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舌尖上的非遺|正定八大碗到底是哪八大碗?

2022-02-26由 文旅中國 發表于 美食

在河北農村,無論是過紅白事還是過年過節,都講究吃“席”,而在正定縣,用“八個碟子八個碗”待客的風俗也一直流傳至今,婚嫁時招待親朋的“八大碗”是必不可少的菜式。

相傳正定八大碗兒由漢末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子龍所創,據說趙子龍打勝仗之後,常用四大碗肉菜和一些素菜犒勞將士。跟隨趙子龍的廚師與一些將士返鄉後,就把這些菜餚的做法帶回正定,發展成了“八大碗”。到了唐代,“八大碗”被定型——用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八冷碟、八大碗菜)。

舌尖上的非遺|正定八大碗到底是哪八大碗?

非遺傳承

正定八大碗,是正定一帶民間傳統菜餚的主要代表,此技藝創造經過歷史演變和戰亂,至今已擁有1000多年的歷史。正定八大碗以“宋記”最為正宗,最具傳統風格。

“宋記八大碗”的製作技藝已於2007年入選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宋記八大碗”的“掌門人”宋秀海是八大碗的第四代傳人。

技藝特點

正定八大碗主要由四葷四素組成。四葷以豬肉為主,分為扣肘、扣肉、方肉、肉丸子;四素包括以蘿蔔、海帶、粉條、豆腐等為主30餘種食材,根據招待的客人不同,選擇其中八種。

正宗的正定“八大碗”,從最初準備到上桌吃到口,要用將近兩天時間,製作工藝繁雜,集中了扒、燜、醬、燒、燉、炒、蒸、熘等烹飪手法。

就肉類的製作而言,從開肉、切肉、抹面醬、過油、裝碗蒸、餾、加湯、加熱才能完成上桌。正定八大碗的葷菜都是按照先煮後蒸的方法制作的,在最大程度上了保證了食品的原始風味。煮,分為“武煮和文煮”;蒸,分為“武蒸和文蒸”。製作前後耗時需要十幾甚至20多個小時才能完成。其特點是色澤誘人,肥而不膩。

製作八大碗的廚具也十分講究必須用最原始的那種灶臺,灶臺為長方形,上面是一口大鍋,就是為蒸碗所用,大鍋的後邊兒,是一個對稱的小鍋,也叫後鍋,頂端是煙筒,大鍋蒸碗時,後面的小鍋是用來燉素菜的。

歷經演變,正定八大碗的種類也日漸增加,現在已經能做100多種。

(圖片來源於網路)

責編

:楊曉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