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2021-06-10由 楠悅讀 發表于 母嬰

本文字數4193,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作者默娜·舒爾是美國亞拉尼大學的心理學專家,也是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專家,主要研究方向是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現在也兼任心理健康和預防青少年行為問題的媒體顧問。她最有名的研究成果,就是設計出 ICPS 訓練計劃,這為她贏得了四項美國的國家級大獎。

本書是一本 ICPS 訓練手冊。作者基於對兒童心理和行為的研究,設計了一系列簡便易行、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父母透過鼓勵和引導,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自己的社會能力,讓他們能獨立解決問題。

1

ICPS訓練目標

有一次,作者和同事在做一項研究,觀察了全國幾千名孩子,發現可以把孩子分成兩類。一類是表現出社會能力的孩子,他們碰到麻煩不太容易沮喪,很少做出攻擊性的行為,也能關心別人;另一類是沒有表現出社會能力的孩子,跟前者剛好相反。

作者分析,孩子之所以做出不好的行為,比如打人、不聽管教、撒潑耍無賴,其實是因為,他們沒辦法透過思考來解決問題。於是,他們用不好的行為來宣洩情緒,引起別人的注意。而那些表現出社會能力的孩子,他們的思考水平更高,比如,他們會試著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這個辦法行不通,那換個辦法試試。這種能力顯然不是天生的,這些孩子是如何學會的呢?

作者認為,他們有辦法正面解決問題了,就會放棄不恰當的行為,將來也就不大會變成衝動、麻木、內向或者好鬥的人。所以,作者開始設計 ICPS 訓練,來幫助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讓他們也能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作者說,碰到問題,別忙著責怪孩子。問題的重點,也許不在於孩子犯了什麼錯,而是大人和孩子關注的並不是同一個問題。

比如,老師告訴媽媽,孩子在幼兒園搶玩具。一般媽媽會先跟孩子說,要學會分享,要團結友愛,不管怎麼說,搶玩具總歸是不對的。就跟很多明事理的父母一樣,她先看到了孩子做得不夠完善的地方,並且急於把重要的美德灌輸給孩子,也就是我們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的名言:“我是為你好”。但是其實這件事是有原因的,比如可能是孩子先把玩具借給了小夥伴,但小夥伴不肯還給他,他就用蠻力搶回來了。

媽媽關注的問題並不是這件事情最主要的原因,也不是孩子最在乎的事。站在孩子的位置思考一下,他覺得:我已經把玩具借給小夥伴了,這就是分享了。問題的重點是,他不遵守規則,不肯還給我。而媽媽的說教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情緒,只會讓孩子更加委屈。所以,當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孩子關注的重點是什麼。這樣孩子也會知道,父母願意傾聽他們的感受。

作者認為,一個完整的 ICPS 對話,可以分成四個步驟。分別是,明確問題的重點、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找到更多的解決辦法,還有思考可能的後果。其中的第一步,明確問題的重點是最基礎的一步。這裡說的問題的重點,必須是合情合理的,並且是父母和孩子都能認同的。後續解決問題的步驟,都是圍繞這個重點展開的。

比如:媽媽分配孩子做家務,要他每天把自己房間的垃圾倒掉。沒想到孩子因為怕黑,不敢一個人去倒垃圾,就把垃圾藏在了床底下。這裡,真正的重點是什麼?在孩子解釋之前,媽媽可能以為是孩子在偷懶。媽媽很生氣,假如她命令孩子一定要扔掉,就算孩子這次硬著頭皮去扔了,下回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這個問題會沒完沒了。本質上,是孩子對“偷懶”這個重點不認同,所以他也沒有想解決問題的意願。

那麼在這裡,我們可以換一個重點。媽媽要孩子倒垃圾,本意是想讓他做點家務,培養責任感,有沒有其他方法培養責任感呢?比如說,如果重點變成了“孩子可以為這個家做點什麼”,這應該是母子倆都可以接受的重點。找準了重點以後,孩子主動想了個辦法:“我可以去餵魚”。那問題就解決了。

作者認為,如果辦法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他就會更願意去做。因為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孩子會相信,這是一個好辦法。雖然他們還不夠成熟,需要大人的指導,但他們也不喜歡完全聽從大人的要求、也想表達自己的想法。

2

ICPS 的基礎訓練

作者跟進調查了許多孩子,發現較早開展 ICPS 訓練的孩子,不僅比同齡人更善於解決問題,性格也更開朗,甚至學習成績也更好。作者花了大半本書的篇幅,來討論 ICPS 的基礎訓練,包括字詞遊戲、識別表情遊戲、學習更多的連線詞。ICPS 中的字詞遊戲是整個訓練的地基,必須打牢。那這個字詞遊戲怎麼訓練呢?

