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我做了20多天正念,還是特別痛苦”│正念真的有用嗎?

2021-06-25由 好心情平臺 發表于 母嬰

之前,我們曾多次在平臺上推薦正念訓練,好心情的靜心小程式上,也有針對不同需求的課程,比如,緩解焦慮的《焦慮bye-bye》,促進睡眠的《睡眠》,減輕軀體疼痛的《眠羊止疼膠囊》,等等。

正念課程介面(點選圖片進入詳情)

“我做了20多天正念,還是特別痛苦”│正念真的有用嗎?

“我做了20多天正念,還是特別痛苦”│正念真的有用嗎?

“我做了20多天正念,還是特別痛苦”│正念真的有用嗎?

我自己也在練習正念,並且會把它推薦給身邊有需要的患者朋友。但最近在追問反饋的過程中,有位抑鬱症朋友表示:

做了20多天正念了,每天上午和睡前都會跟著做10分鐘左右,但感覺還是沒什麼改變啊,坐久了反而會更容易焦慮,掃描身體結果發現哪哪都不舒服,感受情緒卻直接陷入負面情緒,還是特別痛苦……

正念真的有用嗎?

考慮到,也許其他練習正念的患者朋友,可能也會存在類似情況,我們覺得需要對正念作進一步說明:

1.

正念不是每天靜坐10分鐘

在跟一些患者朋友的聊天,或者在網上瀏覽正念的相關內容時,我發現,很多人提到正念,首先想到的都是“冥想”、“呼吸”、“靜坐”、“身體掃描”,以為我跟著音訊,靜靜地坐上10分鐘,這就是在做正念了。

這些確實是正念的形式之一,但正念的核心並非靜坐,不然,最擅長正念的就不是精神心理學家,而是寺廟裡禪修的大師們了。

“我做了20多天正念,還是特別痛苦”│正念真的有用嗎?

正念(Mindfulness)是一個臨床健康心理學的概念,根據它的創始人、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醫學院卡巴金教授的定義,正念是指對當下經驗不加評判地意識與注意,

正念的關鍵不在於靜坐這個形式,而是觀察到自身的意識狀態後的態度是接納和不評判

。不少實證研究也證明,接納和不評判才是正念能對我們健康幸福起到作用的核心要素。

那麼,具體到我們的日常訓練,正念練習其實只有兩步:

第 1 步

我們得先察覺到自己的意識狀態,比如,不讓動但你腰上有點癢,要保持平穩呼吸,但有一口氣你剛才吸多了憋得慌,掃描到胸腔時走神了。

但這些並不妨礙我們將注意力逐漸從這些不自主的內心活動,逐漸主動集中到當下的經驗,這些走神本身也是當下經驗的一部分;

第 2 步

對你體察到的意識保持好奇、開放、接納的態度,走神了也沒關係,心緒有起伏也沒關係,想象你現在不再是你自己,這些跟你毫無利害關係,只是靜靜地看著它,接受它。

而靜坐,只不過是幫助我們進入第一步的一個比較好的形式。

2.

正念不能治病

第二點,我想講講“有用”。

如果你的“有用”指的是把病治好,那我現在就可以直接告訴你,

正念不能治療抑鬱、精分、強迫、PTSD等各種精神心理疾病

,也沒有哪本現行指南直接就推薦用正念治病。尤其,如果你處在症狀發作、尤其是很嚴重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去找精神科醫生看病吃藥,而不是把精力浪費在這裡。

“我做了20多天正念,還是特別痛苦”│正念真的有用嗎?

