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做夢都想統一印度的語言,甘地為什麼徹底失敗了?

2022-11-28由 兩抖雲 發表于 歷史

1915年,甘地從南非回到印度,準備點火於基層,誅了帶英的心。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周遊全國考察民情。結果去的地方越多,他的血壓就越高,因為大部分地方的印度人,說的話甘地根本聽不懂,完全是跨服聊天。

於是甘地急了,因為他要做的,就是發動群眾和帶英鬥法,現在連語言都不通,怎麼團結全國人民?

甘地認為,攘外必先安內,而統一的語言和文字,和擼串一樣,是加深感情最有效的手段,於是從1917年開始,甘地和國大黨就開始醞釀統一全國的語言,計劃將使用人數最多的印地語,也就是印度中北部各邦使用的語言,作為國語向全國推廣。

但印度有100多個民族,1600多種語言,就連印地語,也只有1/3的人會講,就是個散裝的國家,何況英國人還在,國大黨沒有能力完成語言統一。

但甘地等人發起的一波波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終於把帶英幹疲了,印度也在1947年正式獨立。

不過在這之前,甘地和尼赫魯就已經動手了,他們在1946年成立了制憲會議,準備起草憲法,並利用這次機會,徹底完成語言統一的大業。

但怎麼統一,爭議很大,於是印度人到處找案例,最終盯上了蘇聯。印度發現蘇聯也是民族和語言爆窩,但蘇聯模式就很成功,那就是把俄語當成官方語言,雖然保留少數民族的語言,但只享有地方上的權力,全國層面還是講俄語。

找到了理論依據,於是國大黨就坡下驢,還是甘地的方案,尼赫魯附議,就是死推印地語,把它當成印度的國語。

但這時候出了個叉子,原來國內的穆斯林不想和印度教的人玩了,終於在1947年分了出去,這就是印巴分治,分治同時引發了宗教大仇殺,具體死了多少人誰也不知道,估計在50萬到200萬之間,連甘地都被人突突了,原因是嫌他對穆斯林太軟弱。

做夢都想統一印度的語言,甘地為什麼徹底失敗了?

雖然分治了,但印度國內依然有大批穆斯林,這麼一鬧,兩個教派之間的關係極度惡化,所以當他們聽說,政府想把印地語作為國語,原地爆炸,因為他們講的是烏爾都語,隨後這幫人強硬表態,說必須把烏爾都語也作為國語之一,否則誰也別過了。

其實印地語和烏爾都語基本是一種語言,相互嘮嗑完全沒問題,很多語言學家把它們合稱為印度斯坦語,那為什麼國內穆斯林反應這麼大呢?

因為文字不一樣,這還要感謝帶英這個拱火大師。

16世紀初期,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入侵印度後,建立了莫臥兒王朝,在形式上基本統一了印度。但帝國上層信奉的是伊斯蘭教,講的是波斯語,隨後阿拉伯-波斯的語言和文化迅速在印度鋪開,一大批印度人皈依了伊斯蘭教。

做夢都想統一印度的語言,甘地為什麼徹底失敗了?

帶英來了之後,感覺自己人太少,生怕印度人一條心,於是發揚了攪屎棍精神,那就是搞民族分化,具體方法是,從1800年開始,大規模設立烏爾都語學校,教印度的穆斯林,如何用阿拉伯-波斯文字來寫烏爾都語。

做夢都想統一印度的語言,甘地為什麼徹底失敗了?

烏爾都語字母

雖然印地語和烏爾都語相通,但印地語的書寫字母,是梵語化的天城字型,這字一看就自帶仙氣,絕對三哥範。但英國人這頓操作,活生生把印度斯坦語變成了兩種語言。

做夢都想統一印度的語言,甘地為什麼徹底失敗了?

