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 正文

晶片荒:當熱門車要等6個月,消費者開始“被迫”買車

2021-10-12由 汽車之家 發表于 汽車

晶片荒:當熱門車要等6個月,消費者開始“被迫”買車

晶片荒的一層層加劇,已經直接給當下要買車/換車以及以汽車貿易為生的人們,造成了極大的撕裂感。

當下的全球行業現狀是,全球對汽車領域晶片荒的預估在進一步悲觀,多數預計到2022年才能有所緩解,少數預計要持續到2023年,而這也直接意味著此前預計的2021年Q3開始回暖有些樂觀。

全球消費者現狀,則是買車從之前花錢享受的一件事,變的越來越“被逼無奈的成交”。以眼下我們掌握到的最新情況為例,北京市場中的部分主流豪華車品牌/合資車品牌,如今交訂金,提車的週期普遍在45天以上,甚至於最誇張的還能來到6個月左右的時間。並且,與以往中國汽車市場中“加錢就能優先提車”的情況不同,現如今,是加了錢,也只是有優先提車的可能性。

所謂“被迫”,意味著結果往往與消費者的主觀意願相左,同時較之晶片荒之前的買車邏輯,開始發生鬆動。

“沒辦法,大多數單牌照指標的人,開車習慣了,換車等2-3個月挺難的,一般都會看看還有什麼差不多能買的,還有車的。”

晶片荒:當熱門車要等6個月,消費者開始“被迫”買車

這是現如今4S店銷售顧問跟我們聊起這個話題時,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句話。但有個前提是,說出這句話的銷售顧問,他們所銷售的車型都是市場裡的主流一線品牌車型,而非二線或邊緣品牌。

消費者的“被迫”買車,往往是選了一個自己覺得差不多、可替代的車型進行購買,而非真的選無可選。比如,奧迪Q5L的提車週期拉長至2個月左右後,它的意向客戶(因為預算不夠賓士、寶馬),往往會去考慮沃爾沃XC60,提車週期更短/優惠更大/付出更少。

賓士/寶馬的熱銷車型,近期的終端優惠政策都在進一步縮緊,諸如此前可優惠4-5萬的車型,如今基本都在1-2萬左右,甚至於沒有優惠。奧迪的解決策略與之不太相同,優惠幅度的縮減較之賓士寶馬較小,依然能給出相對較大的幅度,但因為產能不足,需要等的時間是比較長的。

合資品牌裡的情況相對較好,大眾/豐田/本田/日產等,策略都是優先把資源調配給內部定義更重要的車型,如利潤低的車型停產/減產,把資源讓給高利潤車型;如企業戰略以發力電動車為主,則放棄部分燃油車利潤,優先給予電動車資源。

各家的解決辦法並不相同,但在這之中,我們還能看到一種頗為撕裂的市場現狀:

有一些影響力尚可的品牌,它們的車源情況較好,提車時間短或不需要等待提車,優惠幅度只是較之此前小幅度縮水,甚至透過金融分期政策能夠找平此前的優惠力度。

晶片荒:當熱門車要等6個月,消費者開始“被迫”買車

但,銷量依然上不去,消費者寧可等車2-3個月,也不願意去考慮這類車型。這一現狀,在豪華車市場體現的非常明顯,儘管車源緊俏,但賓士/寶馬的客流不減,而二線豪華品牌裡的幾家,則是有現車/有優惠,卻並不能從一線手裡搶來太多。以及,蔚來,“連展廳裡的展車都賣了”,只能用汽車模型進行講解。

合資品牌/中國品牌裡,情況相對更為複雜。德系品牌受晶片荒壓力很大,同時遭受MCU/IGBT/博世供貨不足的壓力,份額被日系三大/中國主流自主品牌瓜分。

上述的一切意味著,隨著消費者越來越懂車,他們有了新的辨別能力。價格之中的出入,沒有以往那麼重要,比如“並不會因為途觀L現在跟本田CR-V價格差不多,但要等1個月”就會選擇途觀L。

