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小小年紀暴脾氣,父母當好三個角色,以後雙方都輕鬆

2022-06-20由 大J小D 發表于 母嬰

大部分人都會有這樣的煩惱,孩子小時候挺乖巧的,可是到了8、9月以後,脾氣與日俱增,稍不順心就大喊大叫。

這突如其來的暴脾氣常常讓新手父母們措手不及。

不管吧,這麼小脾氣就這麼大,長大後怎麼辦?可是管呢?還不會說話,和他講道理也是對牛彈琴,到底要怎麼管才好呢?

是什麼?

孩子有脾氣了,是好事啊!這意味著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了,他們有了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想法,敢於為自己發聲了。

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有主見,有想法,而“主見”的雛形就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萌芽中發展的。

孩子每一次的哭叫,都是他們在為自己爭取利益,在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了這份理解後,我們就不難找到應對的方法了。

小小年紀暴脾氣,父母當好三個角色,以後雙方都輕鬆

可以這樣做

1、鄭重其事處理

鄭重其事地應對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暴脾氣”特別重要。它提供了父母和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忽略這一點,

覺得孩子發脾氣了,哄一下,抱一下,就能搞定。

但這樣的隨意性,

看上去是“解決”了問題,其實是在“掩蓋”問題,雙方都糊里糊塗,父母和孩子都沒有成長。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問題逐漸積累升級,當我們發現“哄一鬨”不再管用了,再來想要從根本解決問題,就要付出更“慘烈”的代價了。

所以,一開始就要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個問題,這時的試錯成本相對低,我們是可以帶著孩子不斷嘗試,去形成一套有效的方法的。

小小年紀暴脾氣,父母當好三個角色,以後雙方都輕鬆

2、做孩子情緒的調節器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應對情緒的能力非常不成熟,這時我們就需要成為孩子情緒的調節器,

透過我們的反饋,讓孩子慢慢建立對於情緒的認識,習得如何應對情緒。

首先,就是用語言幫助孩子把當時的情緒表達出來,怎麼做?對事不對人,用陳述事實的方式迴應孩子。

“哎呀,寶寶怎麼啦?哦,你很生氣,因為你想要這個杯子卻拿不到”。

不要覺得孩子太小聽不懂,思維模式就是在這樣的互動中慢慢建立的。等確定孩子能聽懂了再說,那就來不及了。因為思維模式一旦形成,是很難立馬切換的。

小小年紀暴脾氣,父母當好三個角色,以後雙方都輕鬆

其次,我們還要注意說話的語氣語調。希望孩子明白什麼是“好好說話”,那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演示給孩子看,我們是怎麼對他說話的。

3、做孩子成長的助推器

很多時候我們耐心地陪孩子平靜下來了,覺得效果挺好,就停止在這一步了。於是,我們就發現,下一次,孩子還是會經常地大吼大叫,“屢教不改”。

但其實仔細想想,

我們沒有告訴孩子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那很自然地,孩子下次再遇到,就本能的使用他們最熟悉的方式。這不是“屢教不改”,

這是他們缺少技能。

具體要怎麼引導呢,就三點:

提供技巧:

寶寶,下次如果要杯子,可以用手指給媽媽看,可以告訴媽媽,Bei bei bei

提供替換方案

項鍊不能抓,你可以抓這個串繩,串繩可以抓

明確原則界限

難過了就哭一會吧,媽媽陪著你,但是打人是不可以的

孩子的情緒被看到,需求被理解,這時我們提供方法孩子都是非常願意學習的。因為他們開始明白,原來這麼做更好。

小小年紀暴脾氣,父母當好三個角色,以後雙方都輕鬆

4、做孩子行為的欣賞者

上面分享的這兩招,一開始實行會發現推進很慢,孩子總是忘,遇到一些小事還是第一時間就哭鬧。

這時,我們一定要提醒自己,

孩子的內化過程需要時間,我們要堅持做對的事情,千萬不要比孩子更早地放棄了。

我們可以做孩子行為的欣賞者,不要總盯著那個未解決的問題,而是多去看看孩子發展的趨勢,成長的軌跡。

比如:哭鬧時間比之前短了,經過提醒可以來表達了,這些都是進步。我們一定要非常及時地給予孩子回饋。

第一時間就把那個杯子給到孩子,特別認真地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真誠地說一聲,“謝謝寶寶,你這樣說,媽媽就知道你要什麼了”

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成長其實是互相鼓勁的,

當我們開始欣賞孩子的進步,其實我們也就開始接納,“我和孩子都可以慢慢成長,一點點變得越來越好”。

小小年紀暴脾氣,父母當好三個角色,以後雙方都輕鬆

這份認知很關鍵,擁有這份認知的父母未來育兒道路上,會少很多很多焦慮,因為我們明白:

“不夠好只是暫時的,可以和孩子一起努力變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