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2023-01-05由 史魔南歌子 發表于 歷史

自古帝王家兄弟間為了龍椅皇位,而血腥相殘者,不勝列舉,而主動相讓者,卻如鳳毛麟角,可又倍受世人傳頌,畢竟哪個英傑雄豪不想坐擁萬里江山?可從吳太伯讓位給幼弟季歷,春秋時延陵季子又三讓王位與三位親哥哥,千古之下傳為美談。

可這兩則遠邁先秦時代兄弟相讓之事,畢竟年代太過久遠,其中真實內幕又缺乏多方史料佐證,所以許多史家甚至歷史愛好者們,都認為很大程度上這不過是後世之人不斷美化的一種願景罷了。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到了秦以後,有切確記載的兄弟讓王位之舉者,如漢光武帝太子劉強讓與東海王劉莊,劉莊就是後來的漢明帝,漢明帝即位後,與哥哥劉強關係還是很不錯的。漢朝還有漢章帝太子劉慶,也是將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弟弟劉肇,劉肇做了皇帝后,就是漢和帝了。

他和哥哥廢太子清河王劉慶關係也很不錯,兄弟倆還一同剷除了權臣竇憲。後來漢和帝沒有子嗣,還是哥哥劉慶的兒子接替了皇位,也就是漢安帝了,漢安帝又追尊自己的父親劉慶為大漢孝德皇帝。

除了漢朝之外,就是唐朝玄宗李隆基的親大哥李成器,也是主動讓出皇位給自己的親弟弟,後來李隆基非常感激大哥,李成器在世時被封為宋王,一切待遇猶如天子無二,兄弟倆感情也非常深厚,後來李成器去世,李隆基還破天荒追尊大哥為“讓皇帝”。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還有就是元武宗海山即位之後,一心要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並立其弟為皇太子,自己的兒子卻立為了周王,後來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成為是元仁宗。在元朝還有一對兄弟相傳者,也就是元文宗圖帖睦爾為本該即位的哥哥,從其他宗王手中搶來了皇位。

可由於哥哥和世㻋還沒有從流放之地回到大都,為了穩固權力他就只好先前登基為帝了,後來哥哥和世㻋回京,元文宗就讓出了皇位,由他哥哥登基也就是元明宗了,元明宗也非常友好地冊封自己的弟弟為“皇太子”,不過這位明宗皇帝沒幾天就暴卒了,“皇太子”圖帖睦爾又恢復了自己元文宗皇帝的帝位,不過後來元文宗也還是把皇位傳給了大哥的兒子懿璘質班。

俗話說“無情最是帝王家”,或許一點也不假,然則上述漢明帝、漢和帝、唐玄宗、元武宗、元文宗這六朝天子兄弟儲君及皇位相傳的故事,比起二十六史當中無數兄弟鬩牆,手足相殘而言,確實是太過溫馨了。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然而在歷史長河當中,還有一對帝王兄弟也甚是奇葩,明明哥哥已經“真心實意”地讓出了皇位,可這弟弟卻毫不領情,最後把哥哥逼得山窮水盡,還不肯罷休,直至哥哥徹底在人世間“銷聲匿跡”,他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而這位猜忌心極重的老弟,也沒有寬心多久,後來在行軍途中突發重病而亡,最後竟被製成了“帝羓”(也就是像醃製臘肉一樣,掏空內臟,在腹腔當中填滿鹽巴,以防腐爛),才給運回了老家安葬。

這位老弟就是中原殘唐五代時期,塞北契丹大遼帝國的第二任皇帝遼太宗耶律德光,而給他讓出皇位的親哥哥就是後來被追封為契丹大遼義宗皇帝的耶律倍,其契丹小名叫作突欲,他是遼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嫡長子,阿保機又有個漢人姓名叫劉億,當然也可以叫他耶律億。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說到遼國,史書上記載整個契丹部眾只有兩大姓氏,一個是耶律氏,一個就是蕭氏,而遼國的皇后從頭到尾一直都出自蕭氏部族,原來在耶律阿機建號稱帝時,他就認為自己就像漢高祖劉邦一樣偉大,所以又把耶律氏稱作漢姓劉氏,而蕭氏則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的皇后要像漢丞相蕭何那樣一直輔佐他得天下安天下,所以後族就以一直以蕭為姓了(也有說是隋煬帝蕭皇后流落突厥之後)。

