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2022-12-29由 電動工具迷 發表于 歷史

我們j神舟十四號順利返回地球,由於是東風著陸場建成之後首次夜間搜救,加上也是第一次冬季低溫搜救,所以整個著陸過程備受矚目。然後,航天迷們看到降落傘繩和地上的2個大坑,硬說是返回艙“砸下來”形成的,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首先,神舟十四號降落時間和地點與前兩次有差別。

時間上的差異,造成即便同一區域,地面條件也不相同。

東風著陸場位於

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帶,地域遼闊人煙稀少,從2016年6月試驗多用途飛船返回開始首次啟用。神舟十二號任務時,才第一次降落在東風著陸場,到現在神舟十四號降落,已經啟用過五次,其中載人返回也有三次。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2萬平方公里東風著陸場地形地貌平緩,地表廣泛覆蓋著第四紀沉積物,在風力侵蝕等作用下,形成了一眼望去廣闊無際的沙漠與戈壁。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由於該地屬於溫帶大陸性沙漠氣候,氣候十分乾旱,降水量稀少,年降水量只有40-80mm,所以地面較為鬆軟。

尤其是冬季,由於缺少地面植被覆蓋,地面更加鬆軟。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我們知道,神舟十二號降落是在9月份,神舟十三號降落是在4月份,處於秋季和春季,相對來說,表層土壤含水量還較高,降落時反推發動機只能吹起表面的浮沉。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地點上的差異,造成不同區域,地面條件更不一樣。

我將三次載人著落座標拿出來進行標註,為了統一,均以第四次落點預報落點位置座標為準。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神舟十二號的返回艙落點為:100°04′34″E ,41°37′23″N;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神舟十三號的返回艙落點為:100°09′43″E,41°39′11″N;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神舟十四號的返回艙落點為:100°03‘08’‘E,41°39’12‘’N;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當我們將經緯度轉化為座標,然後檢視地形、地貌就一目瞭然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嘗試一下,這裡就不展開了。如果你再對比下,三次降落不同的地表植被等就更加的一目瞭然。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其次,反推發動機啟動吹起來的坑。

神舟十四號降落時,距離地面10公里降落傘陸續開啟,到距離地面1-2米時,伽馬放射源探測到訊號,則立即啟動反推發動機。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所以,白天我們能看到大量的揚塵,就是發動機吹起來的。而這次因為是夜晚,透過紅外攝像機,我們也能看到一些揚塵。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咱們的返回艙上在返回艙前半球段和側壁上設有8個發動機可分成5個機組,其中:裝有2臺俯仰控制發動機的機組有1個,安裝於返回艙中部偏上;裝有1臺偏航控制發動機的機組有2個,安裝於返回艙的上部;裝有2臺滾動控制發動機的機組有2個,安裝於返回艙的下部。

滾動控制發動機的兩個機組分主、備份,而控制俯仰、偏航的發動機互為備份。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當降落傘轉換成垂直吊掛狀態後,就丟擲防熱大底,落處反推發動機,到達指定高度後啟動,將速度進一步降下來。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著陸反推發動機一般採用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主要部件有點火裝置、燃燒室、裝藥和噴管。

下圖就是神舟十四號的返回艙底部,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反推發動機的噴口,恰好也與地面的2個坑對應。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從圖上可以看到2個大坑距離返回艙尚有一段距離,可以完全肯定是由反推發動機吹拂地面造成了,加上地面比較鬆軟,在高溫、高壓的氣流下,形成了深坑。

而我們看到神舟十三號落地紀念碑所在地的照片後,更加確定這一觀點,鬆軟的地面被吹得坑窪不平。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最後,返回艙如何讓航天員更舒適。

實際上,我們除了降落傘、反推發動機,返回艙裡還有兩項重要的設施保護航天員們的安全。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第一,返回艙密封大底可以變形減速。

返回艙的大底內層是一層密封的蒙皮,,它與裝有密封圈的端框焊接在一起,它的外面焊有一些輻射狀的析條,最外面是一個鋁合金的緩衝球底,用1000多個螺釘將它與析條連線在一起,最終構成一個金屬夾層 。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當返回艙受到地面撞擊之後,蒙皮與大梁之間填充的高空隙吸能泡沫鋁就能吸能緩衝。

第二,航天座椅緩衝 。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著陸緩衝的最後一道防線是航天座椅,在即將落地前,會束縛航天員,並用火器將緩衝期開啟,讓處於半躺半坐狀態的航天員連同座椅被抬升250毫米,然後自定鎖定。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返回艙著陸時,在人-椅系統的衝擊作用下,緩衝器下移 ,從而吸收地面的衝擊力。

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提升返回技術,我們已經試驗成功了新一代飛船,除了增加群傘之外,還在返回艙底部增加了氣墊,確保航天員返回更加舒適。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總結:今年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第30個年頭,每一次看似行雲流水的順利往返背後,有無數次的試驗和準備,為的就是一絲不苟,分毫不差保障航天員們的安全。

在技術、組織、管理上我們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每一次太空之旅都有無數個航天人默默付出。

神舟十四號著陸“砸”下兩個大坑?但凡學點物理,也不會這樣說

也正如神舟十四號乘組指令長在撤離空間站時所說:我雖然沒有和你們見過面,但是180天的一起工作,我熟悉你們的聲音,感謝你們的一路相伴。

鐵打的空間站,流水的航天員。各位辛苦了。#神舟十四號#

相關閱讀:

切傘失敗?非也!神舟十四號返回圓滿成功,1200平方主傘功不可沒

神舟十四號不是“切傘失敗”,深讀飛船著陸程式,或許有意而為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