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和女兒聊花滑比賽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麼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2022-06-10由 大J小D 發表于 母嬰

上週寫了谷愛凌(點藍字重溫),這真的是個被所有人喜歡的女孩,我上週的文章裡也分享了,普通家庭從她成長經歷裡可借鑑的地方。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外一個熱度很高的運動員朱易,但她卻被“網暴”。

這裡就不截圖了,總結下來就是說她“擺爛”,“菜是原罪”,甚至還有拿她爸爸說事的,“去給你科學家爸爸哭吧”。

今天想聊聊她,從我們怎麼看待朱易的敗裡面,也藏著如何培養孩子抗挫力的密碼。

1

如何看待輸贏是抗挫的基石

我知道這段時間,不少朋友都會拿著谷愛凌的故事和孩子分享,我特地把朱易的故事和小D聊了聊。

那場比賽小D並沒看,我從網上選擇了幾個回放片段給她看。看完後,小D自己評價了,她失敗了,她很難過,她哭了。

和女兒聊花滑比賽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麼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我接著她的話說,是啊,她在比賽過程中失誤了,沒能拿到冠軍。

我繼續說,後來網上有很多人會批評她,說她沒盡全力,遇到失誤就退縮了。沒拿到好成績,為國家丟臉了(因為小D的年紀,我還是把網暴的評價軟化了一點)。

我沒著急評價,特地頓了頓,想聽聽小D的反應。

小D說,哦,難怪她會哭啊,她自己肯定已經很難過了,還被大家批評,那肯定就更加難過了。

我點點頭接著說,是啊,如果你是觀眾之一,你會怎麼對她說啊。

小D想了一會說,我會抱抱她說,沒關係的,比賽的第一名總是隻有一個的,這次沒有,那麼下次再努力吧。

我又繼續問,但是,朱易姐姐的成績不只是她個人的,還是整個團隊的呢?媽媽理解,那些批評她的人,也是覺得她給團隊拖後腿了呢。

你記得那次你們學校接力跑,第三棒的依依跑慢了,你那天回來不也是很氣憤地和我說,就是因為依依讓你們得不到錦旗了?

這個舉例明顯讓小D代入了,她開始自言自語起來了,是哦,那肯定要被批評的。停了一下後,又自己重複了一遍,但她自己明顯很難過了,哭得那麼傷心。

(當時接力跑的事情發生後,我該講的道理其實都講過,但作用不大。這次看到朱易傷心哭泣的影片,明顯更讓小D有了感同身受)。

我就接著說,是啊,失敗的感受誰都不喜歡,朱易姐姐自己也很難受。但就像媽媽一直和你說的,很多時候,輸贏不能只看結果,也要看過程。

這些運動員們為了參加這次冬奧會,都是全力以赴,日常花了很多精力來訓練。比賽永遠都是隻有一個“第一名”,那麼如果我們總是因為得不到“第一名”,而去批評別人,那就太苛刻了。

和女兒聊花滑比賽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麼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小D追問,苛刻是什麼意思啊?

我繼續回答,苛刻就是意味著,我們超出了對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小D接著說,哦,我知道了。就是假如我是依依去接力跑,我也不能跑得比她更快。而且我跑步一直很慢,我都不能代表班級去參加比賽的呢。

嗯啊,我點了點頭繼續說,所以下次我們見到別人失敗了,不要去嘲笑或者批評他們,哪怕別人都在這麼做,不然這就是“苛刻”。

我們的對話就此暫告一個段落。

我始終覺得,

想要打造抗挫力,第一步從來不是模版化的鼓勵,而是教會孩子如何看待別人的輸贏。

其實想想,不僅僅是體育比賽,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這樣,冠軍經常只有一個,其他人都是失敗者。

只有對他人的失敗寬容,才能對自己的失敗也寬容,這樣才是真正的“輸得起”。

和女兒聊花滑比賽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麼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2

對別人的失敗寬容

我的鄰居見我總會說她的兒子特別“輸不起”,後來一次我們兩家結伴去公園玩。

我就發現,鄰居像拿著放大鏡似的總是在發現她兒子的“不足”,而且她兒子如果真的沒做到,她就會耿耿於懷,“你看啊,你剛剛和D玩桌遊時專心一點,就不會輸了”。

而且在之後的活動中,只要他兒子分心了,她就會再次提到“輸”這件事。當父母那麼在意“輸贏”,我們的孩子自然就會“輸不起”啊。

反觀這次朱易的失誤,當我們對這位花季少女那麼嚴苛的時候,其實折射的也是我們自己,我們也許對自己的失誤,對家人孩子的失誤,也會如此窮追不捨。

當我們真的可以足夠寬容失敗,那麼就讓失敗的容錯空間變大了,容得下失敗了,自然抗挫力就提高了。

和女兒聊花滑比賽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麼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很多“輸不起”的孩子其實並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折射的不過就是我們家長的輸贏觀。