不過後來女真金國滅遼之後,耶律氏遺族則改為了女真移剌氏,而蕭氏也改為了女真石抹氏,這都已是後話了。言歸正傳,耶律倍的親媽媽是大遼淳欽皇后蕭平,她本是回鶻述律氏人,回鶻名字又叫述律月裡朵,也就是著名的“斷腕女主”述律太后。

在整個遼國曆史上,有兩位極為出名的蕭太后,堪比契丹人的呂雉、武則天,一位就是這個述律太后,也叫應天太后。還有一位就是戲說當中北宋楊家將的死敵承天太后蕭綽,也就是影視劇中的蕭燕燕。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話說耶律倍自幼聰敏好學,表面寬仁,內心卻充滿了機謀。遼太祖神冊元年春,耶律倍被冊立為了皇太子,當時遼太祖問侍臣們說道:“自古得天下而受天命之君,都要事天敬神,而滿天神明,有大功德者,朕想對他們進行祭祀,哪位神明可以先行祭祀呢?”

遼國的滿朝文武都說答說釋家可以先祭祀,遼太祖卻冷笑道:“釋家非中土教派!”這時太子倍卻答道:“孔子乃大聖,萬世所尊,宜先祭祀!”遼太祖聽了大悅,立馬在遼國修建孔子廟,並下詔皇太子代天子春秋祭祀。

耶律倍還曾經跟隨遼太祖征伐烏古和党項兩大部落,党項就是西夏王朝的部族。後來耶律倍又做了遼國大軍先鋒都統,跟著遼太祖搶奪漢地的燕雲十六州。每當遼太祖要西征,就留耶律倍監國鎮守京師。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後來耶律倍又給他老爸遼太祖陳述攻取渤海國之計,渤海國本是東北粟末靺鞨部眾所建,因其國主大首領受到大唐帝國冊封為“渤海郡王”而得名。遼太祖天顯元年,耶律阿保機決定征伐渤海國,耶律倍從徵在側,不久遼軍攻下扶余城,遼太祖就想將當地的百姓全都強徵為奴役,耶律倍趕緊勸諫道:“剛得到人家的土地,就要把當地的民眾都徵調起來做事,百姓肯定不能安穩,還不如先乘破竹之勢,一舉攻下他們的王都忽汗城,到時候想怎樣擺佈這個國家都是可以的!”

遼太祖覺得他兒子說得很對,就這樣去做了,於是太子倍和二弟遼國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德光為前鋒,一夜之間就圍住了渤海國王都忽汗城,渤海王見窮途末路,就趕緊向遼軍乞降了。

可後來渤海王又再次叛亂,氣得遼太祖再次將他平定,最後他決定不再讓渤海國立於天地之間,就徹底滅掉了這個國家,並改為了東丹國,其王都也改為了天福城,並封皇太子耶律倍為東丹國人皇王國主,又賜給耶律倍天子冠服,甚至讓他在東丹國自己建立年號“甘露”,又設定了左右大次四個國相及文武百官,就像漢制朝廷一樣。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遼太祖只要求東丹國每年向大遼進獻貢布十萬五匹,好馬一千匹,遼太祖又對耶律倍說道:“這片國土瀕臨大海,不是我們這些遊牧部眾久居之地,寡人現在就留你在這裡治理,以見寡人愛民之心!”

耶律阿保機將要回到契丹本土,東丹人皇耶律倍作歌以獻,遼太祖說道:“有你替寡人治理東方的土地,寡人還有何憂呢?”耶律倍卻哭得非常傷心告別。沒過多久,契丹本土諸部多發生叛亂,都是因為遼太祖一心想要使遼國成為漢制的封建帝國,而不像再和從前那樣只是一個遊牧大聯盟部落混日子。

當然這個時候遼國還不叫“遼國”,本名應該叫作大契丹國,以族名為國號,“大遼”之號是後來遼太宗耶律德光一口氣南征打到了中原五代後晉王朝國都汴梁時,才宣佈漢地和契丹統歸他一人管轄,因此改號為大遼帝國皇帝。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這個耶律倍二弟耶律德光作為遼國的天下兵馬大元帥,為了父皇的霸業,竟將那些部族叛亂全部掃平,可遼太祖也老病而不久駕崩,訃告傳至東丹國,耶律倍嚇得當天就趕緊奔赴治喪之所。當耶律倍得知自己老媽述律太后想要立二弟德光為大遼帝國新皇帝時(類似隋朝獨孤皇后欲立次子楊廣),他就對滿朝公卿說道:“二弟大元帥功德遠及人神,中外都已屬意歸心,那就讓他來主掌大遼王朝的社稷吧!”於是就在群臣面前請求太后扶立德光為皇帝,自己則讓位準備歸國就藩。