印地語字母

所以民族分化,就是帶英的主要殖民手段之一。

本來甘地和尼赫魯想融合這兩門語言,但國內的穆斯林為了維護自己的身份,打死不幹,不僅抵制印地語,還刪了不少梵語詞彙。

不僅是國內的穆斯林,聽到政府想推印地語,南部各邦的人也反了。

這批南方人更有意思,他們是達羅毗荼人的後裔。達羅毗荼人是公元前2000年前,統治印度的人種。這幫人哪來的是個謎,很多學者認為他們是印度的土著,也正是他們,創造了四大古文明中的印度河文明,位置就在今天巴基斯坦那一帶。他們也創造了印度最早的城市,比如那個摩亨佐·達羅城,相傳就是達羅毗荼人4600年前建的。

這批土著長得比較有喜感,短小精悍,面板黝黑,堪稱“印度宋小寶”,和後來的民族差別很大。

做夢都想統一印度的語言,甘地為什麼徹底失敗了?

但公元前2000年左右,來自烏拉爾山脈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騎著馬唱著歌,溜進了印度,發現這地不錯,真暖和,於是和土著們打起來了。

做夢都想統一印度的語言,甘地為什麼徹底失敗了?

騎兵打步兵那就是碾壓,於是達羅毗荼人頂不住了,跑到南方苟了起來,雅利安人嫌南邊太熱,給小寶們留了一條活路。所以今天印度南部各邦,講得都是達羅毗荼語系,比如泰米爾語、泰盧固語等等。

雅利安人有自己的語言,叫吠陀梵語,所以南方語系和印度中北部語系,沒有任何關係,完全是外語。

雖然被雅利安人打敗了,但南方土著認為,自己的語言更豐富,文學作品也早,講印地語的都是蠻夷,所以玩命抵制。

於是在1948年,南部掀起了規模浩大的“反印地語”遊行。

印巴分治這場血腥動亂,再加上南方的騷亂,讓尼赫魯這幫人頭皮發麻,於是決定曲線救國,不提“國語”的事了,改叫“官方語言”,尼赫魯的意思是,偷偷地推廣,打槍的不要,讓生米煮成熟飯,這就成了。於是經過操作,在制憲會議上,印地語最終成功上位。

但為了安撫南方,憲法規定,各邦可以選定自己的官方語言,小語種也受憲法保護,可以繼續用母語上課等等。

還有一門語言,是改革的重頭戲,那就是英語。

因為剛剛獨立,很多印度人對英語深惡痛絕,認為這是英國殖民者的遺毒,要求把它滅了。尤其是甘地,在南非那幾年,他被英國人霍霍得不輕,所以堅決要求,用印地語取代英語,以後誰也不許拽洋詞了。

但國內有一大批精英,死活不同意,認為英語關乎印度的未來,只能45°角仰望,絕不能取締。

那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還要感謝帶英,這就是英國控制殖民地的第二個絕招,扶持國內代理人。

帶英控制了印度之後,為了方便統治,準備養一批二鬼子,也就是既懂英語,又會說土話的印度精英,讓他們學習英國的制度、科學和文化,從而產生對父上的認同,然後用這些二鬼子,去統治印度老百姓,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以印治印”。

於是在1835年,英國頒佈法令,規定只能給英語學校撥款,從此奠定了英語在印度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絕對霸主地位,到今天依然如此。

同時,英語替代了波斯語,成了印度高層的官方用語。

1845年,英國又放了一個大招,那就是全國的公務員考試,優先錄取那些會說英語的印度人。

這些規定這意味著,你想出人頭地,必須掌握英語。所以英語不僅是印度精英們的優勢,也是他們控制印度上層的工具。

所以在這次制憲會議上,對英語的去留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最終在尼赫魯的堅持下,憲法規定,在1965年之前,留著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但1965年之後,就廢了英語,全改印地語。

最終,這部和稀泥的憲法在1950年正式施行。結果誰也沒想到,正是這次語言改革,成了印度持續動亂和分裂的導火索。

本來每個邦裡,不同民族之間就有點矛盾,憲法通過後,他們都想把自己的民族語言,當作邦的官方用語,誰也不服誰。於是很多人要求,乾脆根據語言重新劃省,尤其是南方地區,比如馬德拉斯邦,這本來是南方的一個大省,但北邊的人講的是泰盧固語,經常和其他種族幹仗,所以要求獨立。

