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針方】“八卦陣”針刺療法治療腹型肥胖經驗

2021-06-21由 針灸正骨知多少 發表于 時尚

【針方】“八卦陣”針刺療法治療腹型肥胖經驗

【針方】“八卦陣”針刺療法治療腹型肥胖經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發生率逐漸升高。肥胖是指因遺傳、高熱量飲食、高脂飲食、體力活動較少等因素導致的人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和或脂肪分佈異常,表現為體質量明顯增加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

《黃帝內經》將肥胖分為“脂人”“膏人”“肉人”3種類型。《靈樞·衛氣失常》曰:“膕肉堅,皮滿者,肥;膕肉不堅,皮緩者,膏;皮肉不相離者,肉……是故膏人,重腹垂腴;肉者,上下容大;脂者,雖脂不能大者。”“膏人”是指脂肪集中在腹部的人,符合現代醫學中“腹型肥胖”的範疇。

李思康教授是安徽中醫藥大學專碩培養基地蕪湖市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安徽省蕪湖市針灸學會會長,從事針灸臨床工作30餘載,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筆者有幸跟師學習,受益良多,現將李思康教授運用“八卦陣”針刺療法治療腹型肥胖的經驗介紹如下。

1腹型肥胖的病因病機

現代醫學普遍認為,遺傳、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內分泌紊亂、飲食習慣和環境的改變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因素。中醫認為,肥胖的發生主要有

痰溼、氣虛、陽虛

三大原因。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將人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大型別,每一型又分為5類,共25種不同的型別,書中記載:“土型之人其為人黃色,面圓,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脛小,手足多肉。而水型之人其為人黑色,面不平,人頭,廣胸,小肩,大腹,大手足。”可見土、水兩型人易得腹型肥胖。

元·朱丹溪《丹溪治法心要》中首次提出“肥白人多痰溼”的觀點。清·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記載:“溼從內生者,必其人膏粱酒醴過度,或嗜飲茶湯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膩之物……若其人色白而肥,肌肉柔軟者,其體屬陰,若外感溼邪,不易化熱,若內生之溼,多因茶湯生冷太過,必患寒溼之症。”可知,肥胖之人多有痰溼。

清·章虛谷在《醫門棒喝》指出:“如體豐色白,皮嫩肌松,脈大而散,食啖雖多,每日痰涎,此陰盛陽虛之質。”《臨證指南醫案·嘔吐門》指出:“凡論病,先論體質……大肌膚柔白屬氣虛,外似豐溢,裡真大怯,蓋陽虛之體,唯多痰多溼。”可知,肥人陽虛,寒溼內生,陽氣不足化水,水溼內停,痰溼易生。

元·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言:“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氣虛。”明·虞摶在《醫學正傳》中明確指出:“肥人大概是氣虛挾痰。”清·沈金鰲在《雜病源流犀燭》中稱肥盛之人實為肥盛氣衰。肥人氣虛生寒,寒生溼,溼生痰,故肥人多寒溼。

李思康教授結合歷代醫家思想和自己的臨床經驗,認為肥胖由氣虛—陽虛—痰溼演變而來。患者嗜食肥甘厚膩,喜靜少動,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減退,日久造成氣虛,氣虛則清陽不升,脾氣運化水谷能力減退,脾失健運,脾陽不足,陽虛生內寒,痰溼膏脂積聚腹部,導致腹部發胖。

2“八卦陣”針刺療法

李思康教授根據腹型肥胖的病因病機,以區域性選穴、辨證選穴、周圍選穴為原則,創立了“八卦陣”針刺療法。具體方法如下:在中脘、中極、大橫(雙側)4個穴位基礎上,以神闕穴為圓心,以4寸為半徑,在腹部畫圓,以中脘為正北方向,在圓周8個正中方向分別取8個穴位。因8個穴位以神闕穴為中心在腹部排列,且與對面相應的穴位都距離8寸,穴位依次連線後神似易經八卦陣,故命名“八卦陣”針刺療法。“八卦陣”所選穴位主要屬於募穴,透過提插捻轉等手法刺激腹部皮下脂肪,再配以足三里、豐隆、血海、三陰交、合谷、太沖等遠部穴位疏通任脈、脾經、胃經的經氣,從而達到通經活絡、祛溼化痰的作用。

