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筆尖|德宏美食之燒竹筒飯

2021-12-16由 微美芒市 發表于 美食

微美芒市—芒市最具影響力的公眾號

德宏的四季並不分明,季節的輪迴更替總是讓人不知不覺。然而,進入九月之後,細心的人便會發現,這時候的天更藍了、雲更白了、風更輕柔了、河水更清澈了,遠山也似乎有了一些斑斕的色彩,於是知道,秋天已經來了。如果你住在城裡,偶爾有空脫離那鋼筋水泥叢林的囚籠去到鄉間,你會突然被這秋的美景迷醉了雙眼、激動了塵封的心——整個壩子已經是一片金燦燦的黃色,就像一個出席盛裝舞會的美麗少女換上了金縷衣,更加光彩照人、風情萬種。在那千頃萬畝連片的稻田裡,一顆顆飽滿沉甸的稻穗低頭含羞,微風之下款款擺動,稻香襲來,沁人心脾。在遠處壩子與山相連線的二臺坡地,那裡的稻穀尚未成熟,所以顏色是綠中泛黃。而更遠處四面圍著壩子的高山,依然是鬱鬱蔥蔥,間或有幾棵不知名的樹,也被秋天將葉子染成了黃色和紅色。

筆尖|德宏美食之燒竹筒飯

似乎許多美好的事物總是容易逝去。儘管你如何想挽留住這秋的美景,但是如今德宏的秋景總是腳步匆匆,在你還反應不過來的時候,它說走就走了——這要歸咎於現代化農業機械的大量使用——這無邊的秋光,在聯合收割機的轟鳴聲中,十天半月便蕩然無存了。大片大片的稻田在秋收之後,緊接著又種上了其他的農作物。過去可不是這樣的,那時候人們的生活節奏很慢,加之原始的農耕條件,整個秋收要持續數月之久。

筆尖|德宏美食之燒竹筒飯

上天有時候也是公平的,它不能讓你盡情地滿足眼福,卻又儘快地滿足了你的口福——秋收之後,馬上就可以嚐到新收稻米的味道了。德宏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每個縣市的水稻種植面積大都在數十萬畝,有的還是國家級的商品糧基地。像芒市的遮放貢米,就被評為“中國最好吃的十大稻米”之一。各種優質稻的大量種植,形成了德宏各個民族共有的一個風俗——嘗新米。新收的稻米歸家入倉後,農家人都要邀請親朋好友來家裡聚一聚,共同品嚐這豐收的喜悅、答謝鄰里鄉親的情誼。現在農村平時做飯,大都也是使用電飯鍋了,但在嘗新米的時節,就會鄭重其事地燒起柴火灶,要麼蒸、要麼煮,用甑子或鑼鍋來做飯。因為這樣做出來的飯更香、口感更好,也更能品味出人間的煙火味道。

在諸多的新米烹飪方法中,讓我最留念想的,還是火燒竹筒飯。只不過這許多年以來蝸居在城市裡,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燒過竹筒飯了。然而就在前不久,一個傣族小畢朗(傣語,小媳婦的意思)邀請我到她城郊的寨子裡嘗一嘗今年的新米,我本來還有些猶豫,聽說是要燒竹筒飯,馬上來精神了,電話裡就跟她說:“你準備好材料,我親自來燒,燒竹筒飯我最拿手了。”她高興地回答:“好!等著你來一顯身手。”

筆尖|德宏美食之燒竹筒飯

於是,這天便邀約了幾個朋友欣然前往。可能是我們去的稍晚了一點,由於擔心時間緊迫,到了之後,見他們已經把米裝好在竹筒裡,院子裡也燃起了熊熊大火。見我們到來,朋友便說:“快來,就等著你了。” 我再看了看準備的情況,說;“還是你們自己燒吧,我不燒了。”朋友問到:“為什麼?”我笑著搪塞:“我想打牌。”隨去的一個朋友又問到:“你到底會不會燒啊,不是說要親自動手嗎,為什麼不了呢?”我說:“他們已經把米裝好在竹筒裡,不想燒了。”“原因是什麼?”“做美食我是認真的。竹筒飯之所以誘人,就在於新打的糯米放進新砍的嫩竹筒裡用火燒煮出來後,吃起來既有新米的軟糯香甜,又有竹衣子的綿柔清香。但是現在所裝的米,都拌上了鹽、臘肉和草果面,這樣雖增加了飯的香氣和味道,但跟什麼也不新增燒出來的米飯相比,已經奪走了它本真的原香原味,這和煮一鍋臘肉火腿飯有多少區別。”接著,我又說:“他們裝米的方法也不對!”“有這麼講究,哪裡不對呢?”“他們是直接把米倒進竹筒裡,再往裡面灌水。我是先將竹筒灌滿水,再一勺勺地往裡面倒米。”“這有什麼區別嗎?”“當然有區別!竹筒又細又長,直接倒米進去又灌水,會造成底部的米緊實而上面的米鬆散,這燒出來的飯就軟硬不均勻。而且米下滑的過程中,會把竹筒內壁那層薄薄的竹衣子帶走很多,到後來燒出的竹筒飯剝開品相也不怎麼好看。先灌滿水再放米,米慢慢的沉下去,上下密度均勻,也不會破壞裡面的竹衣子,竹筒飯燒出後的品相和口感就好得多。”又問:“還有嗎?”“還有就是用柴禾來燒也不大好,不如用稻草來燒。”“這又是為什麼?”“柴禾的火力猛,不大好把控,要求燒的人要不停翻動竹筒,避免有的地方燒過了、有的地方燒不到。稻草一把火一把火的新增,竹筒受熱均勻,等到米水燒乾後,再用熱草灰焐上十來分鐘,整個竹筒飯就熟得透、軟硬適中,而且還能增加飯的稻香味。……我看他們這技術,一會兒燒出來的竹筒飯,肯定會有的地方糊了,有的地方還稀爛著。”朋友們都央求我:“你既然技術好,就你來燒嘛!”我說:“算了,已經來不及改正了,他們怎麼燒就怎麼吃吧!”

