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2022-06-20由 紅紅說育兒 發表于 母嬰

甜甜2歲半了,近段時間,媽媽發現小丫頭有點不一樣,曾經乖巧溫順的小可愛變了,什麼事都要和媽媽唱反調,更是把“不”掛在嘴邊。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飯做好了,媽媽叫她吃飯,她說“不”;洗漱的時間,媽媽提醒她,該去洗臉了,她說“不”;該睡覺了,媽媽叫她,她還是說“不”;媽媽不要她幫忙端湯碗,告訴她會燙,她還是說“不”……好像無論說什麼,她的第一個反應都是“不”。

媽媽非常疑惑:甜甜一直是個乖寶寶,怎麼忽然像變了個人一樣,也太反常了?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唱反調有原因:第一反抗期來了

很多父母都會有和甜甜媽媽一樣的感覺,某一段時間,孩子變得執拗、倔強,非常喜歡和父母對著幹,頂嘴、不聽話和唱反調更是他們的標配,他們不止拒絕父母的安排和勸解,甚至連來自大人的幫助和好心也一併拒絕。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其實,孩子這是到了第一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指寶寶持有強烈的自我主張拒絕別人的時期。

心理學研究表明,2—3歲的兒童,隨著其動作和認知能力的顯著發展,他的探索慾望和自我主張越來越強烈,獨立性和自主性也相應發展起來,幼兒初步認識到作為個體的“我”以及“我”的力量,但他們的慾望和要求常常遭到父母的禁止和限制。

慾望、自我主張遭到阻止的幼兒則用反抗和拒絕行為來表明自己同別人的意志之間的衝突,他們不僅拒絕成人的命令和要求,甚至拒絕成人的幫助,事事要“我自己來”,這種持有強烈的自我主張,以及對別人的命令、要求、幫助予以拒絕的態度,稱為第一反抗現象,這個時期稱第一反抗期。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這個時期是孩子生長髮育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也是孩子生理、心理發展正常的重要表現。和一兩歲時相比,處於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各方面知識有了質的飛躍,語言表達和自由活動能力也有了進一步完善。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不斷提高、獨立性開始萌芽,他們對自主選擇的渴望越來越強烈,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於成人的安排和要求會敏感地表示拒絕,說“不”其實是不希望別人干涉自己的行動。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唱反調不一定是壞事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反抗、唱反調行為感到非常頭疼,尤其是,當家長試圖循循善誘時,2-3歲的小不點不分青紅皂白就是一句“不”,這實在是一件讓人惱火的事,有的家長甚至因此感到焦慮。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焦慮,更不用擔心孩子的心理成長出現了偏差。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因為,

孩子唱反調不一定是壞事

,曾經有專家做過研究,把2-5歲的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反抗性強,一組反抗性弱,追蹤研究後發現,反抗性較強的一組中,80%的孩子長大後獨立判斷能力較強;而反抗性較弱的一組中,只有24%的孩子長大後能夠自己行事,即使這樣,他們的獨立判斷能力仍然較弱,經常需要依賴他人的指點和幫助。。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因此,雖然第一反抗期的孩子表現出來的“不懂事”“不聽話”唱反調,確實有些惱人。但是,這些行為表現都只是他試圖表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體現自己的能力的一種方式,這樣的反抗並不是我們認為的反叛。

而且,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其實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想法,這也是他的判斷力、獨立能力得到成長的最好時期,作為家長,如果一廂情願地要求孩子事事聽話,時時遵從安排,反而會阻礙孩子判斷力的發展,不利於孩子的性格塑造。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第一反抗期呢?

首先,理解孩子的心理意願,尊重孩子的選擇

第一反抗期的孩子,看似無理取鬧,其實,如果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只是想獲得和父母一樣的權利和地位,他渴望的只是平等,平等的選擇,平等地做事的權利和機會。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只是我們習慣了站著和孩子說話,天然的身高優勢,讓我們忘記了,孩子看到的和我們的不一樣。因此,試著蹲下來,理解他、尊重他。讓孩子做一點他力所能及的事,如果實在擔心孩子會受到傷害,也不要用命令式的語氣,換成徵詢式,留一點餘地。

就像甜甜想要幫忙端湯碗,媽媽可以說:碗很燙,你幫忙拿飯碗好不好?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其次,改變唱反調的環境

很多時候,我們一直以為是孩子淘氣,故意唱反調。其實,回頭看看就會發現,孩子的唱反調很可能是我們給了他相應的環境。

比如,孩子拒絕吃飯卻要吃糖,是不是因為家人平時就有買糖回家的習慣?或者不止買,還把糖放在孩子隨處可見的地方?小孩子本身自制力就差,又剛好處於第一反抗期,面對家人拒絕吃糖的要求,自然要鬧一鬧的。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比如,不讓看電視、刷手機引起孩子很大的反抗情緒,會不會是因為家人平時就在孩子跟前玩呢?孩子渴望平等,大人玩,他自然也想玩。

改變唱反調的環境,孩子的埋怨也會減少很多。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再次,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愛因斯坦說過,我沒有特別的才能,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永遠好奇的人是永遠進步的人。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學習一切技能的基礎和動力源泉,孩子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想摸一摸,試一試。有時候,父母的過度保護反而阻礙了孩子探索的機會,也成了他反抗的原因。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雛鷹終究要翱翔於天際,小苗總會長成參天大樹,與其處處拒絕,讓孩子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磕磕絆絆,不如讓他在眼前嘗試,尤其是穿衣服、繫鞋帶、打掃衛生、收東西這類小事。即使是端湯碗,也可以教他用手背摸摸碗外側,親身體驗一下“燙”,比家長說百次都有用。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最後,該拒絕要拒絕

孩子說反話,很多時候只是一個時期的特點,漸漸就改過來了。但是,如果遇到父母百依百順,或者孩子在說反話時父母表現出和以往不一樣的情況,比如大笑、驚訝,孩子就會得到一個反饋資訊:這樣說話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孩子喜歡說“不”,唱反調?制止是下策,遷就是中策,上策想不到

孩子很可能就會把說“不”當成行為指南,反而變成自己達到目的的法寶。

因此,父母既不能聽之任之、百依百順,也不可表現誇張,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轉移注意力、拒絕都是不錯的選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