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大腳馬皇后去世之後,素來以無情著稱的朱元璋為何不再重新立皇后

2023-01-05由 樓哥看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前言: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剛剛處理完朝政的朱元璋回到後宮,本想坐下來喘一口氣,結果一群內臣和女史過來接著跟他彙報宮中的事務。對於55歲的朱元璋來說,這一切的一切顯得是那麼的陌生。往常迎接他回宮的馬皇后,現在已經與他天人兩隔。而往常早已處理得井井有條的後宮之事,現在還要他在政務繁忙之餘親自處理。

上嘗罷朝,內臣、女史更進奏事不已。上悽然不懌,曰: “皇后在,吾豈有此煩聒哉?”後在時,內政一不以煩上。上從容甚適,故不勝哀悼焉。—《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四十七》

大腳馬皇后去世之後,素來以無情著稱的朱元璋為何不再重新立皇后

馬皇后與朱元璋劇照

既然如此,朱元璋為什麼不乾脆再立一個皇后呢?畢竟原配皇后去世,再新立一位繼後,也不是丟人現眼的事情。筆者以為從個人感情和現實利益這兩個角度出發,才是朱元璋選擇不再立皇后的根本原因。

伉儷情深的草根夫婦

馬皇后,宿州閔子鄉新豐里人氏,生於元文宗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七月十八日。其父馬公、其母鄭氏,馬皇后由馬公的至交好友郭子興撫養長大。

郭子興是定遠土豪,元末大亂之時在濠州起兵,自稱元帥的同時,也成為了一方諸侯。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25歲的朱元璋大和尚收到發小湯和的召喚,出山投奔郭子興,成為大帥帳下的一名親兵。

是金子總會發光,朱元璋雖然沒讀過書,但憑藉著過人的能力很快得到了郭子興的信任。為了籠絡這位得力的手下,郭子興把養女馬氏許配給了朱元璋。隨著自身實力的發展,朱元璋和郭子興之間漸漸產生矛盾,多虧馬皇后在中間斡旋調解,才未讓雙方產生更多的嫌隙。

子興嘗信讒,疑太祖。後善事其妻,嫌隙得釋。—《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

大腳馬皇后去世之後,素來以無情著稱的朱元璋為何不再重新立皇后

青年朱元璋與馬皇后劇照

濠州城內除了郭子興以外,本來還有四位元帥,幾人實力相當,相互之間各自不服氣。等到徐州紅巾軍首領彭大、趙均用來了之後,小小的濠州城更是內鬥不斷。朱元璋知道以自己的實力,如果還留在濠州,那就是炮灰,所以他只帶了二十四人南下經略定遠。當時歲荒歉收,全靠馬皇后悉心照料,才讓朱元璋沒有後顧之憂。

值歲大歉,後從上在軍。嘗自忍飢,懷糗餌脯修供上,未嘗乏絕。—《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四十七》

作為朱元璋的糟糠之妻,馬皇后卻並不是毫無見識的平凡女子。當朱元璋和陳友諒激戰之時,馬皇后組織後宮天天加班給吳軍將士製作衣鞋。此外曾有人詆譭朱元璋的親外甥李文忠,也多虧了馬皇后,才讓吳軍不至於有禍起蕭牆之亂。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吳王朱元璋在金陵登基稱帝,冊封吳王妃馬氏為皇后。老朱在大臣面前親口將馬皇后比作唐太宗長孫皇后,認為

“家之良妻,猶國之良相”

。此外等到朱元璋找到馬皇后的親戚,準備給他們加官進爵之時,又是馬皇后站出來表示只需給予賞賜即可,不必封官。有明一朝沒有外戚干政的風氣,從開國之初的馬皇后這裡就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大腳馬皇后去世之後,素來以無情著稱的朱元璋為何不再重新立皇后

馬皇后劇照

朱元璋讓朱升編纂《女戒》一書時,曾經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后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使預政事”

。朱升可能大家不熟悉,但是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這九字訣大家應該熟悉,就是人家朱升提出來的。然而這條戒律對馬皇后來說並不成立。

據朱元璋自己說,馬皇后曾經問他現在天下老百姓生活怎麼樣?警惕性很高的老朱表示這事跟你無關。要是換了一般的妃嬪,只怕立刻就得請罪。但馬皇后可不吃這一套,在她看來皇帝皇后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子民日子過得好不好,做母親的不該管嗎?面對義正詞嚴的老妻,老朱也只能吃癟。

皇后在時,嘗問朕曰: “天下之民安乎?”朕曰: “爾問甚善,然事不在爾。”後曰: “陛下為天下父,妾忝為天下母。天下之民,皆子女也。其安與否,豈可不知?”今言猶在耳。—《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四十七》

大腳馬皇后去世之後,素來以無情著稱的朱元璋為何不再重新立皇后

馬皇后與朱元璋劇照

馬皇后臨終之前,朱元璋慟哭不已,說了一句痛徹心扉的話:

“老身何以為懷?”

