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孩子喜歡拿他人物品?家長莫驚慌,對症下藥全解決

2022-04-07由 津心教育 發表于 母嬰

家長信箱後臺有一位家長來信:

孩子4歲了,最近孩子從幼兒園回來,總是會帶上一些陌生的玩具,有時候是小積木,有時候是拼圖……問他怎麼回事,他承認是其他小朋友的。而且不光是“偷拿”玩具,孩子還會不經同意,把家裡的錢拿出去買喜歡的東西。

面對這個問題,家長很苦惱,感嘆“才這麼小,就會偷東西,長大了還得了!”

孩子喜歡拿他人物品?家長莫驚慌,對症下藥全解決

其實,未經他人同意,私自拿東西拿錢的行為經常會在3-6歲孩子的身上出現。

但這樣的行為並不是“偷”!我要提醒各位爸爸媽媽的是,千萬不要一時衝動就給孩子貼上了“小偷”的標籤。

因為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具備偷的概念,如果家長輕易給孩子貼上“偷”的標籤,那麼孩子就很容易產生心理暗示

,長此以往,自尊心會受到打擊,並且會產生自我懷疑。

簡單來說,未經允許拿別人東西在大人眼裡是“偷”,而對於3-6歲的孩子來說,這只是大腦做出“想要”的想法之後,神經直接產生的行為反射而已。

這時,孩子常常分不清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會誤以為“我喜歡,我還沒有玩夠,我就能直接拿走。”這是孩子

心理發展水平的侷限性

所導致的。

孩子喜歡拿他人物品?家長莫驚慌,對症下藥全解決

不過,雖然孩子在主觀上沒有偷的故意,但這並不意味著當孩子發生不問自取行為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可以坐視不管。因為不問自取也能從側面反映出

孩子缺乏健全的物權意識和金錢觀念

。(喜歡的東西就想據為己有,是邊界感不清的典型表現)如果家長不借此機會引導孩子,也會影響孩子的同伴交往。

為什麼孩子會缺乏物權界限感?

孩子物權意識的缺乏與父母強迫分享的行為有關

。長期被迫分享的孩子,他的界限感是模糊的。如果他是受害方,他從哭鬧最後獲得了玩具的小朋友身上很可能學會了兩件事情:

一是“我的東西別人可以搶奪,那麼別人的東西我也可以搶奪”;

二是“只要我哭鬧得足夠久,我就能得到我想要的東西。”

擁有這種意識的孩子,長大以後在人際關係中很容易入侵到他人的領域,搶奪他人的東西。這樣一個界限感不明,有入侵意識的人,顯然更容易和別人發生衝突。

孩子喜歡拿他人物品?家長莫驚慌,對症下藥全解決

還有一類家長雖然沒有強迫孩子分享,但會

自作主張將孩子的玩具送給其他孩子

,比如過年的時候,親戚家的孩子來到家中,喜歡上了孩子的某樣玩具,父母為了“面子”問題,擅自做主將孩子的玩具送出去。家長的這種行為也會破壞孩子的物權意識,導致孩子亂拿別人的東西。

如何糾正孩子不問自取的行為?

滿足孩子合理的物質需求

過度嚴苛或者過度溺愛

都無法使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對於孩子的物質需求,父母要把握好“度”,合理的滿足孩子需求。

當孩子非常喜歡某件物品時,我們不要急於否決,先聽聽孩子的購買理由,若孩子真的需要,我們則要滿足孩子;若是不必要購買,也要耐心的跟孩子說明理由。

孩子喜歡拿他人物品?家長莫驚慌,對症下藥全解決

一味的限制或縱容孩子,只會讓孩子養成不正確的金錢觀念,透過極端的方法獲得想要的物品,比如不經過你的同意就拿你的錢去買自己想要的玩具。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物品歸屬觀念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物權歸屬觀念,可

將家裡的物品按照物品所屬分門別類

,跟孩子說清楚,什麼是爺爺奶奶的,什麼是爸爸的,什麼是媽媽的,什麼是他的。

明確告訴孩子”這些東西是屬於他的,他有物品的所屬權和處置權。“並要用實際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他是真的擁有這些,不要自作主張或逼迫孩子分享屬於他的物品。

如當別的小朋友來家裡做客時,喜歡上了孩子的某樣玩具,家長千萬不要擅自做主將他的玩具送給小朋友,這不僅會讓孩子認為他的東西別人可以搶奪,別人的東西他也可以搶奪,而且還會破壞孩子原有的物權意識。

媽媽應先徵詢孩子的意見,可溫和的跟孩子說:“這是屬於你的玩具,你自己做決定要不要分享,你可以選擇與小朋友分享,這樣小朋友會感謝你;你也可以不分享,只是以後小朋友也會不願意和你分享。”讓孩子清楚分享及不分享的結果,若孩子還是不願意分享,也不要強迫他,尊重孩子的決定。

孩子喜歡拿他人物品?家長莫驚慌,對症下藥全解決

指出孩子錯誤行為,引導糾正

家長應明確告訴孩子,這個行為是不好的行為,這個玩具是屬於幼兒園的,是給所有小朋友共同玩的,拿回家,其他小朋友就沒有玩具玩了。如果你真的喜歡這個玩具,要先徵求老師的意見,跟老師說:“老師,我真的很喜歡這個玩具,我今天晚上可以借回去玩嗎?明天早上再拿回來。”如此,孩子便會知道拿幼兒園或小朋友的玩具前,要獲得他們的同意才可以拿。

家長也可提前與老師溝通好,說明情況,這樣孩子還玩具時,老師能肯定孩子知錯就改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父母也可陪伴孩子把玩具還回去,讓孩子知道無論何時,爸爸媽媽都會陪伴在他身邊,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不會因做錯事,害怕指責而選擇逃避。

讓孩子體驗金錢的來之不易,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另外,孩子“偷拿”錢的行為除了缺乏物權意識以外,也是缺乏金錢觀念的表現。那麼金錢觀念應該如何建立?

父母可在日常生活點滴中,讓孩子知道錢從何而來,明白需要付出辛苦的勞動才能賺取。比如讓孩子

透過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來賺取零花錢

,讓孩子明白要透過自己的勞動才能獲取金錢,知道金錢是來之不易的。

孩子喜歡拿他人物品?家長莫驚慌,對症下藥全解決

若是允許,父母也可

帶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參觀

,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只有在這裡認真工作、付出勞動,才能給他買喜歡的玩具、美味的食物和漂亮的衣服,孩子才會更加珍惜,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而不是隨意揮霍。

在孩子物權意識和金錢觀念的養成階段,總會有這樣的小意外出現,這也是家長教育孩子的契機,當孩子拿了他人的物品時,要及時瞭解原因,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不經別人同意拿別人東西會給物品的主人帶來煩惱,是不好的行為,引導孩子主動歸還物品,幫助孩子養成不隨意拿他人東西的良好習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