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2021-12-17由 廚娘網美食 發表于 美食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要想炒好菜,就要先學會用廚師刀,學習刀工是每個廚師必不可少要經歷的過程,只有刀工出眾才可能炒出好菜。

中國菜品名目繁多,這就要求廚師在烹飪中有著紮實的刀功,懂得根據不同原料使用不同方法的刀工,因為每個菜的形狀不盡相同——成熟快的菜,就有絲片丁粒等刀工加工;成熟慢的菜,就要成形方面切大一些,更粗和更厚一些。

到底刀功對菜餚有什麼影響,他們之間直接和間接的關係又是什麼呢,一起來往下看吧。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1.刀工和成菜色澤的關係

總體而言,基本上不直接影響菜餚的色澤,如粉紅色的豬肉切後仍為粉紅色,青綠色的青椒切後仍為青綠色。

但是,有的原料刀工後若不及時處理或烹調,就會改變原有色澤。如土豆、地瓜、芋頭等原料,以及蘋果、梨等水果類原料,削皮或刀工處理後,必須浸於清水中,或用清水清洗表面澱粉等物,然後烹調使用,否則,其表面的澱粉鞣酸與空氣中的氧接觸會發生褐變,由原色變成紅色,再由紅色轉為黑色。

尤其是用鐵質金屬刀具切後的原料,色澤變化更甚,因此,不論原料變紅也好,還是轉黑也罷,都會影響成品色澤。比如,土豆絲變黑後炒制,色澤不雅,賣相不佳;再如,蘋果切片後轉黑則色澤不佳,有礙食用。

因為鑑別菜餚質量時,是將色澤放在首位的,所以成品色澤不好則難稱“佳餚”。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2.刀工和成菜口味的關係

菜餚的口味,主要取決於原料的滋(氣)味和烹調時所投放的調味品。這裡,主要談原料刀工後的形狀與菜餚口味關係。

原料形狀越大,口味越重;原料形狀越小,口味越輕。這是原料形狀固定後調味時的普遍規律,比如“醬肘子”、“滷肝”、“燒整雞”等。

但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正反兩面,刀工與菜餚的口味關係也不例外。如“燒鴨”、“芝麻肉片”等品種,形狀大,口味則輕,成品是蘸調料食用;又如“鹹芥菜絲”、“鹹瓜末”等品種,形狀細小,但口味都重,成品是充當小(鹹)菜之用。

從這組舉例菜菜餚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不同型別的菜餚,調味時需進行不同的對待。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3.刀工與菜餚形狀的關係

刀工與菜餚形狀的關係密切,不必細說,大家應該早就清楚這一點。

刀有鋒刃,可以將原料任意切割出我們烹調所要求的各種形狀,只要我們刀法正確,技術嫻熟,都能達到標準規格。於是,各種形狀的菜餚便自然地顯現出來。如“紅燒雞塊”、“熘肉段”、“香辣肉絲”、“番茄肉片”等。

有時,為了美化菜餚形狀,我們還會在豬腰上剞麥穗花刀,或在魚身上剞牡丹花刀,於是便產生了“熘腰花”、“澆汁魚”等花式菜餚。

從上述各例看出,原料形狀是菜餚形狀的基礎,因為原料形狀是由刀工決定的,所以刀工便是決定菜餚形狀的先導。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4.刀工與菜餚質地的關係

菜餚質地主要取決於原料性質和烹調方法,但個別品種卻與刀工有著密切關係。

一般說來,同種原料,其形狀越大,成品質地越挺硬;而形狀越小,成品質地越軟爛。

比如,“燻兔”和“滑熘兔丁”便是例證,前者不必刀工或只切成大塊,而後者是切成1cm見方的丁狀。二例相比較起來,質地前例“硬”後例“軟”。

但是,有時也會出現原料形狀越大,菜餚質地相對軟爛;而原料形狀越小,菜餚質地相對爽韌的情況。比如,“熬土豆塊”就比“炒土豆絲”質地軟爛,而“炒土豆絲”就比“熬土豆塊”質地爽韌。

另外,在實踐中還有一種現象:即使是同一原料,同一形狀,同一烹調方法,但只要刀工(成形)方法不同,那成品的質地也有差異。如,用擦菜板擦出的土豆絲和刀切出的土豆絲相比較,同樣炒制,前者質地軟面,而後者質地爽利。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5.刀工與菜餚營養的關係

菜餚的營養源於原料,而原科形狀如何又會影響菜餚的營養價值?

