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食研所丨油、面、茶搭配出的“糊糊”江湖,各地吃法歸類相當嚴格

2022-01-03由 風味星球 發表于 美食

食研所丨油、面、茶搭配出的“糊糊”江湖,各地吃法歸類相當嚴格

北京的早上,即便有炒肝和豆汁兒撐場,

麵茶也有獨一份的別開生面。

敞口的白瓷碗裡,厚厚的芝麻醬蓋住糜子麵糊糊,有大機率一縷兒醬甩出了碗邊,不過沒人會在意。

食研所丨油、面、茶搭配出的“糊糊”江湖,各地吃法歸類相當嚴格

一縷兒醬甩出了碗邊*搜狐

一碗遞過來,芝麻椒鹽後撒,下手重的可以潑出一個個小垛兒。

北京城裡,人們喝麵茶不舀,也不拌或攪,而是

先湊上前去,用嗅覺享受一番由糧食散發出的香氣,再托起碗,順著碗沿兒,邊轉邊咕嚕嚕吸溜

,這樣一來,麻醬就自然而然,被均勻分配進每一口糊糊裡,

面的溫潤裹挾著油脂的順滑,一氣兒進到嘴裡,滑過喉頭,落入胃中,幾口下肚人就微微發汗,舒展開來

食研所丨油、面、茶搭配出的“糊糊”江湖,各地吃法歸類相當嚴格

邊轉邊咕嚕嚕吸溜*微博

燙口的東西得轉著喝才得味

,不知是四九城裡哪代起發揚光大的民間智慧。但到這碗糊糊上,嘴巴轉著碗沿走的喝法反倒成了考驗麵茶師傅手藝的事,面熬得不勻,糊糊就難以順利地被吸溜上來,芝麻醬要是淋得太厚,喝起來就少了暢快勁兒。從前講究的地方,麻醬必須得用兩根細模子蘸醬來回上一絲一絲地掄,直到掄滿碗麵為止。

古往今來總有人詬病北京小吃不甚精緻,但你看,

這裡的吃食根本就像這座城市一樣,看起來不拘小節,實際卻盡是門道。

京城裡另一碗糊糊——

茶湯

亦是如此,有詩云“

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

”,擱了

紅糖白糖桂花糖

,灑了

芝麻核桃香瓜子

的茶湯是小兒的最愛,由茶湯的香香甜甜進階至麵茶的厚重樸素,彷彿也是一場糊糊的成人禮。

食研所丨油、面、茶搭配出的“糊糊”江湖,各地吃法歸類相當嚴格

香香甜甜的小兒最愛*尋味手賬

堅果桂花糜子面,不同於麵茶用“熬”,茶湯得“

“。全靠開水一衝而下的功夫燙熟激出香味,這活兒更講究手藝,不是熟手根本幹不來。

一手執碗,一手持壺,老師傅必須扎出個小馬步來才能站穩,手也要得保持機敏,開水要以何種角度何種方式衝入粉末全靠手上隨時變換距離,其中

江湖功夫的感覺,想來應該不比任何天橋藝人遜色。

食研所丨油、面、茶搭配出的“糊糊”江湖,各地吃法歸類相當嚴格

江湖功夫的感覺*微博

過去幹這行的,一把壺就是吃飯家伙,所以

裝開水的壺要做的極盡精美吸引人眼球

,才能讓客人從別家鋪子來到自己家門前,汪曾祺老爺子也寫過,例如天橋茶湯李的名氣,絕對有一份有賴於那口大茶壺上,幾十斤重的大銅壺裝飾著昂頭的游龍,只是擺在門口,就就已經鎮住了場面,讓人甘拜在手藝人的威風下。

食研所丨油、面、茶搭配出的“糊糊”江湖,各地吃法歸類相當嚴格

昂遊的龍頭*搜狐

麵茶轉著喝,茶湯小勺舀,北京人對糊糊的歸檔相當嚴格,連只是住在北京的南方人汪老爺子都在文章裡強調過

“麵茶和茶湯是兩回事!

