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辛集人!關於“餃子”的追溯……

2021-12-30由 辛集老兵視線 發表于 美食

餃 子

讀一些關於餃子的文章,總覺得,那些關於餃子源遠流長的習俗文化和厚重蘊含的表述還不盡人意,對於餃子中那份特有的質樸情感和心理訴求沒有引發心靈感悟。因而誘發了要寫一篇關於“餃子”文章的衝動。

相傳,醫聖張仲景(東漢),用麵皮包上祛寒的藥材,稱為“嬌耳”,救治了無數飢寒貧病中的窮苦百姓,後逐漸演變流傳為一種食品,後世稱作“餃子”。這就讓久遠傳世的餃子,擁有了一個悲天憐人、濟世救民、功德昭彰的本始源頭。

自餃子問世以來,其靈動的形態,豐富的包容,契合了人們廣泛延伸的心理意念,溝通了人們平凡質樸的精神訴求。

經漫長生活的逐漸積累、反覆融合、不斷提升、刻意渲染,餃子就幻化成為了一種希望和期盼的載體,被人們賦予了無限豐富的情感內涵、異常厚重的精神寄託,並實現了多階層心理認知的無障礙融通,完成了超廣泛群體意念的有機緣整合。

於是,包餃子就成為了一個偌大族群情感和訴求的託付,吃餃子就成為了一眾家庭生動而又虔誠的儀式。

餃子文化,終於成為了華夏文明史上獨樹一幟的食俗氣象。

或許,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刻體味的民族文化現象。

1、大年初一的餃子,一個儀式的傳承

正月初一,辭舊迎新,無論貧富貴賤,家家戶戶都吃餃子。這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儀式傳承。

我們這一地區流傳的習俗,是大年初一“起五更”。

正月初一,五更時分,家家放鞭炮,戶戶煮餃子。

村裡人家,一般都是在年三十下午就開始包餃子,留待初一“起五更”煮食,歲末包的餃子新年吃,這五更裡的餃子,便吃出了辭舊迎新的儀式感。

把一枚銅錢(或硬幣)包入一隻餃子中,初一五更,和其它餃子一起下鍋混煮,能卜吉祥福祿。能吃到這枚餃子的人,定會諸事吉利。一枚銅錢,一份期許,這辭舊迎新的餃子尤有了一份神奇趣味的誘惑。

年關臨近,無數遠方遊子,都在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地往家趕,只為了大年初一能和家人一起吃餃子。闔家團圓,滿堂喜慶,這辭舊迎新的餃子更顯濃濃親情的珍貴。

初一五更的餃子,要恭敬的捧上神龕,虔誠的供奉神靈。這個辭舊迎新儀式還在繼續。

初一五更的餃子,要恭送至墓地敬奉祖先。這個辭舊迎新儀式還在延伸。

初一五更的餃子要留出一碗,留給回孃家拜年的閨女吃,這個辭舊迎新儀式還在擴充套件。

在那貧乏困頓的年代,儘管有不少人家只能用粗菜野菜作餃子餡,也有的人家甚至沒有白麵,只能用紅高粱面拌些榆皮面包餃子,但這絲毫不影響人們大年初一吃餃子的熱烈情愫和對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寄託。

許多地方流行在正月初一子時食餃子,因“餃子”於“交子”諧音,這個“更歲交子”的儀式就更顯得嚴謹且莊重。

2、民俗節日的餃子,一份感情的寄託。

正月初五,過年時奉神辟邪的諸多禮儀和禁忌結束了,人們要吃餃子致賀,這叫“破五的餃子”。

正月初三到初六,外甥到姥姥家拜年,先吃餃子再吃菜,這是這是久遠傳承的習俗。

正月初二到初九請媳婦,初十到十四請女婿,富庶人家要擺個宴席,而大多數人家,則是擺幾個涼盤熱菜,喝一壺燒酒,然後煮餃子吃。

正月十二捏餃子,是捏老鼠嘴,老鼠就不能亂咬。

正月二十五捏餃子,是捏囤眼,糧囤就無孔洞破裂,糧食不漏損。

正月十五包餃子,留到十六煮食,年節過完,吃下的一份戀戀不捨。正月十七,開工幹活。

3、時令節氣的餃子,一份殷殷期盼

立春吃餃子,迎接春耕春種,期盼風調雨順。

立冬吃餃子,盤點秋收冬藏,期盼物阜糧豐。

初伏吃頓餃子,期盼炎伏酷暑熱不垮。

冬至吃碗餃子,期盼數九嚴寒凍不壞。

4、鄉間小院的餃子,一幅質樸的風情。

嫁女吃餃子。有閨女出嫁,出嫁前,嬸子大娘,七姑八姨,都要請姑娘到家中吃碗餃子,為姑娘賀喜。出嫁當天,一大早,送親的親朋鄰友,都來吃餃子為閨女餞行。隨嫁食盒裡,裝上各種餡料的餃子,是新婚夫婦花燭之夜的夜宵,為新人祝福。

送兵吃餃子。有人應徵入伍,親朋好友輪番請新兵到家裡吃餃子,為遠征健兒壯行。

簽署契約吃餃子。買房宅,購田畝,買賣雙方,四鄰八證,齊聚一堂,寫地契,立字據,村裡人稱“擺格式”。佐酒菜餚是四涼四熱八個菜,壓軸主餐是餃子。

迎遊子歸家,全家團圓,吃餃子。

送親人出行,珍重惜別,吃餃子。

賓客臨門,餃子招待才顯盛情。

親友聚會,吃餃子方顯厚誼。

吃完了餃子,喝餃子湯,叫“原湯化原食”。在隨意和純真中持續張揚著一個淳樸厚道的儀式情結。

“餃子就酒,越喝越有”,一盤餃子一壺酒,在瀟灑與脫俗中,營造和渲染著一個心足意美的儀式氛圍。

如今,各路商家,各媒體平臺,時不時就把餃子作為一種中華美食而誇誇其談,還說流傳至世界不少地方也有了餃子,總感覺這是否有點兒膚淺了。

脫離了華夏文明的源流、剝離了民族習俗的內涵,沒有了質樸真摯的感情投入與寓意寄託,餃子也就流落為一款單純的食品了,無論其製作再精美!無論其餡料再珍貴!

文章來源於辛集名家“老路”網文

辛集老兵視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