從營養角度講,大致可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類。

縱觀所有烹飪原料,植物含水溶性營養素多些,因此為了保護營養素,我們提倡先洗後切,而決不允許先切後洗;而動物含脂溶性營養素多些,為了保護營養素,切後可將原科進行拍粉、掛糊、上漿等表面技術處理。

不論什麼原料,刀工處理後的形狀越大,越利於保護營養素;而刀工後的形狀越小,越容易損失營養素。

這裡,以沸水煮蔬菜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同樣的蔬菜,同樣的沸水煮,若切大塊,則VC損失22%-23%,蛋白質損失2%-8%,糖類損失9%-35%;若切小塊,則VC損失32%-50%,蛋白質損失14%-22%,糖類損失19%-35%。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6.刀工與菜餚芡口的關係

凡經刀工的原料,都具有一定的形狀。

實踐中,有很多菜餚在烹調結束前要進行勾芡,而勾芡前,則必須考慮原料性質如何、形狀怎樣以及成品質量要求等多種因素。

這裡,主要探究一下刀工後的原料形狀與芡口之間的關係。按照烹調要求和人們口感的需要,原料形狀越大的菜餚,其芡口越濃,汁多而稠。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7.刀工與菜餚湯汁的關係

我們在前文已經將菜餚暫劃分為無汁、少汁、多汁和純汁4個型別,下面就分述一下刀工與各類菜餚湯汁關係。

無汁菜餚:如“醬肉”、“滷肝”、“燒雞”等

此類菜餚食用時雖無汁,但烹調時湯汁甚多,是原料數量的幾倍。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原料形狀越大,添湯汁越多,一定要防止加熱時間太長爆幹湯汁而影響成品質量。

少汁菜餚:如“宮爆肉丁”、“滑炒肉絲”等

此類菜餚湯汁只佔主輔料的20%左右,比較講究原料的刀工,肉丁需大小均勻,肉絲需粗細一致,這樣才有利於原料在有限的湯汁內快速成熟。

多汁菜餚:如“清燉羊肉”、“番茄燉牛肉”等

此類菜餚湯汁與原料數量持平,或多於原料,原料刀工時形狀稍大,相對也較為粗糙。羊肉、牛肉本身含水量較少,且屬不良傳熱導體,不易成熟,故應多些添湯,以利較長時間烹調成餚。

純汁菜餚:

原料刀工情況大致分為兩種,要麼原料塊切得粗大,只喝湯,不食“菜”,如“雞湯”、“豬蹄湯”等。

這些形狀粗大,且又不易成熟的原料,在烹調時要多添湯,多燒火,使其營養成分充分分解、乳化、融合,達到湯汁乳濃醇厚,味鮮怡人。

要麼原料形狀切得細小,不僅喝湯,而且吃“菜”,如“瓜絲蝦仁湯”,“紫菜火腿湯”等。

對於切得細小,且又易熟的原料,在烹調時要多用鮮湯,燒開後,原料於湯中一氽即成,使湯汁清香可口,潤喉寬腸。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練好刀功是成為廚師的第一步

怎麼拿好廚師刀?刀法就是烹調過程中,把做菜的原料用刀切成各種不同的形態時的各種方法,一般分切、片、剁、劈、拍、剞六大刀法:

1.切

切是菜餚刀工中最基本的刀法,刀身與原料呈垂直,有節奏地進刀,使原料均等斷開的一種方法。

在製作菜餚的切制中,根據原料的性質和烹調要求,可分為直切、推切、拉切、鋸切、鍘切、滾切等六種方法。

(1) 直切

左手按穩原料,右手操刀。切時,刀垂向下,既不向外推,也不向里拉,一刀一刀筆直地切下去。

直切要求:第一,左右手要有節奏地配合;第二,左手中指關節抵住刀身向後移動,移動時要保持同等距離,不要忽快忽慢、偏寬偏窄,使切出的原料形狀均勻,整齊;第三,右手操刀運用腕力,落刀要垂直,不偏裡偏外;第四,右手操刀時,左手要按穩原料。

