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心理方式教育:與孩子形象打交道,體驗心理成長“5、4、3”

2022-03-08由 心理與工作 發表于 母嬰

心理方式教育:與孩子形象打交道,體驗心理成長“5、4、3”

昨天寫家庭教育本質在於家庭,在於心理,在於關係,在於發揮適應環境的次級控制作用,也就是改變自己再教育孩子。

都是老生常談的內容,兩種教育模式,心理不同於道理,不用道理方式而用心理方式,人對世界對,不過具體如何操作呢?

首先認知上跳出來,打破潛意識,搞明白心理本質是什麼?

心理方式講間接緩慢,講示弱引導,講共情關係,講體驗。心理不是知識,聽再多講座知識沒用,梨子滋味如何要嘗試。心理不是道理,道聽途說沒用,要自己做到再要求別人。

心理是腦的機能,顏色聲音方位知覺,都是大腦產物,看到的孩子都是頭腦中想象出的孩子,與形象打交道,比如孩子成績一般因為偶爾考好就認為能考985,明明學習不好卻認為聰明就是不學。

負面認知則是三個不合理信念,絕對化之好蛋,物化孩子,只能學習不能玩,學習就得學好不能差,高考復讀生,學英語故事。過分概括化之壞蛋笨蛋,考試差就批評掃大街,頂嘴就是逆子。災難化之完蛋,從小挫折看到八十悲慘,血壓高要嚇死。

體驗,打手,紙動,牛拉車車不動,知了猴空殼,世界是大腦創造出來的,出現在大腦中。

現實中容易固執認知,別人的錯,自己的對,三個思維誤區。這是困難所在。

對策:認知真實孩子,皮格馬利翁期待效應,積極歸因積極關注積極行動,寫陽光日記,寫便條,寫陪伴日記。

其次就是思考,心理成長如何落地?

無知、自知、覺察、習慣。心理健康就是自知之明,是跳出來固執思維,是知道,突破5個侷限。覺察則是當下意識到並做到,察言觀色會意,看到孩子情緒且知道後面需要,消防通道意識,安全意識,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專打不長眼的,依戀理論拼媽,覺察有文化傳承,有長期素因影響,如擠牙膏、喝牛奶、摳鼻子,口頭禪,開車習慣。

接受5個自我侷限,打破關係自戀,自知,為覺察打基礎。

判斷4個心理狀態,死的,異常,不健康,健康,用訴求表達方式,合理應對:不說、順著、心理、道理。如沒做飯。

管理3個情緒階段,事前溝通三原則,感性理性自主性,關係先行、預案為主、最差情形,舉例忘記飯卡,孩子拖拉作業,初中生不參加比賽、高考復讀焦慮家長,底線思維。

事中應對三狀態,不正常、有情緒、很健康,讓別人難受、讓自己難受、讓大家舒服,先判斷再應對,舉例回家孩子打遊戲,孩子告老師、世博園小導遊等。延遲思維,暫停思維。

事後幫助三句話,需要什麼、需要我做什麼、還有什麼好辦法,情緒監控記錄、陽光日記、寫便條、抄詩經,丟車子踩車頂孩子惹事擦屁股,3*8=25如何幫助,初中媽媽幫助孩子學數學,自主性、成就感、目標。有效思維。

家庭教育落地不容易,接受與人打交道是與頭腦中形象打交道,為此做好自我心理成長,接受侷限,識別心態,全過程管理情緒,陽光心態處理親子關係,用技能訓練保證教育落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