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 正文

漢城的消失,為什麼韓國人要把漢城改名首爾,多年去漢文化的結果

2022-11-21由 悠遠歷史的長河 發表于 體育

公元1388年,李成桂發動軍變掌控高麗政權;四年後,李成桂自立為王,改國號為朝鮮,同時將首都由開城遷至漢陽,也就是韓國如今的首都首爾。不過,當時朝鮮還是將其稱為是漢陽,到了日據時代後,漢陽才改稱為漢城府。

漢城的消失,為什麼韓國人要把漢城改名首爾,多年去漢文化的結果

日本於1945年投降後,朝鮮半島又爆發戰爭,最終在中、美之間的戰後和談下,規定北緯38°為南北朝鮮分界線。韓國獨立後,仍在漢城建都,並以韓語意思中的首都“서울”,英文譯為Seoul作為漢城的新名字。不過,因為我國當時對於此地並沒有漢字下的名稱叫法,所以仍是沿襲舊時叫法中的“漢城”。

2004年時,韓國政府就已經開始要求把漢城改名為首爾,並且韓國前任總統李明博還在位漢城市長時,也在2005年的一場新聞釋出會中,正式宣稱韓國首都“漢城”的中文名字應該叫做“首爾”。

漢城的消失,為什麼韓國人要把漢城改名首爾,多年去漢文化的結果

至於原因呢,時任漢城市長李明博的大意如下:

1、漢城更名已經有多年曆史,而中國仍照舊名稱呼,不合慣例。

2、李明博又例舉了比如Paris-巴黎,London-倫敦,這類從英文直譯為漢語的例子,然後又總結說所以Seoul也應稱為是直譯過來的首爾,而不是過去的名字。

先不說理由牽強與否,其更多意義也是在於韓國多年去中國文化影響的結果。

漢城的消失,為什麼韓國人要把漢城改名首爾,多年去漢文化的結果

19世紀末期開始,朝鮮長期依附的中原王朝,在滿清統治的後期已經岌岌可危,那時韓國內部就開始出現了對長期影響自己的漢文化的負面評價,並且萌生了擺脫漢文化的嘗試。二戰後,韓國的“去中國文化”的運動也變得愈發激烈。

1948年時,韓國政府釋出了專項法律條文《諺文專屬用途法》,以此來作為自己廢除漢字的法律依據。到了韓國軍閥獨裁者朴正熙上臺後,就是更為激進的直接廢除了學校中的漢語課程。不過,因為漢字在韓語中有大量的使用和堅實的基礎,直接的廢除也導致韓語中不是很健全,引起了不少歧義。

漢城的消失,為什麼韓國人要把漢城改名首爾,多年去漢文化的結果

最後就是迫於無奈之下,只好妥協為在中高等學校繼續漢語課程,不過這些課程只是選修科目,沒有了學分的壓力,學生們自然也就沒有了繼續學習的熱情。

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期間,韓國政府為了強調本民族文化,更是大力去除漢字標記,尤其是作為韓國門面的臨界商店標誌牌,一律取消漢字痕跡。2004年,韓國政府又將759條法律條款中帶有漢字的標記全部更改為韓文。

漢城的消失,為什麼韓國人要把漢城改名首爾,多年去漢文化的結果

因為韓國曆史上受我國文化的影響實在久遠,所以其強調文化獨立和去中國化,其實也都是無可厚非,當然其中還有深層次的一些擺脫漢文化的心理情結。

除了去除漢字以外,韓國人的文化獨立情節還表現在一些令我們國人十分憤慨的,傳統節日申遺等問題上。比如有被韓國申遺的端午節,起訴武當山的道家盜用韓國八卦旗,中醫起源於韓國,唐代的將軍高仙芝、詩人李白均是韓國後裔,過分誇大的“獨眼唐太宗”,篡改歷史造就的名將李舜臣和鳴梁海戰等等一系列“鬧劇”。

漢城的消失,為什麼韓國人要把漢城改名首爾,多年去漢文化的結果

當然其中除了韓國方面的文化獨立和不自信外,也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不足相關。雖然我國的經濟實力一直高速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文化方面的影響力卻和經濟發展程度嚴重不匹配,比如早些年年輕一代的哈日、哈韓,再到如今的歐美文化產品佔據我國大部分市場等,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漢城的消失,為什麼韓國人要把漢城改名首爾,多年去漢文化的結果

話再說回來,經過一番“折騰”下來,即使有人不知道首爾是韓國的首都,但也都清楚這是韓國的大城市,另外可能還有部分人甚至都沒聽過漢城的說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