這些詞是成對出現的,比如是和不是、一些和所有這些相反的關係。家長可以拿這些詞和孩子造句子,比如是和不是來造句子,孩子可能會說:我是一個男孩子,不是電線杆,不是小兔子。這些相反的關係,可以讓孩子有個初步的印象,這個世界是多樣的,對於一件事情,我們也可以做出不同選擇。

在作者最開始設計 ICPS 訓練的時候,曾經去一個幼兒園做實驗。她找來六個孩子,提出一個問題,要求孩子們多想幾個不同的答案。可不管她怎麼解釋,孩子們總拿同一個答案來回答她。作者半天才搞明白,原來孩子們不理解“不同”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孩子學習語言,靠的是模仿。我們經常會聽到從孩子嘴裡冒出大人說過的話,比如“天暗了,出門帶把傘”。大人說這句話,是在陰天時說的。孩子模仿這句話,可能是在一個平常的傍晚說的。我們聽到會覺得很有趣,但這也反映出,孩子會說一句話,跟他理解了一句話,是不能完全畫等號的。所以作者認為, ICPS 訓練的第一步,就是要進行字詞訓練。不光要讓孩子會說,還要幫助孩子理解詞語的意思,這樣才能在後續解決問題的時候,靈活應用這些詞。這才算是把模仿學來的詞語,真正變成自己的詞語。

作者設計了一系列循序漸進的訓練,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調整難度。比如,可以先給孩子看一些簡單的圖片,上面是一些誇張的表情,像是笑臉、哭臉、生氣的臉、沮喪的臉,讓孩子透過觀察,識別這些臉分別代表什麼樣的心情。或者,父母躲起來,假裝哭或者笑,讓孩子猜猜,父母可能是什麼心情。然後,鼓勵孩子透過提問,去了解別人的感受,或者透過回答,說出自己的感受。

父母也可以為這項訓練增加一點趣味性,比如來個角色扮演,猜猜故事書裡主人公的心情,讓孩子把具體的事情跟心情聯絡起來。透過這些訓練,讓孩子知道,他可以透過用眼睛看,用耳朵聽,或者直接詢問別人來了解別人的感受。這樣,孩子對感受的理解,就不會單單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不要小看 ICPS 的基礎訓練,有些父母發現,經過字詞訓練和理解感受的訓練之後,孩子已經能自己解決一些問題了。

比如,有了對字詞的熟練掌握,孩子可以用另一種選擇來解決衝突。像是選擇不同的物品:你玩這個,我玩那個,咱們就不能打架了;或者選擇不同的時間:你先玩,我等會兒再玩,等等。

ICPS 的基礎訓練,包括字詞訓練和理解感受的訓練,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觀念:遇到問題,應該尋找解決方案,而解決方案是有選擇的。

3

ICPS 升級版訓練的作用

ICPS 的兩個升級版訓練方法,分別是:尋找多種解決辦法的訓練和考慮事情後果的訓練。這兩個訓練可以幫助孩子找到更好的辦法。

1、尋找多種解決辦法的訓練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們應該都有體會,孩子學習新事物總要有個過程,走路也好,說話也好,都會在反覆的鍛鍊當中,變得越來越熟練。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這樣。所以,哪怕孩子的辦法不夠好,作者建議父母也要先稍安毋躁。不管孩子提出什麼樣的辦法,不要否定他、批評他。就算我們心裡有比孩子更好的辦法,也不要直接告訴孩子。我們可以透過其他辦法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去尋找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父母可以提出一個假設的問題,讓孩子想出不同的解決辦法,並且多多益善。

這個練習是 ICPS 訓練中很重要的一步。即便孩子已經能想出不錯的辦法,也有必要開展練習。作者說,練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找到最好的辦法,而是為了開拓思路。讓孩子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止一個解決辦法。如果我的第一個辦法不管用,我可以試試別的辦法。這樣,當辦法行不通的時候,孩子就不容易氣餒。

比如,一個孩子想要同伴的植物種子,被同伴拒絕了。於是,孩子想出了第一個辦法:我的腳踏車給你騎。對方不接受。孩子又想了第二個辦法:她拿來鏟子,提出跟同伴一起種花,這一次成功了。

在這個例子裡,我們不能說孩子的第一個辦法不好。它不奏效,只是因為它不符合別人的想法。好在,這個孩子接受過 ICPS 訓練,她沒有因為被拒絕了,就立刻放棄,知道可以再想別的辦法。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訓練孩子,去思考更多辦法的原因。

2、考慮事情後果的訓練

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時候他們想出來的辦法,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可能還會讓事情更糟。比如有小朋友來搶他的玩具,他想出來的辦法是打人家一頓。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事情後果的訓練了。具體怎麼做呢?如果孩子提出了不妥當的辦法,父母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新的問題,讓孩子繼續思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新的衝突又該如何解決。這其實是給孩子進一步思考的機會。經過 ICPS 訓練的孩子,能夠意識到事物之間的聯絡,也能理解別人的感受,他會逐漸認識到,不好的辦法會帶來更多問題。

比如,媽媽讓孩子思考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女孩在喂倉鼠,一個男孩也想喂,他應該怎麼辦呢?孩子想出的辦法簡單粗暴:那就把她推開。按照這個辦法做,接下去會發生什麼呢?女孩會有什麼反應?她會哭,還是會跟男孩打起來,還是跑去跟老師告狀?在這些情況下,男孩又應該如何應對?經過這些思考,孩子發現,直接推開女孩,我不但沒能開開心心地喂倉鼠,反而惹出了其他問題。所以,他自己就會否定這個辦法。

看上去,這個思考後果的過程好像很長,但作者說,熟能生巧。隨著 ICPS 訓練的開展,思考後果的過程會不斷縮短,可能只要父母簡單提醒兩句,孩子就知道辦法不妥了。最終,孩子的思考能力會顯著提升,能夠直接想出妥當的辦法。這就是父母期望中的,有良好社會能力的孩子。

父母要鼓勵孩子,就同一個問題想出儘可能多的辦法;然後引導孩子,思考他們的辦法會有什麼後果。孩子會自己發現,哪些方法很糟糕,哪些方法更好。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獨立思考,擁有了更強的社會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