3“八卦陣”選穴機制分析

3.1區域性選穴

李思康教授認為,腹型肥胖患者的脂肪主要在腹部堆積,故選穴應以區域性選穴為主。傳統針灸學理論認為針灸任何腧穴,在區域性和近部都能產生疏通經絡之功,可治療其所在部位及其鄰近組織器官的病證。現代針灸學理論認為,當病變部位與所取腧穴處於相同或鄰近神經節段時,針灸腧穴既可產生節段性效應,又可產生整體性效應,從而使兩種效應疊加,此時產生的效應是最大的。由於腹部脂肪與主穴位於相同的位置,且處於相同或鄰近的神經節段,所以針灸減肥療效較好。

3.2辨證選穴

(1)祛除痰溼中脘屬任脈、足陽明胃經募穴、八會穴的腑會。中極亦屬任脈,為足太陽膀胱經募穴。大橫屬足太陰脾經,為足太陰、陰維脈之會。中脘和大橫配伍能健脾化痰,中極能運化水溼,三穴合用既可健脾調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又能助水溼、痰濁排出。足三里為胃經下合穴,能健脾和胃,除溼化痰,與豐隆配合治療痰溼之證,可增強津液輸布,分利水溼,祛痰化濁。三陰交能通調肝、脾、腎三經,使血脂恢復正常。血海調和氣血。合谷、內關開四關。以上主穴、配穴合用,共奏補脾益胃、化溼除痰、通腑降脂的功效。

(2)調和氣血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脾胃氣虛,氣機升降失調,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影響體內水液代謝平衡。《靈樞·刺節真邪論》曰:“用針之要,在於調氣。”調理脾胃氣機升降是針灸減肥的關鍵。任脈為陰脈之海,營血屬陰,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脾經、胃經、任脈穴位同用可調和氣血。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血調和,患者體內陰陽達到動態平衡,體內多餘痰溼、膏脂自然消除。

3.3周圍選穴

周圍選穴即圍刺,是指在病變部位周圍進行包圍式針刺以達到提高治療目的刺法,其來源於古代的揚刺。《靈樞·官針》載:“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五曰揚刺,揚刺者,正內一,傍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可知揚刺是祛除體內寒溼的一種針刺手法。圍刺法的特點是以病灶為中心,進行一層或多層包圍式針刺,其刺法與揚刺相似。圍刺法是在揚刺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一種現代針刺手法,主要適用於病灶較集中的病證,如腹型肥胖。圍刺腹部能夠刺激胃腸道蠕動,加快氣血執行,促進脂肪、水液代謝,使身體內脂肪堆積減少。

4病案舉隅

患者,男,32歲,2019年11月7日初診。主訴:1年內體質量增加近10kg,腹部肥胖明顯。患者因平素喜食肉類,喜喝碳酸飲料,經常加班、熬夜,常吃夜宵,少運動,睡眠不足,小便可,大便溏,每日2~3次。舌質紅,苔白膩,有齒痕,脈滑數。

結合患者病史及症狀,診斷為痰溼阻滯型肥胖,治以健脾和胃、燥溼化痰。

主穴:“八卦陣”八穴,以調理脾胃、化濁降脂;配穴:足三里、陰陵泉、豐隆、三陰交,以健脾和胃、化痰祛溼。

操作方法:囑患者取仰臥位,於“八卦陣”八穴行重插輕提補法1次,再重刺,同時採用TDP神燈照射(每日1次,每次30min),配穴均採用提插捻轉法得氣後,行平補平瀉法,留針30min,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共針刺20次。配合均衡飲食和每日半小時慢跑運動。

針刺5次後,患者體質量減輕2kg,腹圍減少3cm。針刺20次後,患者體質量減輕6kg,腹圍減少8cm。之後停止針刺治療。

5小結

研究表明,針灸可刺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和交感-腎上腺髓質兩大系統,調節多種活性物質和多種代謝途徑,促進體內脂肪分解,提高基礎代謝率,加快存積脂肪的消耗,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另外,有研究表明,針灸對腎功能和水鹽代謝具有良性調節作用。針灸還可以調整內分泌功能,使神經、內分泌和物質代謝趨於正常,達到減肥效果。綜上所述,針灸作為一種簡便、綠色的減肥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同時結合均衡飲食、體育鍛煉等方法,效果更好。

文章節選自《中國民間療法》,原作者:(姚迎春,李思康)。轉載請註明出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