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知道了聚光燈效應,你再也不用害怕在公共場合出醜了

2022-05-30由 郭利方心理諮詢 發表于 母嬰

假如你被邀請去參加一個盛大的宴會,並且要在臺上發言,你一定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從穿衣打扮到言行舉止你都會考慮清楚,在眾人的注視之下,希望自己能夠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

知道了聚光燈效應,你再也不用害怕在公共場合出醜了

假如你走在人來人往的街頭,不小心摔了一跤,包裡的東西撒了一地,狼狽不堪。

那麼多人都看到了,他們的笑似乎不懷好意,他們說的話好像是在嘲笑你,你一定會覺得尷尬無比,恨不得找個地縫鑽下去。

假如你剛剛做了一個新發型,再配上新買的裙子,精心打扮好之後盼望著家人的歸來,想象著他們看到你的第一反應,一定會讚不絕口。結果卻是,老公漫不經心地看了你一眼,說道:“今天好累啊!”孩子回家之後的第一句話是:“媽媽,今天吃什麼?”

無論是哪種情況,在公共場合,人們都會很在意他人的看法,不願出現失誤,希望把好的一面展現出來,給別人留一個好印象。我們總覺得別人時刻在關注著自己,渴望他人能夠快速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人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幾乎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聚光燈效應。

知道了聚光燈效應,你再也不用害怕在公共場合出醜了

在1999年,康奈爾大學心理學教授湯姆·吉洛維奇和美國心理學家肯尼斯·薩維斯基、維多利亞·麥維琪就證實了聚光燈效應的存在。為此,他們專門做了一個實驗。

他們隨機選了一些被試,讓一些人都穿上特製的上衣,上面的圖案是一位穿著奇裝異服、造型奇特、表情怪異的說唱歌手。然後實驗人員讓他們估計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他們身上的衣服。很多人的回答是一半,然而事實上只有20%多的人關注到了這件衣服。

接著,實驗人員讓對照組被試穿上印有普通圖案的上衣,然後讓他們估計自己的衣服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他們的回答也是一半,但是實際上只有10%左右的人會注意他們的衣服。

知道了聚光燈效應,你再也不用害怕在公共場合出醜了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高估了外界對我們的關注。尤其害怕自己的出醜行為被別人看到,擔心他們會因此嘲笑、輕視自己。結果自己做什麼事情都覺得不自在,畏首畏尾,小心謹慎,不敢表現自己,也難以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聚光燈效應並不是什麼人格缺陷,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是人類在面對關注和評價時正常的生理反應。只是,我們有時過於在乎外界的眼光,容易產生錯覺,高估自己留給他人的印象,高估自己在公共場所中的失誤所帶來的影響,產生不必要的煩擾。

事實上,我們所擔心的這些問題根本沒那麼嚴重。別人可能壓根都沒注意到你,你的失誤或許沒被看到,或許在別人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他們根本不會放在心上,更不會因此對你產生負面評價。

知道了聚光燈效應理論,可以讓我們的內心更加強大。不要因為自己在公共場合出現了一些失誤而產生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不必因為害怕失誤而不敢表現自己,也不要覺得外界有多麼在乎你的表現。多一些放鬆,多一些自在,也多一些快樂。

知道了聚光燈效應,你再也不用害怕在公共場合出醜了

其次,我們可以運用聚光燈效應來幫助自己進行社交。既然每個人都很在乎他人的看法,都認為自己是焦點,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心理特點來拉近與他人的關係。

一個業務員為了跑業務,努力了好久才得到一個進入目標公司老總辦公室的機會。但是,對方對他的出現表現很平淡,雖然以禮相待,但是很有距離。業務員見狀,沒有馬上介紹公司的產品,而是注意到了老總辦公桌上的一本書。

這本書剛好他也讀過,於是他就以這本書打開了話題。老總果然很感興趣,兩個人就書中的一些觀點進行了一番討論,業務員還把書中的一些疑問拿出來向老總請教。結果兩個人聊了兩個多小時,關係自然更近了一步。

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個點,身上穿的衣服、辦公室裝修風格、喜歡的音樂、熱愛的運動、愛吃的美食等等。

只要能找到一個點,對方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關注,從而願意開啟心扉,有興趣和你交流。

在親子教育中,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孩子的自我意識正處於不斷髮展和形成的階段,相對於成人,他們可能更害怕在公共場所犯錯,更在乎來自外界的看法和評價。

知道了聚光燈效應,你再也不用害怕在公共場合出醜了

父母不要過多的誇讚孩子,尤其是“你很棒”這一類籠統的讚美,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無法接受任何負面評價,形成“說不得”的性格。父母也不要過多批評孩子,對他們的錯誤多一些寬容,以免孩子害怕犯錯,不敢表現自己。

總的來說,就是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兒了,更不要讓孩子認為他就是世界的中心。因為,儘管世界上有那麼多人,但是真正在乎你的真的沒有幾個。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