耶律德光就這樣坐上了大遼契丹帝國的龍椅,這就是遼太宗皇帝了。遼太宗即位之後,就非常猜疑大哥東丹國人皇殿下耶律倍是不是真心對他好,於是就將東平府改為南京,然後將耶律倍遷到那裡去幽禁,他又害怕大哥在軍民當中的威信與號召力,於是又將那裡的百姓都全國清空,使得耶律倍獨守一座空城。

耶律德光還不放心,又派出自己的親信衛士陰伺大哥平日的動靜,耶律倍來到東平府之後,又命臣下王繼遠撰寫了一塊《建南京碑》,又在自己的西宮建了一座書樓,平日裡就在裡面創作《樂田園詩》。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這時在中原的後唐王朝皇帝唐明宗李嗣源,他本是沙陀人,名叫邈佶烈,聽說契丹有這麼一位賢明的廢太子,就遣人跨海持書密召他來中原避難。耶律倍得到後唐皇帝的密信後,就假裝到海上去捕魚,這時就和唐使相遇了,他對自己的左右侍臣說道:“寡人本以大遼的天下讓給二弟德光,如今反而被他各種猜忌和幽禁,寡人還不如跑到別國去,就像春秋時的吳太伯躲避王位那樣一走了之!”

於是他就在海邊寫了一塊木牌,上面刻了一首詩道:“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寫完後就帶著自己最心愛的高美人,還有一船書籍浮海而去。遼太宗得知之後,大為震怒,還說道:“這個時候,還敢自比大山,把寡人比作小山,簡直不把寡人放在眼裡!還到處傳唱這個皇位,是他不想當讓給我的,氣煞寡人也!”

而當耶律倍到達後唐王朝地界時,後唐朝廷以天子儀衛前來迎接他,耶律倍坐上了只要大唐皇帝才可以坐的殿船大龍舟,後唐眾官也圍上來陪列祝酒。等到了汴梁,耶律倍見到了唐明宗皇帝,明宗將戰神唐莊宗李存勖的虢國夫人夏昭容賜給耶律倍為妻,並賜姓為李,名曰贊華,也就是漢名叫作李贊華。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唐明宗又將他安置在滑州,並命他遙領後唐王朝虔州節度使一職,也就是享受這個虛銜待遇,而不是真的去做官管事。可耶律倍到了中原之後,反而思念起契丹大遼故國來,特別是他的親媽媽述律太后和親弟弟德光皇帝陛下,於是他就遣使派人前去問安,一直都沒有斷絕。

後來唐明宗因為兒子造反,受驚而駕崩,他的養子李從珂又斬殺了他的親兒子,自己做了皇帝,也就是唐末帝,耶律倍見中原天下不穩,就派人密報遼太宗耶律德光說道:“二弟主上,李從珂背父弒君,你趕緊率領契丹大軍前來討伐,順便就直取中原花花江山可也!”

於是遼太宗耶律德光高興地宣佈南征後唐王朝,先是冊立了唐明宗的女婿太原留守石敬瑭做新皇帝,改國號為大晉,並隸屬於大遼,又接受了比他大十一歲的晉高祖石敬瑭做自己的乾兒子,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厚顏無恥、賣國求榮的“兒皇帝”,同時又接受了石敬瑭進獻的以燕山以南,燕京為中心的“幽雲十六州”土地作為“孝敬之禮”。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遼國大軍這才直搗後唐國都京師洛陽,一向驍勇無敵的李從珂這次居然不肯抵抗外侮,而是拿著秦始皇傳下來的傳國玉璽,在一座金碧輝煌的御樓之上點火自焚了,這個傳國玉璽從此也就不見了蹤跡。