採用直刀切法的,一般是脆性原料,如:青筍、鮮藕、蘿蔔、黃瓜、白菜、土豆等。

(2) 推切

推切刀法是刀與原料垂直,切時刀由後向前推,著力點在刀的後部,一推到底,不再向回拉。

推切主要用於質地較鬆散、用直刀切容易破裂或散開的原料,如叉燒肉、熟雞蛋等。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3) 拉切

拉刀切也是在施刀時,刀與原料垂直,切時刀由前向後拉。實際上是虛推實拉,主要以拉為主,著力點在刀的前部。

推切與拉切都是運用手腕力量,動作也大體相同,不同的是推切是由後向前,拉切是由前向後。初學時,只有較熟練地掌握了直刀切法後,才能運用推切、拉切兩種刀法。

拉切適用於韌性較強的原料,如:千張、海帶、鮮肉等。

(4) 鋸切

也稱推拉切。鋸切是推切和拉切的結合,也是比較難掌握的一種刀法。

鋸切刀法是刀與原料垂直,切時先將刀向前推,然後再向後拉,這樣一推一拉像拉鋸一樣向下切把原料切斷。

鋸切原料時要求:第一,刀執行的速度要慢,著力小而勻;第二,前後推拉刀面要筆直,不能偏裡或偏外;第三,切時左手將原料按穩,不能移動,否則會大小薄厚不勻;第四,要用腕力和左手中指合作,以控制原料形狀和薄厚。

鋸切刀法一般用於把較厚無骨而有韌性的原料,或質地鬆軟的原料切成較薄的片形,如涮羊肉的肉片等。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5) 鍘切

鍘切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右手握刀柄,左手握住刀背的前端,兩手平衡用力壓切;另一種是右手握住刀柄,左手按住刀背前端,左右兩手交替用力搖動。

鍘切刀法要求:第一,刀要對準所切的部位,並使原料不能移動,下刀要準;第二,不管壓切還是搖切都要迅速敏捷,用力均勻。

鍘切刀法一般用於處理帶有軟骨、細小骨或體小、形圓易滑的生料和熟料,如:雞、鴨、魚、蟹、花生米等。

(6) 滾切

也稱滾刀切。滾切是左手按穩原料,右手持刀不斷下切,每切一刀即將原料滾動一次,根據原料滾動的姿勢和速度來決定切成片或塊。

這種滾切法可切出多樣的塊、片,如:滾刀塊、菱角塊、梳子塊等。

滾刀切法的要求是:左手滾動原料的斜度要掌握適中,右手要緊跟著原料滾動掌握一定的斜度切下去,保持大小薄厚等均勻。

滾刀切法多用於圓形或橢圓形脆性蔬菜類原料,如:蘿蔔、青筍、黃瓜、茭白等。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切制菜餚時應注意的事項:

第一,切制原料應粗細薄厚均勻,長短相等一致,否則原料生熟不一致。

第二,凡經過刀工處理的原料,不論絲、條、丁、塊、片、段,必須不連刀。

第三,根據原料質地老嫩,紋路橫豎,按不同烹調要求,採用不同的切法,如肉類原料,筋少、細嫩、易碎的肉,應順紋路切,筋多、質老的要頂紋路切,質地一般的要斜路切。

第四,注意主輔料形狀的配合和原料的合理利用,一般是輔料服從主料,即:絲對絲,片對片,丁(粒)對丁(粒),輔料的形狀略小於主料。用料時要周密計劃,量材使用,儘可能做到大材大用,小材小用,細料細目,粗料巧用。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2.片

