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這樣做健康一整年。

2022-12-30由 健康私塾online 發表于 時尚

一年四季中,我們的身體不免會有些小病小痛。有一種痛是外界環境因素造成的,另一種痛來源於臟腑異常或病變帶來痛。今天,咱們就來講解一下春夏秋冬天四個季節如何正確養我們的心肝脾肺腎。

《黃帝內經》裡面有說到:“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

春天宜養肝,不宜吃太多酸

在五行中,春天屬木。在五臟中,肝屬木。春天對應的臟腑自然就是肝。

中醫裡面提到的“酸入肝”,酸性食物是有激發肝氣的作用,春天肝本來屬於生髮的時間,如果在吃酸的食物去激發肝的陽氣,就很容易造成肝火旺。所以春天不建議吃太多的酸性食物。

滋腎陰,滅肝火。正確利用“肝腎同源”,對於春季養肝是非常重要的。若腎陰不足,肝失滋養,就會出現肝陽上亢,引起肝火旺。降肝火的同時,要注重滋養腎陰。

滋腎陰的食物: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補腎養肝,具有很好的滋陰補腎的作用。腎陰充足,降肝火同步進行。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這樣做健康一整年。

春天宜養肝,不適合吃太多的酸

夏季養生,以心為主。

中醫裡,心有兩大功能:心主血脈,心主神明。五行中夏季屬火,心臟也屬火。中醫裡所說的養心,並非單指“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和精神情心理因素。

現代醫學也有研究證明,當氣溫達到33℃時,新陳代謝也加快,人體皮下的血管擴張,面板血流量比平時增加3-5倍,這樣就加大了心臟的負擔。“汗為心之液”,夏季高溫天氣,特別容易出汗,致使心氣不足,心陰虛,暑熱邪氣更容易侵犯身體。夏季養心吃一些清熱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溫天氣帶來的暑熱,又能清洩身體產生的內熱,也可服用辛涼散發或甘寒清暑的中藥,如菊花、薄荷、荷葉、金銀花、連翹,以利心火、散暑熱。

夏季炎熱,人們很容易產生煩躁的情緒,生氣易怒, 因此心理養生也不可忽視。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這樣做健康一整年。

夏季養生,以心為主

秋季養生,防秋燥。

中醫五行養生中,秋季對應的肺,“肺喜溼而惡燥”,秋季氣候乾燥,最容易傷肺

應該注意對肺部的保護。秋季是咳嗽的的高發期,久咳傷肺,秋季養肺,自然成為了養生的重點。

補充滋陰潤肺的食物:有內熱的人,養肺關鍵在於清熱化痰解毒,可以吃些綠豆、芹菜、苦瓜、芥藍、白菜、蘿蔔來瀉火。而陰虛的人一般偏瘦,養肺可多吃一些銀耳、百合、蓮子、梨、藕、蘿蔔、荸薺、山藥、豆漿、蜂蜜等具有滋陰潤肺作用的食物。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這樣做健康一整年。

秋季養,防秋燥

腎是生命活動的發動機,冬季以養腎為本。

腎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發動機,冬季人體的陽氣處於“收藏“的狀態。新陳代謝也相對地較低。

冬天氣候寒冷,萬物肅殺,是寒冷當令季節。中醫理論認為,寒與腎相應,最易耗傷腎的陽氣。腎的陽氣一傷,容易發生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陽痿遣精等疾病;腎陽氣虛又傷及腎陰,腎陰不足,則咽乾口燥,頭暈耳鳴等症狀隨之而生。因此,冬令注意對腎臟的保養十分重要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這樣做健康一整年。

冬季養生,以腎為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