意思就是你死了我怎麼辦。這位一代賢后依然靈臺清明,淡定地表示

“死生,命也”

,希望丈夫能夠

“慎終如始”

,使子孫皆賢,臣民得所,這樣她雖死也能瞑目。

對於這樣一位

“起布衣同甘苦”

的賢內助,朱元璋又怎麼忍心在她去世後再立一位新皇后呢?

避免國本之爭的政治考量

當然作為一名合格成熟的政治家,個人感情固然重要,朝廷利益也不能不考慮。朱元璋之所以不再立皇后,同樣有這方面的考慮。

其實朱元璋本人並不反對繼室。比如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皇太子妃常氏去世之後,皇太子朱標在一年齊衰期滿之後,就晉升次妃呂氏為繼妃,這肯定是得到了父皇的首肯。作為繼妃,呂氏享有不遜於元妃的地位,她在還是次妃時所生的皇孫朱允炆,也由此被視作了太子嫡子。

大腳馬皇后去世之後,素來以無情著稱的朱元璋為何不再重新立皇后

皇嫡長孫朱雄英劇照

然而就在馬皇后去世前三個月,太子嫡長子、朱元璋嫡長孫朱雄英不幸夭折,其實給後世埋下了一個隱患。原本的庶子朱允炆,現在一躍而成為太子嫡長子,他和太子正妃所生的嫡次子朱允熥之間到底誰的繼承地位在前呢?

在朱元璋看來,這是朱標將來登基之後要考慮的事情,當然他老人家沒想到自己會在十年後親自來做這個選擇。但是冊立繼後是朱元璋自己的事情,如果要選,選誰呢?是皇第六子楚王朱楨的生母胡充妃,還是皇第七子齊王朱榑、第八子潭王朱梓的生母達定妃,抑或是皇第十子魯王朱檀的生母郭寧妃,甚至皇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的生母、郭子興的女兒郭惠妃?

馬皇后共為朱元璋生下五子二女,分別是長子皇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第三子晉王朱棡、第四子燕王朱棣、第五子周王朱橚以及寧國公主和安慶公主。雖說馬皇后的五個兒子倫序在前,可我們必須考慮洪武十五年的時候朱元璋已經55歲,他自己都不知道還能再活幾年,倘若再立一位皇子的生母為皇后,自己百年之後會不會禍生肘腋?

大腳馬皇后去世之後,素來以無情著稱的朱元璋為何不再重新立皇后

朱元璋劇照

何況原本馬皇后在的時候,大家都服氣,現在從老員工裡面選一個新皇后,其他人不服氣怎麼辦?朱元璋考慮再三,決定不再冊立皇后。雖說後宮不能無主,但也不能從現有妃嬪中選擇。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馬皇后大祥和禫祭過後,朱元璋下旨冊封洪武初年殉國的廣武衛指揮僉事李傑之女為淑妃,並讓其統領後宮。

丙寅,冊廣武衛指揮僉事李傑女為淑妃,冊曰:“妃嬪之立,所以助皇后,奉宗廟,理內治也。非淑德賢行,曷膺茲選?朕自後崩之後,欲得賢淑之女,助朕奉祀宗廟。乃卜諸功臣之家,惟爾李氏最貞。特冊爾為淑妃,助朕以奉宗廟之祀。爾惟敬哉!”—《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六十六》

洪武十七年以後,朱元璋還有四個兒子和至少一個女兒出生,分別是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的皇第二十三子朱桱,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的皇第二十四子朱棟、皇第二十五子朱㰘,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皇第二十六子朱楠,以及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的皇第十六女寶慶公主。然而李淑妃執掌後宮多年,卻始終沒有子嗣,甚至在老朱駕崩前幾日就被殉葬,你品,你細品。

大腳馬皇后去世之後,素來以無情著稱的朱元璋為何不再重新立皇后

皇太子朱標劇照

結語:

朱元璋之所以在馬皇后崩後不再冊立皇后,固然是對亡妻的追思,更是為大明江山的穩定考慮。正是因為太子繼妃之子的名分地位問題,讓朱元璋產生了警惕。朱標的問題,可以讓朱標自己登基以後去解決。但是自己的問題,絕不能留給太子,這應該是朱元璋最原始而樸素的想法。

等到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去世,冊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之後,朱元璋更不可能再將李淑妃升級為皇后,日後再給皇孫留一個太皇太后在宮中掣肘。我們在想一想,朱元璋為何在臨終前先讓李淑妃殉葬,又在駕崩後帶走所有妃嬪?根本目的還是為了不讓后妃有任何干政的機會。新生的大明王朝立國未穩,經不起這樣的折騰。當然老朱沒有想到最後竟然會是自己的兒子造了自己孫子的反,但那又怎麼樣呢?這天下不還是姓朱嗎?總比落在外戚、權臣手上要好得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