆高產競賽,畝產多少能奪冠?

農科視窗(18)|最早的家禽,是雞、鴨,還是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