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這3種心理效應每個人都經歷過,很詭異,根本無法擺脫

2021-08-03由 走出抑鬱的小叮噹 發表于 母嬰

文/老K

在這個世界中,我們到底真的擁有自由意志嗎?

「人類心靈深處,有許多沉睡的力量;喚醒這些人們從未夢想過的力量,巧妙運用,便能徹底改變一生。」—— 澳瑞森 • 梅倫

一個人的個性與成長經歷和接受的教育以及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絡。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更是深遠的。沒有人在世界上是一座孤島,在人際交往中,心理學將大有用處。

細心的你可能會發現,我們經常處在各種效應中,這些效應常常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尤其心理效應。

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正確地認識、瞭解和掌握心理效應的相關知識,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重要的作用。

今天給大家介紹這4個效應,你肯定不自覺正在經歷中:

等門檻效應

這3種心理效應每個人都經歷過,很詭異,根本無法擺脫

登門檻效應,又稱

得寸進尺效應。

也就是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微不足道的要求後,為了避免認知前後不一致,害怕別人對他看法有偏見,這個人就會接受他人更高的要求。

這個效應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與弗雷瑟於1966年做的

“無壓力的屈從——登門坎技術”

的現場實驗中提出的。

這個實驗讓我們看到,讓一個人慢慢被控制只需要要求他們為自己做一點點事開始就可以。

就像《菜根譚》一書的明代道士洪自誠就在書中寫道:

“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當使人可從。”

責備別人的過錯不可過於嚴厲,要顧及對方是否能承受。教誨別人行善不可期望太高,要顧及對方是否能做到。

作為我們,也要遵循內心的感受,切不可幫助別人後反而被他人所利用了。

空鳥籠實驗

這3種心理效應每個人都經歷過,很詭異,根本無法擺脫

1907年,心理學家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

兩人閒的無事就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卡爾森養一隻鳥。

卡爾森不以為然說:“我不信,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一隻鳥。”

沒過多久,到了卡爾森的生日,詹姆斯送了他一隻非常精緻的鳥籠,後來卡爾森隨手就把它掛在了窗戶上,後來每個人經過此時都會問卡爾森“你的鳥什麼時候死了?”卡爾森每次也都解釋,可人們都不相信。

這些解釋讓卡爾森非常煩惱,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就這樣,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奏效了。

這個現象其實非常常見,平時我們逛商場的時候,看見促銷打折資訊後都會不自覺想要佔便宜,很多時候我們也不考慮這個東西我們到底需要是否。

有買就有賣,在商業上,很多商家正是利用了“鳥籠效應”,讓消費者買了一堆本來不想買的東西。

空鳥籠效應正是擊中了我們內心中兩個人性的弱點,

一個是因為慣性思維。因為看到鳥籠人們自然就會想到鳥,看到花瓶就會想到花等等。二是因為心理壓力。因為就算你本人沒有這樣的慣性思維,但是如果你身邊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邏輯。

野馬效應

這3種心理效應每個人都經歷過,很詭異,根本無法擺脫

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不少野馬會被它們吸血後死掉。動物學家表示:蝙蝠吸血量很少,遠不足致死。這些野馬真正死因是暴怒和狂奔。

在這個過程中,大概就是因為野馬暴躁性格導致,倘若野馬被咬之後淡定繼續該幹嘛幹嘛而不是暴怒,就不會讓傷口更加嚴重。

醫學心理學家還用狗做嫉妒情緒實驗:把一隻飢餓的狗關在一個鐵籠子裡,讓籠子外面另一隻狗當著它的面吃肉骨頭,籠內的狗在急躁、氣憤和嫉妒的負性情緒狀態下,產生了神經症性的病態反應。

這個效應正是解釋了很多焦慮症患者是怎樣讓自己一步步陷入沼澤的,其實每個人都有焦慮情緒,只要我們不去管它,順其自然,那麼焦慮就不會被放大,自己也不會深陷焦慮症痛苦之中。

經常的情況卻是,當一個人開始焦慮的時候就會擔心和暴躁,這樣只會讓情緒更加嚴重的影響我們。

所以真正的管理情緒就是讓自己允許痛苦的發生,這樣就不會讓任何糟糕情緒過分影響我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