片又稱劈。片的刀技也是處理無骨韌性原料、軟性原料,或者是煮熟回軟的動物和植物性原料的刀法,就是用片刀把原料片成薄片。

施刀時,一般都是將刀身放平,正著(或斜著)進行工作。由於原料性質不同,方法也不一樣。大體有推刀片、拉刀片、斜刀片。反刀片、鋸刀片和抖刀片等六種技法。

(1) 推刀片

推刀片是左手按穩原料,右手持刀,刀身放平,使刀身和菜墩面呈近似平行狀態,刀從原料的右側片入,向左穩推,刀的前端貼墩子面,刀的後部略微抬高,以刀的高低來控制所要求的薄厚。

左手按穩原料,但不要按的過重,在片原料時,以不移動為準。隨著刀的片入,左手指可稍翹起,用掌心按住原料。

推刀片多用於煮熟回軟或脆性原料,如熟筍、玉蘭片、豆腐乾、肉凍等。

(2) 拉刀片

拉刀片也要放平刀身,先將刀的後部片進原料,然後往回拉刀,一刀片下。

拉刀片的要求基本與推刀片相同,只是刀口片進原料後運動方向相反。

拉刀片多用於韌性原料,如雞片、魚片、蝦片、肉片等。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3) 斜刀片

也稱坡刀片、抹刀片。斜刀片通常用於質地鬆脆原料,其刀法是左手按穩原料的左端,右手持刀,刀背翹起,刀刃向左,角度略斜,片進原料,以原料表面靠近左手的部位向左下方移動。

由於刀身斜角度片進原料,片成的塊和片的面積,較其原料的橫斷面要大些,而且呈斜狀。如海參片、雞片、魚片、熟肚片、腰子片等,均可採用這種刀法。

斜刀片的要求是:把原料放穩在墩子巳,使其不致移動,左手按穩被壓部位,與右手運動有節奏地配合,一刀挨一刀地切片下去。片的薄厚、大小以及斜度的掌握,主要依靠眼力注視兩手動作和落刀的部位,同時,右手要牢牢地控制刀的運動方向。

(4) 反刀片

這種方法與斜刀片的原料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反刀片的刀背向裡(向著身體),刀刃向外,利用刀刃的前半部工作,使刀身與菜墩子呈斜狀。菜刀片進原料後,由裡向外運動。

反刀片的要求是:左手按穩原料,並以左手中指上部關節抵住刀身,右手的刀緊貼著左手中指關節片進原料。左手向後的每一移動,都要掌握同等距離,使其形狀薄厚一致。

反刀片一般適用於脆性易滑的原料。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5) 鋸刀片

鋸刀片是推拉的綜合刀技。施刀時,先推後拉,使刀一往一返都在工作,是專片(無筋或少筋)瘦肉、通脊類原料的刀技。

如雞絲、肉絲,就是先用鋸刀片,片成大薄片,然後再切絲。

(6) 抖刀片

抖刀片的刀法是將刀身放平,左手按穩原料,右手持刀,片進原料後,從右向左運動。運動時,刀刃要上下抖動,而且要抖的均勻。

抖刀片一般用手美化原料形狀,適合於軟性原料。這種刀技能把原料片成水波式的片狀,然後再直切,就形成了美觀的鋸齒,如松花蛋片、豆腐乾絲等。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3.剁

剁又稱斬,一般用於無骨原料。

此方法是將原料斬成茸、泥或剁成末狀的一種方法,根據原料數量來決定用雙刀剁還是用單刀剁。數量多的用雙刀,又叫做排剁(斬);數量少的用單刀。

剁(斬)的要求是:兩手持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太近或太遠,兩刀前端的距離可以稍近些,刀根的距離可稍遠些。

剁是運用手腕的力量,從左到右,然後再從右到左,反覆排剁(斬)。操作時,兩手交替使用,要有節奏地做到此起彼落。同時,要將原料不斷地翻動。

其次,排剁(斬)時,不要提刀過高,在剁前將刀放在清水中蘸一下,以防止茸末粘刀或飛濺,每剁一遍要翻動一次原料,直到原料剁成烹調需要的均勻蓉泥為止。

在斬茸時,為了達到細膩的效果,可配合用刀背砸。

譬如“魚蓉”,其目的是最大程度的破壞肌肉纖維組織,使肉質細碎,析出肌球腱,再透過攪拌運動使魚肉纖維組織進一步破壞,最終形成黏連很強的肉漿,一經加熱就能形成富有彈性的凝膠體—魚圓。

