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河南陝州大營麻花,你吃過嗎?

2022-03-22由 愛有機生活 發表于 美食

大營麻花是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的傳統美食,曾經創下最大麻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在陝州區和三門峽城區,幾乎所有的麻花都冠名“大營麻花”。麻花有特殊的製作工藝,被掌握在工藝者的手裡。麻花適合各個年齡段食用,連牙口不好的都可以輕輕鬆鬆吃掉。大營麻花長尺許,色澤柿紅透亮,有稜角,香甜可口,黃焦酥脆,久放不幹,是享譽晉、陝、豫“金三角”地區極具特色的傳統美食。

河南陝州大營麻花,你吃過嗎?

河南陝州大營麻花

一直以來,人們以為大營麻花始於清朝,直到2012年大營村劉氏修家譜,才意外發現老族譜記載,大營麻花是伴隨著大營地名一起產生的。

明初,劉俊卿隨常遇春征戰南北,駐守在今天的大營村地界,當時這裡是為部隊提供給養的地方,水池多,養有許多鵝鴨,稱為“鵝鴨池”。由於駐紮較多軍營,且規模較大,後更名為“大營”,距村10公里,至今也還有叫“北營”的行政村。

劉俊卿是安徽鳳陽府蒙城縣人,副將姓李,江西人。常駐大營後,這些將領便將家眷接來紮根。當地水多草多,毒蠍多,土生土長的當地人被咬後沒有大礙,而外地人初來乍到,水土不服,被咬後十有九亡,因此對蠍子十分痛恨。為了詛咒蠍子,發洩恨意,人們就把面和好,扭成蠍子尾的形狀,這便形成了最初的麻花。

後來,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家家戶戶都做這種麵食,油炸後吃掉,稱為“咬蠍尾”。這個傳說類似於炸油條,炸油條原名炸秦檜,相似之處在於透過飲食表達痛恨和無奈。似乎祖先的愛恨,都能透過食物獲取口腹和精神的雙重安慰,連痛恨也表現得很有儀式感。

麻花,是年輕人的叫法,中老年人都稱“麻tang”,有人推測是“麻燙”,有滾燙油加熱的意思,當地也稱熱剩飯為“燙飯”。還有一種說法是“麻糖”,南方的將士及家眷留戀故土食物裡的甘甜,就在麻花外面裹了糖,稱為“麻糖”。由於口感並不十分好,加上糖相對又比較珍貴,後來便不再裹糖,而麻糖的叫法一直傳了下來。

河南陝州大營麻花,你吃過嗎?

河南陝州大營麻花

大營麻花在陝州區大營村隨處可見,當地村民或在路邊支起攤子,或在路邊開起小店,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如今,經營這麻花生意的在大營村大約有五六十家。老劉氏大營麻花店的劉和平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從九零年開始學習大營麻花製作技藝,如今已經三十多年了。大營麻花基本配料為精面、食鹽、雞蛋、糖等,分為甜、鹹兩種,均為發麵和就,具有“香、酥、脆”之特點。劉和平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又推出了麻辣、五香等多個品種,讓大營麻花的品類更為豐富。他嚴格把控制作工藝,確保了每一根麻花的品質。經過嚴格把控、精心製作而成的大營麻花,色澤金黃、造型優美、香氣撲鼻,讓人不禁垂涎欲滴。

河南陝州大營麻花,你吃過嗎?

河南陝州大營麻花

在當地,麻花可以替代饅頭當主食,也可以做零食。如今人們喝羊肉湯也會泡上兩根,浸過湯的麻花,稍稍軟化,綿裡帶酥,別有一番滋味。艱辛歲月裡,尋常人家只能在喜慶婚宴、走親訪友、逢年過節時品嚐一下。如今,大營麻花被賦予了吉祥如意、康泰平安的寓意。每逢年節或紅白喜事,當地人總要用麻花待客或作為饋贈佳品傳情達意。大營麻花所蘊含的美好寓意及聯絡情誼的特殊作用,逐漸成為帶有濃郁豫西風情的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夥伴們,河南陝州大營麻花,你吃過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