晶片荒:當熱門車要等6個月,消費者開始“被迫”買車

當然,市面上還開始呈現出其他的現狀,比如最近比較頻繁出現的“原價回購”。因為4S店無車可賣,而它還需要現金流/利潤來讓自己挺過這段晶片荒時期,所以“賺差價”的“原價回購”就成了過渡期之中的一個好策略。

而這個策略之所以能夠運轉,本質上還是消費者賦予的能力,“就算是買一線品牌的準新車,也不太願意去考慮二線三線的新車”。

而從行業角度來看,仔細觀察銷量排行榜單裡,熟悉的名字有沒有消失、陌生的名字有沒有爬到很靠前的位置,這背後,則體現著車企體系能力的優勢,或者問題。

比如,穩定性,尤其是買車人消費體驗的穩定性-價格/提車週期。

晶片荒:當熱門車要等6個月,消費者開始“被迫”買車

在這點上,目前市場中各大品牌的終端優惠都在回收,不過少數品牌能保證自己的優惠幅度和此前基本相仿。這之中,主打直營模式的新勢力,相對於傳統車企而言交出了更好的表現。比如,價格層面沒有終端優惠縮水甚至“加價”,再比如提車週期原本就是訂單制-需要等待,現如今週期有拉長但並不算特別誇張。不過,隨著晶片荒的進一步擴大,新勢力層面未來的表現也不可預計,如特斯拉的交付週期不再穩定,再如理想最近在面對使用者質疑之後,給出的“先交付、後補裝”則是沒辦法的辦法。

此前,絕大多數企業開始調整自己的排產,把晶片資源優先供給熱銷車,在一段時間內比較好的維持住了消費者買車體驗。不過,參看近幾個月的乘聯會批發銷量資料就能發現,各大車企的主銷車數字也在不斷變低。

比如,經營態度,是否願意把利潤讓給消費者。

這之中也有不少的已知案例,比如,部分車企在2021前半年的晶片荒過程中,將海外的產能/資源進行停產減產,將之優先供給更重要的中國市場,如豐田、大眾等。不過,隨著資源的慢慢消耗,目前這樣的操作,能持續多久,不得而知,同時能多少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也不得而知。

反觀行業,還有一種現象,部分車企手中的資源是比較充沛的,但鑑於目前晶片成本的詭異攀升,企業在考慮如何讓自己保持高盈利,於是自己限制自己的產量。這,不能說不對,只不過從對待消費者態度來看,難稱“厚道”。

比如,企業是否有相應的履約能力/履約精神。

如今的理想,是真實案例。原因是,如果消費者沒有在網路上釋出自己的觀點,並引起輿論討論、引發媒體關注,相信理想還是會再“拖一拖”的。

如今的汽車市場,底層規律不變,還是誰的產品能做到同級別的“人無我有”誰就能取得市場份額,而淺層規律變了。衝著車企所說所宣傳的亮點而進行購買,但如果事實與宣傳之間不符,遭遇了過度宣傳,日後是會遭到消費者反噬的。比如當年的率先推出網際網路汽車的上汽乘用車,如今進一步邊緣化。

晶片荒:當熱門車要等6個月,消費者開始“被迫”買車

而對於理想來說,如果它能夠將解決方案前置給予消費者,得到的答案自然不會像現在這樣,以“心裡沒底”為主,而會讓人覺得更純粹。當然,這些不能假設,也存在前置推出後遭到消費者/輿論攻擊的可能性。但總之,考驗的是企業的履約能力。

說出去的話,總是在網際網路上有記憶的。

晶片荒帶來的蝴蝶效應越來越大,對於企業/消費者而言,大多數都進入了“被迫”的狀態。解決方案,眼前來看,只能靠不受它們掌控的其他行業來解決。

於是,在短時間內進行汽車消費,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開始變得頗為糾結。

不過,這也會直接帶來新的好處。到2022年年初,我們再來回顧2021年的各企業銷量表現,就能看出一件事,哪家企業應對晶片荒交出了更趨近於常規的交付量,哪家車企又能保住自己的主銷車輛交付量,則能同時體現出,它們的體系能力是否強大,或者它們對於消費者的態度是否夠誠懇。

而這些,則會在未來給消費者更強的購買信心。好的案例,就比如,最近晶片荒狀態之下,卻能進一步交付量爬升的中國新老勢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