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小孩子與別人發生衝突,家長該怎麼做?

2022-01-10由 傑妮育兒 發表于 母嬰

近年類似的事件頻發:北京一初中男生跳樓自殺。這個男生成績排在年級前五,在同學和老師眼中學習好又聽話,只因為在學校和同學玩“抬人遊戲”時,不慎同學摔倒受傷,他和另一個調皮的男孩一同被老師罰站寫檢討,並通報家長,回家後就從17樓跳下來。

小孩子與別人發生衝突,家長該怎麼做?

我們不禁在想,這些孩子怎麼了?是抗挫能力差?還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細細分析,這些孩子其實更多的是缺乏社會能力。社會能力就是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成功。

我們需要明確問題的所在:

1

當你的孩子抱怨,強求或者苦惱的時候,你會怎麼辦?

2

當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孩子或者搶走了其他孩子的玩具時,你會如何反應?

3

當你的孩子不聽話或者不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時,你會怎麼說?

有時候你可能會給孩子示範或者教給孩子更容易讓人接受的行為,有時候你會選擇不理睬,有時候你可能會直接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甚至會給孩子解釋原因。

就比如以下的對話:

媽媽:兒子,老師告訴我你又和小朋友搶玩具了,你為什麼要那麼做?兒子:因為輪到我玩了。媽媽:應該要麼一起玩,要麼輪流玩,搶可不好。兒子:可吸鐵石是我的!媽媽:你要學會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如果你不想分享,那就不要把玩具帶到幼兒園去,喬喬很生氣,不想再和你做朋友了。兒子:但是媽媽,他不願意把吸鐵石還給我。媽媽:你不能隨便搶東西,如果他對你這麼做,你會願意嗎?兒子:不願意媽媽:明天跟他說對不起。

......

如果你是孩子你有什麼感受?媽媽太注重教給孩子“分享”這種能力了,她一個人完成了所有的思考和談話。而大多數時候,說教、嘮叨、建議都不管用。原因很簡單:我們在替孩子思考。我們剝奪了孩子思考的機會。

明確了教育孩子的問題所在,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思考問題,我們可以運用“我能解決問題”對話法來教會孩子怎麼做,而不是替他做。

小孩子與別人發生衝突,家長該怎麼做?

就上面“分享”的案例,如果換成“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會有怎樣的不同呢?

解決問題的方法

媽媽:兒子,老師告訴我你又搶玩具了,告訴我怎麼回事?(媽媽幫助孩子認識問題)兒子:喬拿了我的吸鐵石,不肯還給我。媽媽:你當時為什麼一定要拿回來?兒子:因為他已經玩了很長時間了。(媽媽瞭解到一些情況)媽媽:你那樣搶玩具,你覺得喬會有什麼感覺?(媽媽幫助孩子考慮其他孩子的感受)兒子:很生氣,但我不在乎,因為吸鐵石是我的。媽媽:你搶吸鐵石的時候,喬做了什麼?(媽媽幫助孩子思考行為的後果)兒子:他打我。媽媽:那你有什麼感覺?(媽媽幫助孩子思考自己的感受)兒子:生氣媽媽:你生氣,你的朋友也生氣,並且他打了你,你能想一個你們倆都不生氣,而喬也不會打你的方法拿回玩具嗎?兒子:我可以請他給我。媽媽:那樣的話,可能會發生什麼呢?(媽媽指導孩子思考正面的解決辦法會產生的後果)兒子:他會說不媽媽:他可能會說不,你還能想到什麼別的辦法拿回玩具嗎?(繼續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問題上,媽媽鼓勵他想出更多的解決辦法)兒子:我可以讓他玩我的玩具汽車媽媽:好主意,你想到了兩種方法上面談話:媽媽沒有用她認為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他沒有告訴兒子要分享,也沒有向兒子解釋他為什麼搶玩具。媽媽已經將為什麼搶玩具的重點關注到如何解決問題上來了。媽媽幫助兒子思考了他自己及其他人的感受,他的行為的後果以及其他的做法,媽媽是在教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

這就是:“我能解決問題”對話法。透過提問而不是告知,透過啟發而不是評判。

注意重點是:不是教孩子思考什麼或者做什麼,而是教孩子如何思考。從而讓他們能自己決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那樣做。即使非常小的孩子也能學會解決自己遇到的人際問題。

小孩子與別人發生衝突,家長該怎麼做?