單刀剁是剁帶骨的雞、鴨、魚、兔、排骨、豬蹄等原料,方法雖然簡單,但落刀要準,力求均勻,形狀的大小,一般以“骨牌塊”較為適宜。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4.劈

劈可分直刀劈和跟刀劈兩種。

(1) 直刀劈

是右手將刀柄握牢,將刀高高舉起,對準原料要劈的部位,運用手臂的力量用力向下直劈。

劈時,臂、肘、腕用力要協調一致而有力,要求一刀劈斷。如再劈第二刀,往往不能劈在原來的刀口上,這樣就會出現錯刀,使原料不整齊,也易產生一些碎肉、碎骨。

直刀劈法常用於帶骨或質地堅硬的原料,如:火腿、鹹豬肉、豬頭、魚頭、豬排骨等。

劈這些原料所用的墩或菜板一定要放牢放實,劈原料時,應將肉類的皮朝下,在肉面下刀;劈豬頭、火腿、魚頭等原料時,左手要把所劈原料按穩,刀劈下時左手迅速離開,以防傷手。

初學時,可用左手持一木棍,將原料按穩,木棍的一端要離所劈的刀口遠一些,防止刀劈在木棍上出現滑刀。

另,劈原料要用刀刃的中部。

(2) 跟刀劈

是將刀刃先嵌在原料要劈的部位內。

如劈豬蹄,將豬蹄豎起,蹄趾朝上,將刀刃嵌入趾中,右手牢握刀柄,左手持豬蹄與刀同時高高舉起,用力劈下,刀在劈下時左手離開。

跟刀劈左右手要密切配合,左手握住原料,右手執刀,兩手同時起落,而且刀刃要緊緊嵌在原料內部,要嵌牢嵌穩,這樣在用力劈原料時刀與原料才不易脫落,劈出來的原料才符合規格要求。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5.拍

拍刀法是將刀放平,用力拍擊原料,使原料變碎或平滑等。如用拍刀法可使蒜瓣、鮮姜至碎,也可用拍刀法使肉類肉質疏鬆。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6.剞

剞刀,有雕之意,所以又稱剞花刀。

剞刀是採用幾種切和片的技法,將原料表面劃上深而不透的橫豎各種刀紋,經過烹調後,可使原料捲曲成各種形狀,如:麥穗、菊花、玉蘭花、荔枝、核桃、魚鰓、蓑衣、木梳背等。

剞刀法可使原料易熟,並保持菜餚的鮮、嫩、脆,使調味品汁液易於掛在原料周圍,但對刀口深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為原料的三分之二或五分之四左右,操作方法分推刀剞、拉刀剞、直刀剞。

(1) 推刀剞

推刀剞的技法與反刀片相似,以左手指按住原料,右手持刀,刀口向外,刀背向裡,刀身緊貼左手中指上關節,片入原料三分之二左右,深度要相等,距離要均勻。

(2) 拉刀剞

拉刀剞與斜刀片相似,以左手按住原料,右手持刀,刀身向外,刀刃向裡,將刀剞入原料,由左上方向右下方拉三分之二左右。

(3) 直刀剞

直刀剞與推刀切法相似,只是不能將原料切斷而已。

直刀剞在剞刀的應用上,可分為一般剞和花刀剞兩種。

一般剞只是在原料上剞上一排刀紋,如烹製整尾魚時,即可用拉刀剞法。

花刀剞是剞刀法廣泛的一種。所謂花刀,就是在原料上交叉地剞上各種花刀紋路,使原料經過烹調後,出現各種不同形狀。

但使用這一類原料,必須是韌性帶脆無筋的原料,如:豬、羊、牛的腰子,以及豬肚子、雞胗兒、鴨胗兒、魷魚等。

刀工對菜餚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知識廚師一定要知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