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2021-05-24由 推麼推文化 發表于 母嬰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作者:王耳朵

01

最近,知乎上一道網傳華為公司面試題爆火出圈:

一頭牛重800千克,一座橋承重700千克,問牛怎麼過橋?

面對這樣略顯“奇葩”的提問,網友們腦洞大開:

有調侃的:“把牛賣了,買華為手機,拿著華為手機過橋,說華為手機就是牛。”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有硬來的:

“把牛殺掉然後一塊一塊過。”

還有暗諷的:“每天拖著牛996,不喂草,牛瘦到600公斤就過去了,不僅不增加成本,還能降低成本。”

更有質疑題目真偽性,直接開懟的:

“HR水平太次,公司不缺人,用這種主觀題隨緣刷人,給關係戶搭臺……”

實際上,放眼全球,要想去這些科技巨頭就職,都要做好被“為難”的準備:

比如你去谷歌,他們可能會給你拿出一盒鉛筆,讓你列出10種鉛筆的非常規用途。

到了亞馬遜,他們可能會問如果你來自火星,會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

你去微軟應聘軟體工程師,他們或許會想著讓你去測試電梯……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這些題目看似“奇形怪狀”,其實都是一個個思維陷阱。

就像網友

@七星聚月

評價“牛過橋”時說的:

“很多人陷入了塌橋或者扯淡的誤區,這是比較外行和技術表面的一種思維方式。

這道題如果真的有,那麼面試官應該是PM(專案經理)。

趕牛過橋應該是一個實現需求的手段,面試者需要挖掘出客戶的核心需求是什麼,然後給出好的解決方案。

如果面試者直接給出某個具體的、靠譜的解決方案,那麼這個面試者比較適合做研發基層;

如果面試者給出比較新穎的解決思路,不說最後能否實現,那麼可以做專案介面人;

如果面試者給出全套解決視角,他要麼做過功課,要麼就確實可以帶團隊做專案。”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同時,一位自稱在華為工作過的網友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這樣的面試題重要的不是題面和答案,而是在考驗你面對困境時有多強的“解題”能力。

它包含了你的知識廣度、生活閱歷,以及思維模式,展現的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水平。

《教父》中有一句經典臺詞: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一個人的認知層次,決定了他一生的高度。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02

看過一個故事:

一群人為了爭搶一塊金子,大打出手。

這時,一個人偷偷拿起地上的一塊鑽石轉身離去。

搶金子的那幫人並非沒有能力搶鑽石,而是:

自始至終,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有比金子更值錢的東西。

很多時候,起點相似的人,認知水平不同,結果也大相徑庭。

和大家說一段耳朵的親身經歷。

我有一個非常要好的高中同學阿輝。

15年前,我們懷揣夢想。從小山村一起來到省城念大學。

後來大學畢業,我去深圳、北京闖蕩,最後又回到了省城。

阿輝唸完大學,託關係,進了老家的一家單位。

我們的交集越來越少。

直到有一次他來找我,說想在省城發展。

當年我也還沒混出頭,但總算天南地北走了一遭,開了開眼。

身為老友,我非常樂意和阿輝分享我的經驗,還極力向他推薦當時還處於“新生期”的新媒體行業。

可阿輝在招聘網站上轉了一圈,最後簡歷還是投的老本行行政管理。

其實我很理解他,一是這是他擅長的領域。

二則那時的他不僅不瞭解微信,更不相信微信能夠戰勝QQ。

在老家待了幾年,他似乎“錯過了一個時代”。

曾經同頻出發的兩個少年,終歸走向了兩個不同的方向。

心理學上有一個經典理論:

個人構念論

意思是一個人的認知,是由過去的見識、經歷、思維、期望、評價,等等形成的觀念。

當一個人的認知較低時,思維就會趨向單一,缺乏彈性,不易做出更有利的決策。

也許那樣的你也很努力,卻只會陷在認知的閉環中,很難突破出來,看到更高維度的世界。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03

美國企業家沃爾森曾提出過一個概念:

沃爾森法則

其中有一個關鍵就是:

一個人能得到多少,取決於你知道多少。

紀錄片《富豪谷底求翻身》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葛倫·史登斯,一個出身底層,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一次,他接受紀實媒體Discovery的挑戰計劃。

將他“投放”到美國東北部一個衰落的工業城市,在90天的時間裡,開著一輛破舊的小汽車,用100美元創辦一家估值百萬左右的公司。

在這裡,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份,他也不能使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和真實姓名。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起初,沒有人相信他能成功。

但是接下來的一番操作,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叫做:

真正牛X的人,到哪裡都會牛X。

葛倫來到當地的第一件事不是想著怎麼去掙錢,他首先了解的是當地的消費水平,估算自己接下來三個月的生活費。

他發現,要想在這個城市生存,每個月大概需要1100美元,待上3個月的話,至少需要3300美元。

於是,葛倫制定了第一週的目標——賺夠3個月的生活費。

一窮二白的他,只能住在車裡,吃著泡麵。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沒有工作門路,他就去撿廢品、做保潔。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身體忙碌的同時,葛倫的大腦並沒閒著。

他有自己的致富寶典:

“我畢生信奉的買賣原則,就是要找到買家,其他自然就水到渠成,這是熱銷商品和垃圾商品的區別;

很多人搞錯了,都是先去開發商品。”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葛倫十分注重資訊差,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全方面的瞭解。

他一邊打工,一邊細心篩選著當地的網路資訊,當他看到有人在網上求購軍用汽車輪胎。

他就跑遍城市的每個角落,從廢品堆裡翻舊輪胎,變廢為寶,賺到了第一桶金。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之後他又發現本地人鍾愛啤酒。

於是,便開發出“燒烤+啤酒”的組合,在街邊擺攤大賣。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最後小攤發展為門面店,就連店名,他也採用了能引起當地人共鳴的“Underdog(無名小卒、普通人翻身精神)”。

90天后,這家燒烤店華麗轉身,不僅吸引了一堆合夥人,估值也超過了75萬美金。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葛倫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真正決定人與人差距的是“思維認知”。

如果一個人的認知處於社會底層,又缺乏智慧,沒有經驗,不善於學習,想要跨越階層,希望將十分渺茫。

認知突圍,是一個人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也是人生逆襲的絕佳途徑。

04

有句話說的好: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範圍外的錢。”

高層次的認知是一個人前進的階梯,更是一根消災解難的“避雷針”。

作家

@水木然

曾經舉過一個傳銷的案例:

有人告訴你:你只要給我100塊,我就教你馬上能賺1000塊的方法,你願不願意?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願意,因為馬上就能賺錢,多麼落地的方案,我當然需要啊。

然後當你把100塊交給他的時候,他會告訴你:馬上去找10個像你一樣的傻瓜。

看似如此合理,卻又如此荒唐,這就是傳銷和很多騙局的本質。

騙局為什麼會成立?

因為,

高認知對低認知的碾壓

若是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在你的認知範圍,你會被忽悠嗎?

只有那些你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才能夠左右你的思想,牽著你的鼻子走。

最後還懷揣著美麗的願景,殊不知自己已經淪為被割的韭菜。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樣一張圖: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第一個人腳下空無一物,所以他只能看到虛假的美好與生機。

第二個人讀了一些書,見過了一些世面,看到了美好背後還有黑暗和消極的一面,於是變得痛苦迷茫。

第三人學識淵博,認知卓越,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故此能在黑暗和迷茫中窺見希望。

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認知層次越低的人,對世界的認識越侷限,越容易受外界擺佈。

反之,你看到的就是一個明朗的人間。

05

任正非在《致新員工書》中寫道:

“物質資源終會枯竭,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一個高新技術企業,不能沒有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支撐她持續發展。

華為的所有文化的內涵,都來自世界的、來自各民族的、夥伴的……甚至競爭對手的先進合理的部分。”

換而言之,只有不斷地提高認知水平,你才能夠實現人生躍遷。

全網瘋傳的華為奇葩面試題,告訴我們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為了這樣的目標,我們至少可以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竭盡全力地投資自己。

蘇格拉底曾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人這一生,所能經歷的實在有限。

你知道的越多,越明白自己的無知。

所以,你必須儘可能地投資自己。

不斷學習,擁抱新的知識,才能夠讓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第二,保持一定的焦慮感。

所謂“焦慮感”並不是讓你馬不停蹄地去玩命,而是你要懂得問自己一個問題:

“若干年後,我還能繼續現在的工作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支援你躺平。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培養自己的“第二技能”。

就像唐山那位哭訴“除了收費啥也不會”的收費站大姐,認知水平低,沒有絲毫焦慮感的人,一定是第一批被淘汰的人。

第三,和更牛的人成為朋友。

人性有一個弱點:

和優秀的人並肩會映襯出自己的不堪,於是就選擇和不如自己的人同行。

可事實是: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由於你身邊缺乏遠見卓識的夥伴,你的認知層次就會變得平庸,人生自然黯然失色。

所以,去和更牛的人成為朋友,他們會把你帶到一個你可能想象不到的高度。

就如蘋果掉在地上。

行人看見了,俯身撿起吃掉它;

果農看見了,知道該去採摘了;

牛頓看見了,萬有引力誕生了。

有一天,那個蘋果掉在了你面前,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呢?

-END-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