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10年後差距竟然這麼大

2022-04-10由 十點讀書 發表于 母嬰

北大校長王恩哥上任時,說過這樣一句話:

“人一生應該結交‘兩個朋友’,其中一個是圖書館,而另一個,則是運動場。”

前者給孩子以生活的智慧,後者給孩子源源不斷的成長能量。

然而在很多人的觀念中,讀書可以,運動卻沒那麼重要。

跟其他事情相比,運動鍛鍊總是排在最末的選項。

可現實卻是,

孩子愛不愛運動,影響的是後半生的人生走向。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10年後差距竟然這麼大

教育部《體質調研》曾有資料顯示:

近三十年來,中國青少年體質連續下降,力量、速度、爆發力以及耐力等各項身體素質全面下滑。

這並非空穴來風。

缺乏運動導致的後果,遠比想象中更嚴重。

前段時間,河北衡水一名13歲男孩,放假在家每天喝至少一瓶飲料,嘴巴不停一直吃東西。

整天躺在床上,動也不多動一下。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10年後差距竟然這麼大

三個月的時間,體重暴漲10公斤。

入學體檢時,他被檢測出血糖含量過高,患上糖尿病。

孩子總是不運動,懶懶地躺著,身體得不到應有的鍛鍊,就是在為他們的健康埋雷。

瑞典斯科納大學附屬醫院研究人員,對平均年齡不足10歲的223名兒童進行研究,結果發現:

與最愛運動的孩子相比,最不愛運動的孩子身上脂肪更多,靜息脈率更高,這意味著日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更大。

還記得此前各地曝光學生體測、接力比賽倒地猝死的新聞嗎?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10年後差距竟然這麼大

當所有矛頭都指向組織測試、比賽的學校時,是否有人想過,這跟孩子長期缺乏體育活動,身體素質不足有關?

孩子本在快速成長的最佳時期,但沒有運動護體,為身體埋下巨大的健康隱患,一動就出事了。

有一個殘忍的現實,所有父母都不能忽視:

世界正在狠狠懲罰不運動的孩子。

總以為偷個懶,一直坐著躺著,上體育課跑步隨便走兩下,或藉故逃避運動,問題不大。

可事實上,孩子認識不到運動的重要,放任自己不愛惜身體,只會加重自身的成長負擔。

一旦身體出問題,還拿什麼繼續打拼接下來的人生?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10年後差距竟然這麼大

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在節目中講到一個“奇怪的現象”。

據她觀察,那些在操場上特別活躍的,通常學習特別優秀。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10年後差距竟然這麼大

這無疑和人們傳統觀念裡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相悖。

可事實上,“運動厲害學習成績好”是有科學依據的。

《運動改變大腦》一書中,作者卡羅琳 威廉姆斯花了數年的時間研究運動和思維之間的聯絡後,發現:

大腦內的每個神經細胞透過樹狀分支上的“葉片”相互接觸,而運動可以促進這些分支生長併發出許多側支,因此能從根本上增強大腦的功能。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10年後差距竟然這麼大

美國一個“零時運動專案”也得出這樣的結論:

“每天到校後先鍛鍊後上課的孩子,注意力更集中,情緒更穩定,學習效果是不運動的孩子的2倍。”

也許有些孩子會抱怨運動很累很苦,不如安安靜靜坐下來看書。

但運動帶來的,遠不止強身健體那麼簡單,也許不是立竿見影,但卻潛移默化帶來意想不到的能量。

身邊就有一個學霸。

從中學開始認識他,就常常看到他在籃球場跳躍、投籃的身影。

即便週末或寒暑假,也見他拉著班上其他男生一起去戶外運動。

別人想著拼命努力學習趕超,他卻我行我素,從不覺得運動是浪費時間,反倒覺得:

“運動不僅能讓自己出汗減輕身體上的負擔,還能幫助自己‘發洩’掉不良情緒。打完球后學習,精神狀態更好。”