當時李從珂還想召耶律倍和他一起自焚,耶律倍卻不肯順從,李從珂竟派出大內侍衛李彥紳去斬殺這個契丹奸細,史書記載耶律倍就這樣“遇害”了,時年三十八歲,在敵國苟活六年之久,而且還有一個僧人為他收殮遺骸,不過是真是假就很難說了,後世有人說他根本沒死,或者這個僧人就是他本人,當然這已是無從知曉真相了。因為即便李從珂不斬殺他,他自己又不逃走,等到他親弟弟捉到他,這位東丹國人皇、遼國前廢太子也是難逃一劫。

當石敬瑭進入洛陽時,就為岳父唐明宗、二舅子秦王李從榮、三舅子唐愍帝李從厚服喪慟哭,當然還包括了賜名李贊華的耶律倍,後來還以王禮為他舉行了喪禮。後來遼太宗耶律德光又把耶律倍的靈柩帶回了遼國醫巫閭山,如今地處遼寧錦州境內,也叫作無慮山或閭山,並號稱為古幽州的鎮州神山。遼太宗又給親大哥賜諡號為“大遼文武元皇王”。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後來耶律倍的親兒子遼世宗耶律兀欲(契丹小名烏雲)做了皇帝,又追諡他的親爸爸為大遼讓國皇帝,尊其陵墓為“顯陵”。到了遼聖宗耶律隆緒統和年間,又更改諡號為“大遼文獻皇帝”,在遼興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年,又增加了諡號及廟號為“大遼義宗文獻欽義皇帝”,就連耶律倍的兩位妻子,也都被追諡為了“端順皇后”和“柔貞皇后”。

而耶律倍作為一名漢學大師,他的藏書達萬卷之多,後來都藏在了大遼醫巫閭山絕頃之上的望海堂。他通曉陰陽,深知音律,精通醫藥、砭焫之術,對契丹、漢文字書法文學都有極高的造詣,他還自譯過《陰符經》。

耶律倍又擅長繪畫,特別是契丹人物畫,如《射騎》、《獵雪騎》、《千鹿圖》等等,這些後來都密藏在了北宋的皇宮之中,恐怕都是宋徽宗這位藝術家千辛萬苦蒐集而得的。然而耶律倍作為一個統治者,他性情急躁,嗜好殺戮,他的婢妾只要有一點點微小的過失,就會被他刀割火灼,所以他在後唐時獲賜的夏昭儀就因為懼怕他的殘暴,而乞求削髮為尼。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耶律倍有五個兒子,分別是兀欲、婁國、阿稍、隆先、道隱,而長子耶律兀欲居然從他叔叔德光手裡接過龍椅,成為了大遼第三代皇帝,也算是替他父親完成了半生遺憾的帝王夢想。

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兄弟,其實和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建成、李世民頗為相似,兄弟二人其實都是文武兼備之才,不過耶律倍更偏向於文治,耶律德光更擅長於武功,所以才會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和當年的秦王李世民被加封為天策上將幾乎如出一轍,如果照這樣看來,耶律倍的結局又比慘死於玄武門外的李建成要幸運得多了!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當年唐高祖考慮到秦王李世民功高蓋世,也想把太子建成降為蜀王,然後將秦王世民扶上太子之位,可這個方案很快就被他自己否決了,後來他又想分陝東之地全由世民一人掌控,也就是建成在長安稱帝,世民在洛陽為尊,旌旗號令皆如天子,兄弟從此平分天下,可世民卻不肯這樣幹,理由很簡單,這不就等於分裂大唐了嗎?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啊!

到了後世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很可能也借鑑了這段歷史,所以將太子倍提前封為了東丹國王,讓他自己獨掌一國之權,並賜予“人皇”之號,也就不是普通的臣屬藩鎮了,從此也就叫他不要再和二弟爭天下了。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可這位心懷四海天下的耶律德光,後來不但改國號“大遼”,為做幾天中原皇帝連命都可以搭了進去,又怎會在臥側之榻,容你一個原本威望毫不遜色於我的人皇前太子在一旁“假寐”酣睡呢?

至此,看官們認為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這哥倆,比起“玄武門”兄弟,到底是不是一對好兄弟呢?另外,關於耶律倍的最終下落,看官們還有其他相關史料能稍解此懸案迷蹤麼?

身為太子稱皇多年,“讓位”於弟,卻又寄身敵國,最終受戮的帝王

43歲從軍,斷槍破強寇,一生鮮有敗績,最終卻投敵乞活的一代名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