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避免病從口入 夏季飲食需謹慎

2021-06-18由 實習小神仙 發表于 時尚

馬上夏至了,氣溫越來越高,吃東西也逐漸成了個麻煩事兒,吃啥都沒食慾,吃不飽又啥都想吃,還經常有人吃不對了上吐下瀉——夏天,好像就是一個不知道怎麼吃喝的季節。

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聊聊,夏天怎麼正確的吃喝吧。

避免病從口入 夏季飲食需謹慎

“暑多挾溼”(資料圖 圖源網路)

當然首先還得先說說夏季的氣候特點。

夏天暑熱之氣重。中醫講“暑多挾溼”,這個時候降雨增多,雨水一下,太陽一出,一曬一蒸,空氣中就潮溼得很。潮溼度上升,空氣的流動度就下降,溫度降不下來,這就成了溼熱,或者叫暑溼熱。

那麼,暑溼熱之氣,在致病方面有什麼規律呢?第一會傷津耗氣。人在溫度高的環境活動,出汗量增加,那麼隨著出汗代謝出去的水液、能量都會更多,所以人就會出現口乾、乏力、倦怠的情況。此外,溼邪會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讓人食慾下降、容易出現胃腸道疾病,且這個季節食物容易腐敗變質,增加發病率。

除了自然氣候特點,人的生活習慣也會對健康有所影響。由於這種暑溼熱氣候,這個時候人們一方面會沒有食慾,吃不下東西。但另一方面,由於沒有食慾,人們就喜歡找事兒來刺激,一個人不想吃,就喜歡約朋友一起吃。在家自己煮太清淡了沒意思,最好是擼個串,吃個麻辣小龍蝦。麻辣類佐料,都有辛香刺激之氣,能刺激食慾。但是燒烤葷菜多,佐料香燥,吃多了反倒加重溼熱。女性朋友經常夏天正餐食慾不好,卻對奶茶、甜品、冰淇淋、各種瓜果很感興趣。但甜品滋補,過食生滋膩,水果生津,多用反寒傷胃,不利於健康。

總之,夏天由於氣候和人為習慣,往往存在溼熱、脾虛溼困、脾胃寒溼、傷津耗氣這幾種情況。夏季要健康飲食就是要從避免進一步加重、並且修復這些問題入手。

避免病從口入 夏季飲食需謹慎

“稍渴則飲,飲即三口”(資料圖 圖源網路)

先說說喝

夏天天熱,人體覺得煩熱,往往是由於外部氣溫高、溼度大,人體汗出不暢,體內熱量不能代謝出去所致。這時候怎麼辦呢?很多人選擇的方法是喝“冰闊落”(冰可樂),喝完以後覺得一陣爽。但這樣真的解決問題嗎?冷飲下肚,在胃腸內會被器官溫度加熱到同樣的溫度,這個過程會耗費一定熱量,因此人會覺得一陣清涼。但這有兩個未盡之處,第一,臟腑器官本來就是要保持一個比人體體表溫度(我們所謂的體溫)稍高一點的溫度,這樣才有利於器官功能的發揮,飲冰品透過臟腑器官加溫,對臟腑是一種消耗。第二,人之所以覺得煩熱,在於體表溫度偏高,降低內臟溫度並不起到緩解作用。留意觀察一下可以發現,冰品喝下去後,往往是沿著食道到胃這麼一條覺得冰涼,但是身上蓋熱還是熱,心理上的爽感大於實際身體舒適程度。

那麼該怎麼辦呢?真正的辦法其實應該是喝溫熱的水。《黃帝內經·陰陽別論》裡記載:“飲入於胃,遊益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這說的就是水液在人體代謝的過程。水進到消化道,經過消化吸收之後,透過脾的運化功能,上輸到肺。而這一過程的實現,與溫度有關係,在器官中,水液溫度接近器官溫度,則更容易被吸收,因此喝溫熱的水比喝冰品更能快速被人體吸收,也因此能夠更快解渴。

另一方面,水經過脾胃運化至肺後,肺把水液上輸體表和膀胱,因此人會出現出汗,或者排尿的情況。由於熱水的熱度有助於汗孔開啟,幫助汗出透徹,使得熱量代謝更為快速,也因此熱水喝完,往往是出一身汗,然後人就不覺得那麼熱了。