後來,他也順利考上了985,如今在世界五百強上班,偶爾還在朋友圈刷到他健身的動態。

的確,大多數學習好的孩子,都熱愛運動,擅長體育。

運動不僅給身體帶來滿滿的活力,還能鍛鍊一個人的耐挫力、競爭意識、團隊合作、人際交往技巧。

喜歡跑跑跳跳的孩子,個性總會更加陽光,看待事物的視角也相對更積極正面。

這是父母花千金萬金都無法換來的寶貴財富。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10年後差距竟然這麼大

英國青少年體育信託會執行長約翰·斯蒂爾說:

“如果我們不開發身體機能,智力容易產生‘天花板效應’。體育不應該被看做是學習的附屬物,它是學生教育的一部分。”

一個能夠適應未來,身心健康的孩子,光懂得學習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會運動,愛運動,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簡單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有天分才能,而是懂得從運動開始引導他:

1、尊重孩子,讓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案

只要有心,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可以鍛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但不是由父母主導,而是給孩子儘可能自由、豐富的選擇。

畢竟每一個孩子喜歡的,擅長的都不一樣,有人天生和水有緣,喜歡游泳;有人則更喜歡在綠茵場上,馳騁流汗。

所以,鼓勵孩子多接觸,多嘗試,看看他喜歡什麼型別的專案。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10年後差距竟然這麼大

一旦他有自己的選擇,也請尊重他,並用自己的方式支援他有機會上升和發展。

別小看運動對孩子天生的吸引力。

只要孩子選對了,他喜歡,自然能在這一片運動小天地中,闖蕩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2、結合孩子的身體特點,不操之過急

運動能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這無可厚非。

但有些父母恰恰走了極端,在孩子時機未到的時候,過早安排他體育鍛煉。

為此,著名兒科教授鮑秀蘭提醒父母培養孩子運動時,要遵循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

比如一般4~5歲才練習跳舞,5~7歲再學習跆拳道,至於正兒八經的游泳鍛鍊,也等孩子4歲以後再考慮。

這是因為在孩子肌肉、韌帶組織沒發育好、沒能力保護骨骼前,過早讓孩子運動反倒會傷害他的身體。

特別是現在中小學對體育有一定的分數要求,即便父母想讓孩子運動,也不能操之過急。

只有確保孩子安全了,運動才能發揮真正的效用。

3、父母以身作則,陪孩子一起運動

試想一下,一個整天癱在沙發上刷手機,整天一動不動的父母,能帶得動孩子嗎?

斷然不能。

想引導孩子喜歡運動,父母應該自己先做好示範,甚至主動帶動孩子,讓他看到動起來的好處。

週末全家有空的話,大家可以一起去爬爬山,或打打球。

運動之餘,不僅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讓他感受到父母陪伴的溫暖。

還能結合實際情況,以過來人的姿態教會孩子如何面對生活、克服困難,練就他的心理韌性。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10年後差距竟然這麼大

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說:

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為和表現,決定了孩子的發展傾向。

父母認真對待運動這件事,主動帶領孩子積極參與,孩子才能有樣學樣,願意花時間在運動上。

教育專家唐江澎表示:

“良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身運動的人、負責任的人、解決問題的人、優雅的人,讓孩子擁有健全而優秀的個性。”

孩子運不運動,關係到的是他的一生。

當他邁開那一步,盡情釋放心裡的壓力,流出滿頭大汗時,看世界的眼光也會變得不一樣。

別讓書桌限制他的天地,也別讓手機、一切娛樂的東西固化他的思想。

他們本就擁有無限可能。

只需要父母在前面推一推,讓運動的習慣陪伴他接下來的人生路。

相信,愛上運動的他,終究能收穫汗水帶來的饋贈和祝福。

作者

| 哎呀媽,高校教育心理學教師,高階家庭教育指導師,願用自己的心和筆,開啟孩子們的心靈世界。

主播

| 常浩,杭州電臺知名主播,微博:西湖之聲常浩。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