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孩子口音嚴重,需要系統學習普通話或做語言矯正嗎?

2022-02-09由 語言矯正領跑者 發表于 母嬰

我國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區人民平時說的方言也是千差萬別。前兩年有一段時間受到關注的浙江沿海地區的方言,就是這樣的特點。哪怕兩座城市只隔著不到100公里,互相聽不懂對方說話的現象也是存在的。

孩子口音嚴重,需要系統學習普通話或做語言矯正嗎?

連掌握同一種官話的不同城市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說相距千里的南北方了。很多人覺得粵語、閩南語根本就聽不懂,其實當地很多老人在聽到北方話時也是這樣的感受。據說,福建、廣東一些地區的老人仍然停留在只能聽懂一小部分普通話,也一點不會說的地步。

所以有人很詫異:普通話推廣這麼多年了,怎麼還有這種事情發生呢?問題在於當我們和同鄉人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時,根本就用不上普通話,用共同的方言聊天是沒有障礙的,況且不是所有人都接受過高等教育。

一些和大城市相比相對落後的小城裡,孩子在課堂上用方言回答問題的情況也不算少見。一些父母就有些擔心:自己的普通話不合格,害怕孩子從小就在方言環境中長大,要是把

口音中一些錯誤的發音方式固化

下來,成大舌頭了怎麼辦呢?

孩子口音嚴重,需要系統學習普通話或做語言矯正嗎?

口音需要強行改變嗎?

隨著全國各地的交通愈發便利,互相遠離哪怕兩千公里都能透過各種方式進行交流。但由於方言的限制,也許一些溝通不能順利進行,所以普通話的橫空出世就極大地解決了交流困難的問題。直到千禧年後,各種普通話培訓機構應運而生。

其實,只要接受過學校教育的孩子基本上都能掌握普通話,也許還會帶有方言的影子,但已經不耽誤和他人進行社交了。我們小時候也都是生長在方言環境中,長大後依然能用普通話交流。

但是,每個地區的方言自有其語音、語義和語法的特殊性。我們最熟悉的當屬粵語,粵語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和普通話有著極大的區別,有些當地人即使在發音上趨近於普通話,但一些固化的表達方式卻還是會時不時地出現。

一直沉浸於方言環境中,嬰幼兒需要從小就矯正其口音嗎?在我們看來,單一方言語境並不會對孩子的語言發育造成明顯的不良影響,方言中的發音也不能算是構音障礙的表現,更多的是符合本地風俗習慣的表達方式。

如果

強行糾正孩子的話,有可能造成孩子語言邏輯的混亂

,反而對語言習得弊大於利。我們不如先不去糾正孩子,因為進入學校學習後,普通話的學習是順其自然的,幼兒時期的過多幹預只能適得其反。

孩子口音嚴重,需要系統學習普通話或做語言矯正嗎?

方言和構音障礙的區別是什麼?

構音障礙是指由於生理或發育性因素,與語言相關的肌肉麻痺、收縮力減弱或運動不協調導致的發音不準、口齒不清。很多方言中的發音看起來應該就是構音障礙的表現,但二者的區別為是否摻雜了地域性和風俗習慣。

方言中的很多發音,比如西北地區的鼻音問題、嶺南地區的齒音字和兒化音,單拿出來都可以算構音障礙的症狀。可是,在一個特定地區裡,這些發音就不能算是語言問題了,而是大家共同接受的習俗化的發音了。

孩子常說方言是否有發音問題,是否需要語言矯正,其實有兩個判定的依據:一是發音是否符合現行的普通話發音準則,二是疑似構音障礙的發音是否符合個體所處方言區的風俗習慣。如果二者衝突,第一條一般要服從於第二條。

普通話的普及絕對是好事,它大大地提高了人與人交流的效率,也為人們樹立了一個語言表達的共同準則。但是,爸爸媽媽不能迷信於普通話的正確和方言的錯誤,而是應該分開看,況且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普通話和方言的區別他們早早就會發現了。

雖然大多數人的普通話並不標準,但只要不阻礙社交,就沒有大問題。家中曾經有構音障礙兒童的家庭應該會發現,所謂的大舌頭其實和單一方言語境關係不大,而是和多方言語境相關。

孩子口音嚴重,需要系統學習普通話或做語言矯正嗎?

每種方言都有不同的發音特色,摻和在一起就會讓寶寶的發音混亂,唇齒喉舌的位置不知道怎麼擺。當父母二人來自相隔較遠的方言區時,小編建議要以普通話作為家庭通用語言,否則就容易把大舌頭的鍋甩給方言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