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後,個人隱私很重要,家長要學會保持“邊界感”

2021-07-20由 老陳的影視 發表于 母嬰

家長對於孩子的愛是無微不至的,有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畢竟是自己的“心頭肉”,有關於孩子的事都想要一一知曉。雖然家長對於孩子的愛不可否認,但如果模糊了“邊界感”,這種愛還是正確的愛嗎?

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後,個人隱私很重要,家長要學會保持“邊界感”

案例分析:

肖肖上初中以後,一到課餘時間便會跟幾個同學約著出門打球,又或者是跟好朋友出門玩。肖肖媽為此感到有些不滿,自己好不容易到了週末想要和孩子多些時間相處,孩子卻偏偏往外跑。

有段時間,肖肖媽覺得自家孩子早戀了,還為此盤問了肖肖一番:“你出門真的是跟朋友打球去了嗎?”肖肖面對媽媽的不信任,感到非常的不耐煩,跟媽媽冷戰起來。

後來肖肖媽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不應該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不應該強制要求孩子如何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但是當肖肖媽認識到這一點以後,自己跟孩子之間已經出現了難以解決的隔閡。

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後,個人隱私很重要,家長要學會保持“邊界感”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成熟並完善時,他們會建立一個“邊界感”,這既是孩子對自我意識的強化,更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就算是跟孩子最親的父母,也應該懂得尊重孩子的“邊界感”。

什麼是“邊界感”呢?

邊界感顧名思義就是孩子在自己的內心建立起的一道防線,這道防線並不具有攻擊性,而是孩子們對於自己內心世界圈定的一個範圍。

就比如孩子長大後就希望能夠多一些自我空間,能夠有地方藏起自己內心的小秘密,這就是孩子對於個人思想的一種保護,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給自己預留的隱私空間。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後,個人隱私很重要,所以家長要學會保持邊界感。

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後,個人隱私很重要,家長要學會保持“邊界感”

為什麼要保護孩子的這一種邊界感呢?

首先,邊界感是孩子個人意志成熟的表現,家長應當予以尊重

當孩子逐漸成熟後會形成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是孩子個人意志的浮現,很多家長覺得自己身為父母就有必要知道孩子的一切,而這樣的行為不僅模糊了邊界感,更讓孩子內心認定自己和父母是為一體的,這樣孩子很難形成獨立的人格。

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後,個人隱私很重要,家長要學會保持“邊界感”

其次,邊界感幫助孩子形成更加獨立的思想,從而更容易適應外界

家庭是孩子心靈的一個棲息地,但孩子不可能一輩子活在父母的庇佑下。如果孩子總有一天要走向社會,那麼擁有獨立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家長應該懂得保護孩子的邊界感,給孩子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不要時時刻刻用盤問孩子來表達自己過度的關愛,這樣只會讓孩子對父母形成不健康的依賴。

最後,邊界感讓親子關係進入長久和諧的發展

家長應該明白,自己和孩子生活在不同的時代背景,有溝通上的困難和代溝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雙方在這時候不要強行溝通,而是都給自己建立一種健康的“邊界感”,能夠讓親子關係步入一種更加長久和諧的發展。

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後,個人隱私很重要,家長要學會保持“邊界感”

所以,邊界感並不是靠孩子個人建立的,而是親子雙方都應該要明確的概念,這樣能夠保障孩子和父母都擁有自己的隱私的同時,還能夠進行和諧溝通。

那麼,如何建立邊界感並跟孩子進行正確交流呢?

第一,尊重孩子的隱私

家長應該懂得給孩子預留自己的隱私空間,例如進孩子房間之前要敲門、不要翻看孩子的日記、不要過多詢問孩子的日常等等。家長首先要向孩子表現出尊重的態度,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進而才能夠跟孩子和諧、平等地溝通。

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後,個人隱私很重要,家長要學會保持“邊界感”

第二,不在孩子面前展示權威

邊界感最重要的作用是自我保護,而家長如果在孩子面前過度用權威壓制孩子,孩子就會漸漸覺得自己的邊界感被冒犯,所以說,家長應該跟孩子平等地溝通,而不是從父母的角度出發制約孩子的一切行為。

第三,多引導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建立邊界感並不意味著疏遠,而是懂得怎麼在不冒犯孩子的情況下跟孩子進行溝通。家長的作用應該是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所以應該讓孩子更多地表達自己內心想法,如果發現有需要指導的地方再溫和地對孩子進行提點。

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後,個人隱私很重要,家長要學會保持“邊界感”

結語:

邊界感是親子交往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雖說一家人一家親,但並不意味著家長就可以毫無保留地控制孩子生活的全部,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邊界感的建立幫助他們成為一個更加強大、更加自信、更加健康的自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