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作業真的越多,孩子的學習就會越好嗎?拒絕超度學習和“暴力”作業。

2021-04-14由 一諾媽聊育兒 發表于 母嬰

在中國約5。24億的家庭中,擁有超過一億的小學在校生。超過七成的家長,每天下班後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間超過2個小時。

最近追了幾期《親愛的小課桌》親子節目,其中一個叫凱凱的7歲小男孩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而凱凱的媽媽,顯然也成為了很多家長的代表。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

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學校留的作業做完之後,媽媽還會單獨再給孩子留很多試卷和背誦。

在小課桌上,當別的孩子完成了學校留的作業後,都在快樂的玩耍。凱凱卻要在吃過飯後一個人去寫媽媽留的作業。

凱凱的作業:

老師佈置的:數學《100以內加法和減法》一張

語文:《第七單元練習卷》一張。

媽媽佈置:

語文:《黃岡100分衝刺卷》一張

數學:《黃岡100分衝刺卷》一張。

閱讀:兩篇閱讀。

在一個寒假裡,凱凱除了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之外,做了270份試卷,7本大題,50頁的自打卷,一共376張的試卷。

作業真的越多,孩子的學習就會越好嗎?拒絕超度學習和“暴力”作業。

你以為只是這點作業嗎?NO,還遠遠不夠。凱凱媽媽在節目中還說道:“發現偷懶了,加一張;錯三道題,加一張;遇到要求打勾的給打成圈圈,再加一張,直到做到仔細為止。”

就這樣,凱凱的媽媽還認為,自己給凱凱佈置的作業真的不多,說他親戚家的一個孩子,整個暑假一天都沒有休息。

像凱凱媽媽這樣的家長大有人在,在這些家長的眼裡:人生是分為兩個階段的,你如果要快樂的童年,那就沒有美好的未來;要想有一個好的未來,就沒有什麼快樂童年可言。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這是當代教育的現狀和慘狀。而這一切,也被很多的家長認為是理所應當。

作業真的越多,孩子的學習就會越好嗎?拒絕超度學習和“暴力”作業。

超度學習。

德國記憶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提出“超度學習理論”。

適度學習:剛剛能掌握知識後,即停止學習,其只是保持度從第4天開始急劇下降。

過度學習:在掌握知識後,繼續增加50%的學習量,其知識保持量顯著優於“適度學習”組。

超度學習:在掌握知識後,繼續增加100%的學習量,其知識保持量在4天后和“過度學習”組對比,並沒有顯著優勢。

就像節目中教育專家張敏所說的:如果孩子的學習超過了那個臨界點,開始了超度學習。那麼,他就不再只是單純的學習,而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體驗那種恐懼、厭煩、抗拒的感覺。

當孩子在每次學習時,都會伴隨著這種不好的感覺時,那麼他的學習效率一定不高,還會養成做作業拖拉的壞習慣,最重要的是,把對學習的興趣完全喪失掉了。

作業真的越多,孩子的學習就會越好嗎?拒絕超度學習和“暴力”作業。

拒絕“暴力作業”

“暴力作業”,在當代的教育裡,充斥在孩子的身邊。

凱凱媽媽的懲罰式作業,不光是家長會佈置,很多的老師也會採取這種簡單粗暴的措施。

比如一個單詞寫錯了,罰寫100遍;要求默寫課文段落,寫錯了幾個字,懲罰把整個段落再默寫10遍;數學定理這樣注重理解的題目,要求一字不差背過默寫,如果寫錯一個字,罰寫20遍定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對學生死記硬背方面譴責道:“學生的那種畸形的腦力勞動,不斷的背誦、死記硬背,會造成思維的惰性。那種只知記憶、背誦的學生,可能記住了很多東西,可是當需要他在記憶裡查詢出一條基本原理時,他腦子裡的一切東西都混雜成一團,以至於他在一項很基本的智力作業面前顯得束手無策。學生如果不會挑選最必要的東西去記憶,他也就不會思考。”

然而現實中,很多的家長和老師,卻把孩子能夠記住知識當做了智力,當做了孩子的全部學習內容。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在懲罰孩子寫作業時,已經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學習到知識這樣一個目的了,更多的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是對弱小的、無力反抗的孩子濫用的一種權威。

當孩子寫作業時提心吊膽,生怕寫錯一個字,第二天被老師懲罰再寫100遍甚至更多時,孩子是在為“不出錯”寫作業,而不是為了“學到”來寫作業了。孩子剛剛進入學習階段,就已經迷失了學習的方向。

作業真的越多,孩子的學習就會越好嗎?拒絕超度學習和“暴力”作業。

孩子玩耍的意義。

每天的時間是有限的,孩子上了一天的學,放學回來後如果把大量的甚至是除了吃飯睡覺之外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和刷題上,那麼註定會大大縮短或者根本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

很多家長的想法和凱凱媽媽的想法一樣,認為孩子玩是沒有意義的,是在浪費時間。因此把本應讓孩子玩耍的時間,拿來讓孩子做卷子刷題。

實際上,孩子的自主玩耍是最有意義的。孩子在玩耍中,能夠發展和鍛煉出他們的各種能力:

1、人際交往能力。

2、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3、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團隊分工、合作的能力。

5、領導力和執行力。

6、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而這些能力,才是奠定孩子未來一生的基礎。

作業真的越多,孩子的學習就會越好嗎?拒絕超度學習和“暴力”作業。

節目中,當孩子們做完作業後自由玩耍時,凱凱不和男孩子們一起玩,想加入到依依和希希兩個小女孩的遊戲當中。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和小朋友交往,採用嚇唬別人的方法,試圖引起兩個小女孩的注意。

只不過這種方法,顯然孩子們並不接受,在被對方說道“討厭,別理他”拒絕他之後,自己一個人悶悶的去寫還未完成的作業了。

凱凱為什麼不去找小男孩玩,而是去找兩個小女孩玩耍?

