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孔融讓梨

2021-11-24由 橙哲學堂 發表于 母嬰

中國歷史上,儒學作為中國文化的主導學派,站在文化C位很長一段時間。

創始人孔子成為一個超級大IP,他的第20世孫大家也都很熟悉了。對,就是“孔融讓梨”的主人翁孔融。

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孔融讓梨

四歲的他因為讓了一個梨在東漢末年上了熱搜,此後霸屏待了近2000年。

《三字經》裡講:“融四歲,能讓梨”,指孔融小時候就知道把大個的梨給哥哥吃的故事。

發展到今天,“孔融讓梨”這個詞就用歪了。家長們都用這個典故來教育家裡的老大要讓著小的了。

最近的綜藝節目《少年說》裡有一個叫崔兢的女孩曾經聲淚俱下,父親對她妹妹有不合理的偏愛。崔兢有一個小自己孩子六歲的妹妹,特別喜歡主動招惹她。每次她想教育妹妹,妹妹都會去找父親告狀,但每次父親不關心事情的真相,他只會教訓崔兢。

然而臺下的父親卻對這一切置若罔聞,沉浸在自己的邏輯裡:“你也學過孔融讓梨這個成語吧,古人還知道以大讓小呢,你比妹妹大6歲,不需要我再來教你了吧?”

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孔融讓梨

大概邏輯是這樣的:孔融這麼小就知道把梨讓給哥哥了,你這麼大了還不知道讓著弟弟妹妹麼?

就這麼一句話,就這樣一個簡單粗暴的教育理念,讓有的孩子充滿了陰影,長大了也無法擺脫被強迫和剝奪的過去。

今天,我就是揭露孔融讓梨這個騙局!

1、被迫“讓”和主動“分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奇葩說最近有個辯題:父母該不該教育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

很雞賊的是,正方贏了。

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孔融讓梨

但只要仔細琢磨,就會發現正方是偷換了概念,把“讓”換成了“分享”。

分享是share,讓,難道你要翻譯成make?let?

都不對吧,這個字在中文語境中,是完全放棄自己的權利,把原本自己的支配權也好、所有權也好,完完全全地轉給另外一個人。

和別人分享快樂,你會得到雙倍的快樂。

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孔融讓梨

把幸福給別人,你的幸福就沒了……

“讓”,一種中國特有的文化,是建立在對物權的完全漠視之上的。

你的糖果,你的玩具,你對公平的渴望,甚至你的情感,都是應該放棄的東西。

離分享還差得遠呢!

“分享”讓孩子有了清晰的邊界感、充分的尊嚴感、社會幸福感。

“讓”使孩子感到困惑和困惑,不敢面對自己的需要,被迫承受社會壓力。

混淆這兩個概念是非常危險的。

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孔融讓梨

2、“讓文化”的背後是規則的缺失

為什麼這麼多家長對“讓文化”高度推崇?

《奇葩說》裡有辯手也說了:因為懶!

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想玩同一個玩具呢?

兄弟姐妹吵架請大人來定案怎麼辦?

親戚朋友之間因為自己孩子抹不開面子怎麼辦?

一讓解千愁!

只要孩子們願意讓路,大人的世界一下子就乾淨了。

這不是教育,相反,是逃避教育的責任。

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讓成年人以犧牲孩子為代價,輕鬆獲得“受過良好教育”的滿足感。

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孔融讓梨

3、孩子付出的是什麼?

在他們的小世界裡,一個蛋糕一個娃娃,堪比爸爸的勞力士,媽媽的愛馬仕!

如果沒有爸爸媽媽也能做到對自己的閨蜜基友如此我們慷慨,覺得“不就是這樣一塊表嘛”,“不就是作為一個包嘛”,才有進行資格對孩子說“不就是一個玩具嘛”。

更糟糕的是,孩子們對世界公平的想象還沒有建立起來就已經崩潰了。

他們看到的是,“好孩子”總是受苦受委屈,“壞孩子”總是得到他們想要的一切。

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孔融讓梨

在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中,令人啼笑皆非的規則問題比比皆是,最後他們都用一個人情去糊弄。

大孩子讓位給小孩子,他們的孩子讓位給別人的孩子,也就是說,似乎有規則,但事實上,他們是在踐踏規則。

成年人不考慮規則的合理性,拒絕努力捍衛規則的公平性。

也許就是有人自己要說,好好好,別的我都同意,可是老二更弱小,教大孩子讓著小孩子也沒錯吧?

薛兆豐的答覆如下:

你不需要教,因為沒必要。

老大憨厚,老二機靈,這是一種天然的平衡。

事實上,在我國,從小就教育大哥、大姐的家庭,往往更容易出差錯。

大家想想“扶弟魔”是怎樣養成的?

請記得,孩子要先做一個孩子,才會慢慢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大人。

這裡是橙哲學堂,下期再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