但跟著這兩碗糊共同的原料,

糜子米

,卻可以追溯到相同的一片土地上去,一路追溯,可以到達大西北塞上江南泱泱稻田、東三省肥沃的黑土地,華北平原上的廣闊田地,可偏偏不過秦嶺以南。

所以和長在江南水田裡的稻穀不一樣,糜是地地道道西北漢子,耐旱耐瘠,生命力頑強,活成了中國土地裡最古老的糧食之一。

不過鐵漢也有柔情時,糜子碾成粉過了細籮,就可以

調糊、熬粥,做成饃饃、窩窩、年糕、炸糕

……

生活黃河流域的媽媽們太熟悉怎麼給糜子米治脾氣,以及怎麼讓廚房日日飄出穀子香氣。

食研所丨油、面、茶搭配出的“糊糊”江湖,各地吃法歸類相當嚴格

糜子窩窩*搜狐

要說香氣,西北孩子永遠忘不了的還有

麵粉潑進一鍋熬熱的牛羊油裡時,由穀物與油脂熱烈結合,迸發出的驚天動地的香味。

炒熟的油麵用柴火定格住了油和麵兩者的青春年華,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只需一鍋燙茶喚醒,熬得的油麵茶,就能重現“塞北江南”隱匿的豐饒——除了金燦燦的稻田,還有成片綠油油的茶樹。

雨水豐饒的隴南地區,孕育出了處於高緯度的北方茶園,產茶多了,本地人自然想著法子喝茶,罐子裡茶葉翻滾,煮出了本地人最愛的濃茶汁,還多出了一頓早餐或點心。

油麵沖茶熬出的油麵茶只是基本款,“

三層樓

”才是本地孩子一聽就精神起來的美食暗號。媽媽們就地取材,一邊將

核桃、花生、肉丁、豆腐

一個個下油炒香,一邊將

茶葉混著花椒葉

一起放進罐罐裡翻煮,灑進

麵粉

,調好油麵茶,裝碗時是重點,

一層茶料,一層炒料

,如此重複三次,豆腐丁鋪在碗底,桃仁花生懸在中場,表面鋪滿肉沫,這就成了“三層樓”。

食研所丨油、面、茶搭配出的“糊糊”江湖,各地吃法歸類相當嚴格

高階款的油茶食材*搜狐

如此的吃法還早早被人帶上了路,地處宋代就繁榮起來的茶馬古道“秦蜀道”要地,本地人紛紛投身遊商。男人們要出門遠遊,女人們則負責備好乾糧,焙熟到微黃的油麵,既可長久儲存,又節省體積,可謂充滿智慧的“古代速食”。

西北男人們雲遊在外,靠它就能在陌生的山道上迅速填飽肚子壯起膽。

食研所丨油、面、茶搭配出的“糊糊”江湖,各地吃法歸類相當嚴格

茶馬古道*微博

如此身負重任的“糊糊”還能在很多地方尋到蹤影,和背景離鄉的遊商們一樣,內蒙一帶的遊牧人,也以油、面、茶創作出了自己的“速食”麵茶。

愛新覺羅氏的大學者瀛生,曾經追溯北京麵茶就是滿族人向蒙人學習的產物:祖祖輩輩靠狩獵為生的滿族人,從牧羊的鄰居那裡找到了新的食物靈感,但因飲茶習慣不及蒙人,便從裡面去了“茶”這一項。

時光流轉,茶“走了”,“麵茶”二字還在,入關後不再知當獵人是什麼滋味的滿族孩子,在衚衕裡喝麵茶長大,大概也只能在這兩個文字間,體會當年的祖先們為照顧族人口味所做出改良的苦苦用心了。

食研所丨油、面、茶搭配出的“糊糊”江湖,各地吃法歸類相當嚴格

喝麵茶長大的孩子們*搜狐

所以你看,這架在灶火上的大銅鍋裡,咕嘟咕嘟用滿族人的烹飪技法處理著蒙人的菜譜,盛進那隻大茶碗後,撒上的又是漢族的芝麻鹽兒。

但最重要的還是由衚衕閒散人員們,所演示的多文化交流方法論:

託碗,微傾,溜邊兒轉圈兒,直到一碗見底。

食研所丨油、面、茶搭配出的“糊糊”江湖,各地吃法歸類相當嚴格

北京胡同*微博

作者:Alka

圖片部分來源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