但另一方面,正念確實對於精神心理疾病的症狀緩解、防止復發有作用,

是傳統精神疾病治療方法的有益補充

。精神心理疾病往往表現為一組症狀,比如抑鬱症的患者除了核心症狀“三低”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失之外,還表現在對事物的認知偏消極,經常做反思自我PUA,感覺生活毫無意義,胸悶背痛總是感覺身體很疲憊,睡不好經常早醒,等等,正念可以對這些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當練習正念的時候,主動察覺一些不自主意識可以幫助患者提高控制情緒的能力,提升注意力,接納和不帶評判地對待自我,可以減少患者的一些反芻、負性認知等情況。

自從正念這個概念出現,不僅大眾對它很好奇,研究人員當然也不會“放過”它,目前,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研究正念的文章發表。而綜合這些研究成果,我們可以說,雖然這些在正念方面的研究還不夠全面,或試驗時間不夠長(正念出現的時間太短了,目前很少有一年以上的對照研究),或實驗方法不夠嚴謹,但大多數研究都發現,

正念練習對於精神心理問題可以有明顯改善作用,對於睡眠質量的提高也有所幫助

3.

怎樣練習才比較有用

現在市面上的正念冥想課程,大多是幫助健康或者亞健康人群調整狀態的,比如,我最近壓力大,有點焦慮,找個指導呼吸的音訊,或者簡單的海浪或者下雨的白噪音,都能讓我感覺好很多。但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情況更復雜,需求不一樣,想進入狀態,做好正念,確實有困難。

森林/海浪/下雨是最常見的正念冥想伴奏

“我做了20多天正念,還是特別痛苦”│正念真的有用嗎?

“我做了20多天正念,還是特別痛苦”│正念真的有用嗎?

“我做了20多天正念,還是特別痛苦”│正念真的有用嗎?

而面向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正念訓練,包括以正念為基礎、可以預防抑鬱症復發的正念認知療法(MBCT),對焦慮症有效果的正念減壓療法(MBSR),還有在正念理念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的辯證行為療法(DBT)和接納與承諾療法(ACT),嚴格來說,

屬於心理治療的範疇,需要在專業心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

。但我國心理治療師的情況,大家也都知道,數量少且魚龍混雜,醫院裡的難掛號,院外的特別貴,所以經常是患者自己摸索著做自我調整。

幸運的是,現在,我們可以透過APP或者小程式,隨時隨地進行專業練習。我們靜心小程式上的正念課程,不是隨便找一段指導語念給你聽,而是專門針對患者情況和精神心理治療理論開發出來的:

《焦慮bye-bye》課程,來自認知科學家Steven Pinker的理論和加拿大正念教練李維特的實踐經驗;

《7天能量換新》課程,以CBTI睡眠認知行為療法為指導原理,專門面向慢性失眠或其他存在睡眠問題的患者;

《吃飯這件小事》課程,專門針對因抑鬱食慾不振和存在進食障礙的患者,來自加拿大冥想教練Tamara的訓練分享。

另外,及時的反饋和調整是練習的重要部分。在好心情,

靜心正念課程可以作為治療方案的一部分,由醫生開給患者

,你在自主練習的同時,哪個課程更適合你,練習的效果怎麼樣,對疾病緩解到底有沒有用,可以隔一段時間就與自己的醫生交流,避免自己練習出現問題。

回到開頭的問題,正念到底有沒有用,當然是有用的,只是,透過正念來改變消極狀態的這個過程很漫長的,並且需要在醫生監管和專業引導下進行。

如果你暫時感覺不到正念帶給你的積極影響,不妨先停一停,跟懂的人聊一聊,我現在做的是正念嗎,我現在適合進行正念練習嗎,具體到正念的訓練過程裡,你是哪一步出了問題,是無法進入主動覺察,還是對待它的態度不正確。不要著急,改變自己的思維和意識習慣,本來需要循序漸進。

當一個想法出現的時候,我們能夠做到先關注到它們,而不是直接把它事實,或者不假思索地直接去做,然後觀察它,體會它,把焦慮的情緒僅僅當作一種正常的情緒看待,而非危險,把“我是一個糟糕的人”只是當作一個習慣出現的認知,而非既定事實,我們就已經在疾病緩解的路上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