當父母對於孩子的贏就是開心,對於輸就是耿耿於懷,哪怕鼓勵都是暗示著,下次要贏,那麼孩子怎麼能做到“平常心”。

說自己孩子有“病”的父母,大部分自己就有“病”,孩子只不過放大了我們在意的東西而已。

3

寬容就是最大的抗挫力

當一個可以對別人的失誤寬容時,我們才會對自己寬容。

人如何才會寬容,就是從他人的失敗中想起了自己曾經的失敗,從而共情和同理。

不要覺得寬容他人,那是對他人的好;恰恰那是我們在治癒自己的過往。

當我們給予寬容的時候,我們也收穫到了寬容的力量,原來自己曾經的失敗,也是可以被理解和體諒的。

和女兒聊花滑比賽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麼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就像小D從朱易哭泣中理解了她的不容易,她就理解了依依的不容易,那麼下一次她也會選擇理解自己的不容易。

我現在回顧和小D的聊天中,還缺失的一部分就是,應該繼續和她聊聊,失敗以後該怎樣(這個我會接下來補上,先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這不僅讓我想起了,2012年倫敦奧組委一位官員曾經說過,

體育教會孩子們如何去贏,同時也教會孩子們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

我印象特別深刻,那年是白巖松參與的報道。

他當時是這麼點評的,“這是中國人很缺乏的一種教育。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我們從小到大,什麼時候學習過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

那什麼是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呢?就是輸了以後可以不哭嗎?

當然不是,我從不把“哭不哭”作為抗挫力的標準。

真正的“輸得起”,就是可以去發自內心地欣賞做得更好的那個人,更能去欣賞挑戰自己,突破極限的勇氣,哪怕它的代價就是拿不到“第一名”。

我想這是帶著孩子看奧運會的意義所在,它不僅讓孩子熱愛運動,也不只是愛國主義教育,更是讓孩子明白真正的“輸贏”。

和女兒聊花滑比賽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麼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體育精神真正的奧義在於,我們看到的冠軍是一種贏,但也存在其他的“贏”,突破自己的贏,雖敗猶榮的贏,為對手喝彩的贏。

還有一種更加可貴的贏,那就是全人類都是贏家,體育讓大家團結一起,挑戰極限,這也讓我們一代人比一代人更高,更遠,更強了。

當我們和孩子都能拓展對於“輸贏”的認知,找到一些比自己“輸贏”更大的東西,也許個體輸贏就真的沒那麼重要。

學會贏,也能學會輸,自然就無畏輸贏,這才是真正的抗挫力。

4

愛,是最強大的抗挫力

前幾天,我還在和朋友開玩笑說,看著大家全網誇谷愛凌,全網“罵”朱易,就特別像我們對孩子的“有條件的愛”。

這些年,愈發覺得,養育孩子的這個力,那個力,其實底層邏輯就是“無條件地愛孩子”。

當一個孩子可以確定地知道,父母愛的就是他本身,不是他的成績光環榮耀,那麼他就會知道,

自己比“其他”都重要。

這個認知為什麼那麼重要?

因為,這時他就不需要耗費精力去“迎合”和“爭取”,當一個人只需要關注自己,只需要和自己比較時,那麼他就有了最強的盔甲。

和女兒聊花滑比賽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麼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另外,希望今天這篇,也能讓我們每個人對自己寬容一點,孩子的行為表現,不該是父母育兒輸贏的全部。

全力以赴,但享受過程。

大J叨叨叨

昨天的推送《今天,我找到了中年夫妻的愛情密碼》,我看著留言就直呼“飽了飽了”。

和女兒聊花滑比賽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麼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和女兒聊花滑比賽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麼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另外,感覺也找到不少“同道中人”呀

不管昨天有沒有過節,希望大家都能開心,好好愛自己。今天我來給大家送禮啦。

今天點贊留言裡(不管上沒上牆的),隨機選兩位分別送芭莎紅口紅禮盒(10只裝)和蘭蔻防曬隔離乳。

和女兒聊花滑比賽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麼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覺得文章有啟發

記得點贊鼓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