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青春期的孩子無法溝通?家長一定避免做的四件事

2022-11-29由 逗號媽媽說 發表于 母嬰

文:逗號媽媽

(CPCC認證少兒心理諮詢師,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非暴力溝通和兒童戲劇教育踐行者,文章原創,歡迎大家反饋提問)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青春期的孩子太難溝通了,情緒一下特別開心,一下特別沮喪,講話永遠在懟人。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一定要避免這幾件事,才能重建溝通的橋樑:

第一,說教,尤其是長篇大論的說教。

青春期的孩子無法溝通?家長一定避免做的四件事

我聽過一個高二的男孩子去心理諮詢的例子,他自己是北京一所名牌高中的學生,爸爸是企業家,媽媽是初中政治老師,有一次媽媽找到諮詢師,表示孩子有過激行為,請諮詢師幫忙看一下。原來是他的媽媽特別喜歡說教,從他回家開始就在耳邊告訴他作業要早點做完啦、哪門功課要特別注意啦,後來男孩子去廚房裡拿了一把刀和媽媽說,媽媽,你如果繼續說下去,我就要用這把刀殺了你。

媽媽當場傻眼,求助於心理諮詢師,諮詢師以為這個孩子多麼偏激,結果見面了發現各方面都非常穩定;這個男孩子這樣和諮詢師形容他的家庭:我的家庭不是一個家,我爸爸在家裡做企業管理,我媽媽在家裡做班級管理。

其實不要說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處於心理和生理快速成熟的階段,就算是我們成年人,如果一個人一直在耳邊沒完沒了的講大道理,我們自己也會崩潰的吧,更不要說本身就已經因為身體長高而心理上感覺已經和大人平等的青春期孩子了。

第二,貼標籤。

青春期的孩子無法溝通?家長一定避免做的四件事

貼標籤什麼意思?就是孩子一次語文成績不好,家長就認定,孩子學不好語文;就好像小時候,孩子一次不吃排骨,家長就認為,我的孩子挑食,不喜歡吃排骨,扣大帽子;只要家長一旦在公開場合和人家說,我的孩子不吃排骨,孩子就會自己認定,我也不愛吃,所以一次性的不吃的行為就真的會演變成長期得不吃。青春期的孩子也是一樣,我記得我初中時候理科很好,我的班主任建議我可以選理科班,但是有一次幾何沒考好考了88分,爸爸大發雷霆之後,認定我的幾何“不好好學”,從此我就對理科產生了非常大的反感,最後報了文科,所以貼標籤這樣不理解單詞的例外事件、忽視考試背後的因素,而簡單粗暴的下結論是必須要避免的。

第三,每次出現問題都要馬上解決,但其實有時候,我們需要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數學這次沒考好?到底怎麼回事,你怎麼學習的?平時上課有沒有認真聽講?

試想作為一個大人,你如果工作裡面犯了一點錯誤,老闆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先罵你一頓,你會有怎樣的感受?更不要說青春期本身就情緒處於極端的孩子了。所以建議如果發現了家長認為的問題,相信孩子本身已經就很難受了,就比如《小歡喜》裡面的英子,看見自己考了第二,就已經心情很差了,這時候媽媽再來發洩一句情緒:考第二了你有什麼好開心的?這時候孩子就徹底轉身不想再和家長說話了。

第四,無法接納孩子這個時期的變化。

青春期孩子可能會有一些表現,比如開始喜歡一些時尚前衛的打扮,喜歡追星,開始對異性的感情逐漸走向公開化,這些都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也意味著孩子的獨立人格正在形成。

而這時候父母不適應也很正常,他以前很聽我的話呀!她以前都很乖的呀從來不會染這樣顏色的頭髮的!即便心裡再無法接受,也建議父母想想自己年輕的時候,是不是也瘋狂的追過星,是不是也特別想透過外貌來表現自己不一樣,是不是也有心儀的物件?所以這個時期,建議父母一定要接納孩子的改變,不要試圖繼續控制。

有個心理諮詢的例子,一個高三的男孩子,喜歡班上一個女生,兩個人其實也沒有認定關係,只是互相欣賞,而且學習成績都還不錯;男孩子的父母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如臨大敵,採取了一些非常極端的措施,比如每天上學放學跟蹤男生,甚至偷看孩子的qq聊天記錄等等,一回到家,就開始教育他不許早戀,所以最後這個男生被逼得喘不過氣,家也不想回,學校也沒心思好好學習,最後和父母攤牌,我不想高考了。

其實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更建議父母做顧問做朋友,用商量和平等的語氣和孩子交流,把決定權留給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而不是用居高臨下的方式,把孩子越推越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