在我看來,這是凱凱內心力量太弱的外在體現。因為他感覺到男孩們比他大,和他們在一起,自己會有很大的壓力。從而選擇和相對來說看起來更友善、力量也偏弱的小女孩來玩耍。

然而即使這樣,因為和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的機會比較少,從而不知道怎麼樣和別的小朋友交往。當自己的意願被拒絕之後,加重了他的挫敗感,認為“別的小朋友都不想和我一起玩。”

如果父母不在這方面加以注意,任由如此惡性迴圈下去,很有可能凱凱以後永遠也學不會如何和他人正確的交往。

不管是未來的工作還是生活,人際交往是必須,是基礎。如果沒有這項能力,哪怕你以後工作再努力,也很難順利晉升;哪怕你感覺再向別人掏心掏肺,也很難生活的幸福和開心。

作業真的越多,孩子的學習就會越好嗎?拒絕超度學習和“暴力”作業。

還有一個很讓人心疼的情景是:在第一期節目時,校長陳建斌和老師們組織孩子們在一起玩遊戲時,先是讓孩子排成一隊報數時,輪到凱凱報數時,他沉默不語;當孩子們自我介紹時,最後問道凱凱時,剛開始不說話,在葉一茜和藹的追問時,他回答“沒名字”;當所有的孩子都很快樂、自信的表演完自己拿手的節目後,無論大家如何鼓勵他,他仍舊因為不自信而不敢在大家面前表現。

凱凱的這種表現當然和媽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如果讓凱凱更多的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當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特別痛快,特別能放開自己時,自信也就慢慢的來了。

作業真的越多,孩子的學習就會越好嗎?拒絕超度學習和“暴力”作業。

給家長的4點建議:

1、家長自己絕對不要製造“暴力”作業,讓孩子進入超度學習。

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艾瑞克·弗洛姆說道:人可以使自己適應奴役,但他是靠降低其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質來適應的;人自身能適應充滿不信任和敵意的文化,但他對這種適應的反應是變得軟弱和缺乏獨創性;人自身能適應壓抑的環境,但在這種適應中,人發生了神經病。

兒童當然也能適應暴力作業,但“暴力作業”中含有奴役、壓抑、敵意的成分,會全面破壞兒童的人格、意志的完整和健康。

我們家長首先要意識到,超度學習和暴力作業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在自己這一關把關,做到不給孩子製造“暴力”作業。

2、當孩子出現“暴力作業”時,家長可以適當幫助孩子分擔一些。

在節目中,教育專家張敏對於家長幫助孩子作業,給出的答案是:不鼓勵,不支援。在我的理解裡,這很可能是因為節目的正向導向,專家才給出這樣中性化的建議。

當家長確認孩子的作業屬於“暴力作業”,孩子有表現出特別反感和抗拒時,保護好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和寫作業的感覺才是最主要的。因此,我認為,家長幫助孩子適當的承擔一部分作業,百里無一害。

1、避免和老師引起正面的衝突,讓老師感覺到你是在和他作對。

2、保護好孩子對於這門學科的興趣,而不是因為作業對這門學科產生抗拒和厭惡心理。

3、能夠保護和發展良好的親子關係。

作業真的越多,孩子的學習就會越好嗎?拒絕超度學習和“暴力”作業。

3、在孩子的中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有自己的自由時間。

家長要注意給孩子留出自由安排的時間,不要讓寫作業、課外班、補習班和練琴等這些事把孩子的時間全部佔滿。

這裡的自由時間,最好不要讓孩子消耗在看電視上。作家李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電視是批次生產傻瓜的機器。有實驗表明:孩子在看電視時的腦電波,和睡眠時的腦電波呈相似狀態。孩子在看電視時,只是被動的接受,根本不需要大腦的任何思考,並且全身的肌肉是處於鬆弛的狀態,如果長時間看電視,也意味著孩子的肌肉得不到有效的鍛鍊。

這個時間可以讓孩子讀書、出外找小夥伴玩耍,或者家長和孩子一起跑步、打球、踢球、下棋等各項體育運動。

4、不要把讓孩子的快樂和學習對立,讓孩子感覺到學習就是痛苦的。

我特別不贊同凱凱媽媽的說法:想要有美好的未來,註定不會有快樂的童年。實際上,孩子天生是喜歡學習的,從牙牙學語、搖搖晃晃的走路,到後來對整個世界充滿著好奇心,孩子無時無刻不在學習著。

當孩子對一件事情特別感興趣時,他一動不動的坐在那裡研究整整半天的時間,既不會覺得累,更不會覺得痛苦,相反,他內心會充滿快樂、充實感。只有當一個人在被迫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才會覺得痛苦難熬。

我們家長要做的是,想辦法保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如果確實做不到這一點,最起碼做到,不要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心理。一旦孩子如此,即使家長報再多的輔導班,讓孩子做再多的試卷,也於事無補,並且還會滋生出更多的問題。

作業真的越多,孩子的學習就會越好嗎?拒絕超度學習和“暴力”作業。

結語: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出色的人,是大多數家長的希望。在此反對“暴力作業”和超度學習,並不是意味著讓孩子成為一個平庸的、快樂的人。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快樂和孩子的學習、成長並不是死敵,他們也可以是兩個好朋友,相互扶持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一個快樂的童年,也深深的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生活。

如果非要把人生比作一場比賽,它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取得最後勝利的人,往往都不是在起跑時跑的最快的那個人。

作業真的越多,孩子的學習就會越好嗎?拒絕超度學習和“暴力”作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