解決問題法需要以下三方面來奠定基礎

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

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很重要。是幫助孩子在解決日常問題時養成考慮他人感受的習慣。當你摔了一跤,老公安慰你說:“沒事,沒事”。你聽了後有什麼想法和感受?你肯定會覺得他沒有看到你痛苦和難受,不理解不體貼你,所以你可能更生他的氣。孩子也一樣。但我們父母經常會忽略孩子的感受。我們會對孩子說:男孩子,要勇敢一些,摔一跤沒事的,不要哭……當我們日復一日這樣忽略孩子感受時,孩子也學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這種障礙就會一直延續到他們成年以後的生活中。理解他人感受的方法有:

1.看圖遊戲

陪孩子看圖片或者動畫片的時候要經常問孩子,圖片中的人是什麼感受,電視裡的人是什麼感受?當電視裡的人被欺負時,是什麼感受和心情?比如這是一張開心的臉還是傷心的臉。看電視,也可以問:那個男孩在笑,他有什麼感覺?你怎麼知道他開心?為什麼會生氣,發生了什麼事讓他生氣?

2.理解他人的感受

在生活中教孩子觀察他人的感受,讓孩子能夠識別開心,傷心,生氣,沮喪等情感類詞彙。

3.討論感受

當你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在某些地方停下來,讓孩子猜一下故事中的某個任務的感受,問問孩子是怎麼知道的?無論怎樣的故事情節,都可以花點時間和孩子討論書中每個人物的感受。和孩子討論他自己以及別人的感受,而不是評判孩子的感受。 二·

尋找多種解決方法

這步將幫助你的孩子明白,解決一個問題不止有一種辦法,他們尤其會受到鼓勵,對每天遇到的人際問題儘可能多地想出不同解決辦法來,這會幫助他們形成一個思考的過程:不止有一種辦法,我不一定非得要用我想到的第一種辦法,或者這麼快就放棄。

1

.找辦

法遊戲:讓孩子不斷提出解決辦法

孩子們通常認為一個問題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因此,開始的時候,當他們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而你要求不同的辦法時,他們可能會認為他們的第一個回答是“錯誤”的。但你的孩子想出第一個辦法時,你要認可他的想法,不管是他們認為錯誤的還是他們想的第一個回答確實是錯誤的,你都可以接著問:這是一種辦法,現在,這個遊戲的目的是想出很多不同的辦法。然後再問第三個解決辦法。比如:孩子說:告訴他爸爸或者告訴他媽媽。(這實質上是相同的辦法)你可問:你們能想出一個與告訴某人不同的辦法嗎?這樣做的目的是:促發他的思考能力,不侷限於固定化思維模式。

2.角色扮演和玩偶遊戲

家長可以和孩子玩解決問題的角色扮演遊戲,或者還原白天發生過的事情。你可以用玩偶表演很多不同的問題情境,讓孩子練習思考多種解決辦法。以鼓勵羞怯或者抗拒的孩子思考不同的解決辦法。 三

預估解決辦法的後果

僅僅有解決辦法是不夠的,孩子們還要學會考慮後果。這一步對你的孩子現在以及以後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在我們當今社會中,那些對自己和別人相處時出現的問題一再做出麻木,殘忍或者破壞性反應的人,還沒有養成在行動之前考慮後果的習慣。如果經常做這個考慮後果的遊戲,則能更好地運用合理,負責任的方式來處理日常衝突。

1.考慮事情的先後順序(因果思考的步驟)

“如果…。可能會發生什麼“的遊戲來複習順序的概念。如果你整晚不睡覺,可能會發生什麼。如果一個人從來不刷牙,會發生什麼。如果一個孩子只吃垃圾食品,可能會發生什麼。注意:這個只是在事情發生前做的遊戲,要有這樣的基礎。等到事情發生時,再說,孩子那時在情緒中,就不一定會聽你的。

2.

考慮人際交往的後果

你把她推開,她可能會怎樣?

3.

解決辦法和後果

問題:他有一個玩具,她想玩,她怎樣才能玩到他的玩具呢?首先讓孩子想一個解決辦法。然後讓孩子想出一個可能的後果。她可以踢他——-他會哭她可以開口要——-他會給她她可以用蠟筆交換——他會交換她可以搶——-他會搶回來

4.

處理不合意的解決辦法

如果你的孩子提出的解決辦法不合適或者令人不快,你可以讓他們重新評價一下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那麼做,他會有什麼感覺?如果你那麼做,還可能會發生什麼?你可以做點什麼不同的事情,避免出現那樣的情況?

小孩子與別人發生衝突,家長該怎麼做?

有了這些思考技巧,你的孩子不需要你告訴他們該思考什麼,而是他們自己知道如何思考————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這才是真正最關鍵的,會使你的孩子受益終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