夏季汗出,要及時補充水分,這個沒錯,但要注意不要牛飲。正確的飲水方法應該是“稍渴則飲,飲即三口”口渴了再喝,喝的時候先喝個三口,不渴了,就停下來。倒過來講,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主張喝熱水的習慣,熱水燙口,沒人會一下灌一杯下去,都是小口小口的慢慢喝,不渴了也就不喝了,這樣恰好也避免了飲水過度。

避免病從口入 夏季飲食需謹慎

一些氣味辛香、芳香的茶飲,有較好的化溼醒脾的作用(資料圖 圖源網路)

此外,在飲品選擇方面,冰類不宜,奶茶甜膩生溼,偶爾嘴饞吃吃不妨,但也不可長期應用。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些氣味辛香、芳香的茶飲,有較好的化溼醒脾的作用,比如陳皮水以及延伸出來的柑普茶、小青柑等,還有茉莉花茶、藿香茶、薄荷茶。在清熱解暑方面,綠茶效果很不錯。雲南的小葉苦丁茶“青山綠水”,味苦性涼,清熱效果很好,但是脾胃虛寒的人喝了可能會拉肚子的。龍井和碧螺春,根據《中國茶療學》記載,有清暑利尿的之功,常在戶外活動之人不妨常備。至於脾胃比較弱的朋友,不妨喝喝熟普,養胃、消食、化溼,適合這個季節。

說完喝,再聊說說吃。

夏天在吃方面,最大的問題就是脾胃消化功能低下,人可能根本沒什麼食慾。但是你不吃東西,或者就吃些稀飯黃瓜之類的,營養又會跟不上。怎麼辦呢?

首先,烹飪上要注意,食物要儘可能清淡而富有營養。紅燒肉之所以令人不想吃,因為油脂成分太高,不好消化,這就叫“不清淡”。一般來說,白肉營養要高於紅肉,而油脂成分原少於紅肉——魚湯明顯比雞湯少很多油——因此夏季食慾低下之時,不如選擇魚肉、蝦肉等一類海鮮河鮮代替常吃的豬肉。

避免病從口入 夏季飲食需謹慎

一鍋粥熬得軟軟稠稠的,既有營養,味道又鮮,還好消化(資料圖 圖源網路)

在烹飪方面,夏季也要有所講究。所謂“芳香醒脾”,有味道的食材更容易讓人有食慾,這也是為啥很多人喜歡吃辣等重口味食物的原因。但就健康角度來講,辣不如鮮,鮮香之味,更引食慾。海鮮河鮮本身就比較鮮美,因此可以簡單加些蔥薑蒜,白灼或者清蒸、清煮味道就很不錯。廣東、福建以及臺灣地區,喜歡煲海鮮粥,用諸多海鮮加生薑、蔬菜及大米熬粥吃,一鍋粥熬得軟軟稠稠的,既有營養,味道又鮮,還好消化,是夏季最合適的食材了。

至於水果方面,原來宣傳有豐富的維生素,應該多吃,但近年來不少養生界的朋友又認為太寒涼了,儘量少吃。到底是吃還是不吃呢?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回到水果的特點上來看:水果多汁而偏涼,能補津液、清暑熱、利尿通便。這個功效跟什麼很接近呢——涼茶!你會天天喝涼茶嗎?不會。一天半喝涼茶會覺得不舒服麼?也不會。水果也是同樣的。《素問·藏氣法時論》載“五果為助”,水果是一個幫助、錦上添花的東西,可有可無的東西,少吃一頓不會有啥大問題,但是過量進食則容易影響脾胃。尤其是小兒,脾胃虛寒往往由此。

避免病從口入 夏季飲食需謹慎

小果實類水果吃些解饞即可,當做零食慢慢“磨牙”。(資料圖 圖源網路)

正確食用應該以按需為主:夏日曬太陽多、汗出較多,比如參加一天戶外活動,那不妨吃點瓜果,養陰生津。平常如果沒事,想吃些解饞,可以選用荔枝、聖女果、葡萄、提子一類小果實類水果,或者削一個小蘋果,當做零食慢慢“磨牙”。但是西瓜、香瓜、梨子等比較涼的水果,則不要進食過多,尤其是在南方潮溼地區,很容易導致腹瀉,小朋友更是儘量少給些為好。

總之,夏季飲食,宜熱飲、鮮食、有營養之品,忌甜膩、油膩、冷飲,至於水果等清熱生津養陰食物,根據情況適當補充即可。

修行交流丨誦習經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