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2022-02-08由 紅紅說育兒 發表于 母嬰

小孩子好動,無論是正在學走路還是已經會跑了,摔跤都是難免的事情,而在孩子摔跤時,父母家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決定了孩子看待事物的方法。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第一種:視而不見型

洋洋是個愛哭鬼,一不小心就掉金豆豆,因為他太小氣了,因此,在幼兒園裡也沒有好朋友,總是一個人玩,每次去幼兒園都要在幼兒園門口和爺爺上演一場生死離別的大戲。

老師覺得很奇怪,按理來說,洋洋今年都4歲了,也不是班裡最小的孩子,就算再不適應,也不應該這麼愛哭啊?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直到老師發現了一個秘密:

原來,洋洋的爸爸媽媽都很忙,洋洋出生之後大都是爺爺奶奶在帶。洋洋小時候非常頑皮,尤其是會走路以後,幾乎沒有一刻鐘是安安靜靜的,整天爬高走低,把爺爺奶奶折騰得夠嗆。

這麼好動的孩子,摔跤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而就是洋洋摔跤後,爺爺的舉動導致了洋洋愛哭的性格。

這天,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洋洋在跑步時摔了一跤,他疼得直掉淚,老師和爺爺一起趕到他面前,爺爺一把拉過洋洋,看了一眼他的膝蓋,就大聲說:“

沒事,不疼。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洋洋看看爺爺,哭得更厲害了,結果爺爺還是那句:“

不疼,沒事

。”洋洋也不說話,只是眼淚吧嗒吧嗒成串地掉下來。

最後,還是老師摸摸洋洋的小腦袋,又給他摸了摸膝蓋:“

磕疼了吧?可憐的小洋洋,老師給呼呼就好了。

沒想到,就是這樣簡單的幾句話,洋洋反而不哭了,連爺爺都覺得很奇怪。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離園前,老師告訴洋洋爺爺:“

孩子本身就有點膽小又敏感,我們覺得沒什麼,在孩子那裡就是大問題,您和家人要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這樣他就不會只是哭,而不說話了。”

其實,孩子摔跤後哭,除了摔疼,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得到一點關心和認同:我摔疼了,我心裡有點委屈,最愛的家人卻一直說不疼,對我的委屈視而不見。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這樣一來,孩子除了哭,似乎真的沒有其他好辦法。他要的,只是家人給呼呼,告訴他:知道你摔疼了,可憐的孩子。

而很多時候,我們剛好忽略了這一點。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第二種:嚴厲過頭型

有的家長對待孩子,尤其是爸爸對待兒子,一不小心就會嚴厲過頭,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大都膽小怯懦。

斌斌就是這樣一個膽小怯懦的孩子,他有時候膽小又倔強得讓人心疼。

斌斌有一個非常嚴厲的爸爸,他總是說:“

男孩子就應該堅強些,哭哭啼啼是女孩子的表現。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斌斌的媽媽身體不太好,一般戶外活動都是爸爸帶他去進行,斌斌和所有小男孩一樣對所有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他也會和小朋友一起比賽騎兒童腳踏車,也會和小朋友們踢球。

一群小傢伙玩鬧,摔跤跌跟頭在所難免,別的小夥伴哭著窩在媽媽懷裡求安慰時,斌斌卻被爸爸拉到一邊訓話:“

不許哭!你是男子漢,男子漢哭什麼哭?把眼淚擦了!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如果斌斌不照做,爸爸就會很生氣,認為他是不聽話。

漸漸地,斌斌養成了倔脾氣,即使眼淚在眼眶裡打滾,他也不落淚。

一開始,老師並沒有發現斌斌的不同,直到他在又一次入園時,因為含了一包淚花,被爸爸訓:“

不許哭,男子漢哭什麼?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原來,斌斌出家門時摔了一跤,心裡特別委屈,不但沒有得到爸爸安慰,反而被訓斥了。

老師和斌斌爸爸談了一次話:“

男子漢是以後的事,他才3歲,離男子漢還早,哭泣是他的權利。你希望他成才是好事,但是不要操之過急,有話和他好好說,他很懂事,會聽的。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小孩子的心理很敏感,他只需要透過家人的說話語氣就能判斷家人心情的好壞。

可是,要知道,哭能停止,眼淚也能停止,可是悲傷不會,悲傷只會被深深地埋在心底。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小的時候得到的理解越多,小孩子的包容理解能力就會越好,他得到的愛和安全感越多,以後的自信心和抗壓能力就會越好。

因此,在孩子摔跤受委屈哭時,不要急著訓他,安慰理解才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第三種:歸罪他人型

這一種情況最容易出現在隔輩當中,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孫子時最常見:

廣場上,小朋友在玩耍時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哇哇大哭起來,身後的奶奶一把將孩子抱起,一邊心疼地給孩子拍灰,一邊在孩子摔倒的地上跺兩腳:

“都是這塊地不好,害咱們寶貝摔跤了,奶奶跺它幾腳,它就不敢再害咱們寶貝了!”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更有甚者是這麼說的:“

哼,都是這XX不好,害寶貝摔跤,爺爺/奶奶明天拿把鋤頭/錘子來,把它挖了/敲碎了,看它還敢不敢再害人!”

孩子不哭了,也明白了:

原來摔跤不是因為我自己不小心,而是因為地不平/有石子,都是別人的錯,跟我沒有關係啊!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這樣的孩子很容易成為小霸王,因為,錯誤都是別人,我一點也沒有不對的地方。比如,搶東西是因為我想玩;起衝突是因為他不讓著我……

小孩子是最聰明最敏感的人了,他會根據從大人那裡得到的知識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從而形成完整的人格和世界觀。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別看摔跤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孩子會從父母的反應裡得到不同的反饋:

“不疼”的孩子學會了無視,“不許哭”的孩子變得冷漠,“地不好”的孩子學會了迴避。

孩子摔跤,“不疼”“不許哭”“地不好”都不對,聰明媽媽這麼做

孩子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更多時候,父母需要蹲下來,站在孩子的高度,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事情,也許這樣,孩子才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真正的包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