筆尖|德宏美食之燒竹筒飯

那天我原是真的不打算再動手的,只是在他們宣佈竹筒飯已經燒好,讓大家快過去吃的時候。我一看他們的做法,不禁啞然失笑了——他們居然將燒好的一筒筒黑漆漆的竹筒飯用刀從中間一劈兩半,然後一人手拿一半,再用勺子或筷子挑著裡面的飯吃,那吃相看上去又難看又狼狽。我終於忍無可忍了,我說:“氣死我了!哪有你們這樣吃竹筒飯的。”於是我走過去從十多筒燒得或焦糊或稀爛的竹筒飯中,挑選了兩三筒勉強還算過關的,在眾目睽睽之下開始了自己的表演:我先用刀將竹筒燒得焦黑的外皮一圈地剝去,這時裡面白色的竹肉還有些厚,再小心翼翼地一圈圈朝裡剝,直到竹筒已經被剝得幾乎薄如一張列印紙,於是從竹筒口子處將這薄薄的竹皮像撕紙一樣,一小條一小條地往下撕。每撕下一條,便露出了裡面竹衣子包裹完好的米飯。等到整個竹皮撕完,一根象牙棒般的竹筒飯就拿在手中了。眾人齊聲喝彩,紛紛拿出手機拍照。把這竹筒飯一截截的掰開分給大家,只見裡面的米飯晶瑩剔透,香氣四溢。

筆尖|德宏美食之燒竹筒飯

這中間有人問我:“魯哥,你這技術是哪裡學來的啊?”我說:“小時候燒得多,自然就會了。”我口裡回答著他們的各種問題,思緒卻飛回到了少年的時代,只是,他們又怎麼能知道我到底在想什麼呢!

我在盈江鄉下上初中的時候,我們班裡有一個叫鳳的傣族小女生長得很好看,人如其名,特別是她的一雙丹鳳眼,顧盼生情,看人一眼就能讓你心怦怦跳。懵懂少年,對男女之情既好奇又無知,那時我的眼光老是圍著她轉,不過我覺得她也經常偷偷地看我。唸到初二大家混得更熟的時候,一天,她偷偷的遞給我一個小紙條,我開啟一看,只見上面寫到:我們晚上去曬場那裡燒竹筒飯吃?原來,鳳的家就在我家住的學校附近,在學校和她家之間,有一塊大大的草坪。每到秋收時節,那草坪便成了她們寨子的打穀場和曬穀場。穀子打過之後,稻草在曬場堆積如山,那裡確實是燒竹筒飯的理想之地。那天晚上,我一人單刀赴會,鳳約了一個閨蜜前來。在秋夜寂遼的星空下,在熊熊燃燒的篝火旁,豆蔻年華的少女和神采飛揚的少年是那麼的開心和快樂,火光照映下青春的臉龐更加嬌豔如花,明亮的眼眸似夜空中的星星熠熠生輝。

筆尖|德宏美食之燒竹筒飯

口裡嚼著今天的竹筒飯,心裡想著昨天的往事,我的神思如天馬行空,先是為青蔥歲月的倏忽即逝而傷懷,後又悲情於秋去春來的時光短暫,只感到人生這樣急急匆匆向前趕究竟是為什麼?想想木心的《從前慢》的詩句,再看看現在——我們連剝個竹筒飯都嫌不耐煩,真是沒意思。

作者:魯志堅

責編:虞有琪

稽核:徐青雲 賈 勇 張崇喜

上一篇:平魯紅山蕎麥
下一篇:特產神池黑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