1952年,一個叫波蒂的狠人為了實現獨立建邦,祭出了印度的傳統藝能,絕食,絕了整整52天之後,活活餓死了。有些人可能不信,其實在印度絕食個把月,這都屬於正常操作,具體什麼原理我也不懂,反正就很神奇。

這個狠人的死,當即引發了暴力騷亂,尼赫魯沒辦法,宣佈劃出北部地區,單獨成立安得拉邦,把一個大邦活活拆了。

其他南方人一看,全鬧上了,剛才我說了,南方人講的達羅毗荼語系,一共四種語言,結果一家一個,成立了四個語言邦。北邊的人一看,我們也要按照語言重新劃省,像古吉拉特邦、旁遮普邦等等,都是從大省按語言分出來的。

這樣一來,雖然減少了不同種族之間的衝突,但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王國,造成了實質上的國家分裂,再想動他們就難了,南部的幾個邦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一會再說。

好不容易讓各邦都消停了,結果印度的穆斯林又反了。隨著印地語的強制推廣,說烏爾都語的人回過味來了,於是在1957年掀起了“烏爾都語日”運動,雙方最終引發了械鬥,造成了幾十人的傷亡。

到了1960年代,南方各邦也開始強烈抵制印地語,尤其是法律規定,1965年後,公務員考試只能用印地語。

對於南方人來說,印地語比英語還難學,1965後英語又沒了,所以都瘋了,要求必須保留英語作為官方語言,這樣我們還能繼續考公務員。尼赫魯一看壓不住,沒辦法,只能在1963年出臺了《官方語言法案》,承諾1965年之後,繼續保留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沒想到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尼赫魯死了。南方各邦一看,他死了,那他說的話還算數嗎?傳來傳去,疑問句變成了否定句,於是所有人的神經越繃越緊,最終在1965年的1月25日,也就是語言法案生效的前一天,在南方地區爆發了全面的騷亂,最激烈時,5萬多人上街和警察硬剛,上演了一場警民魚水情,其中66人見了溼婆,騷亂持續了整整兩個月,反對者見了帶印地語的東西就拆,商人罷市,學生罷課,弄得跟五四運動似的。

做夢都想統一印度的語言,甘地為什麼徹底失敗了?

最後,反印地語聯盟放了一個大招,說再強推印地語,我們南部四邦就直接建國了,名我們都想好了,就叫德拉維達斯坦。德拉維達就是

達羅毗荼的另一種讀法。

這就是按語言分邦的下場。

南方各邦這麼一鬧,把新總理夏斯特里嚇尿了,於是他立刻發表全國講話,表示英語依然作為印度的官方語言,不再作廢。

同時國大黨也意識到,語言問題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蘇聯那一套在印度就是扯淡。統一語言的態度也發生了質變,從一開始的雄心壯志,變成了畏手畏腳,一再妥協。

鬧成這個樣,語言統一的大業基本黃了。於是1967年,印度各邦的部長聚在一起,開了一個小會,研究出了一個著名的妥協方案,那就是《三語法案》,規定中等學校必須用印地語、英語和地方用語這三種語言,實質上承認了改革失敗。

但這項政策還是遭到了很多地區的抵制,人家不教印地語,最終也不了了之了。

正因如此,缺少統一語言和文字的印度,成了主權大國中的爛尾樓。

到如今,印度所有語言中,使用人數超過100萬的有29個,超過1000萬的有15個,最普及的印地語,也只有40%的人會說,在可見的未來,統一語言和文字沒有任何可能性。

土話不行,那英語行不行?

根據印度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2011年,把英語作為“第一”“第二”“第三”語言的印度人,總共有1。29億,只佔總人口的10。7%。我上文說了,印度的高等教育,是以英語為基礎的,所以英語只能維持印度精英層面的統一,和中文的作用沒法比。

語言不通會造成很多問題,比如統一市場的形成,拉低大學入學率等等,但最關鍵的有兩點,一是降低了國家治理的效率,因為全國的資訊不能順暢流通,需要經過外部媒介的翻譯,就像甘地考察時那樣,因此提高了國家的治理成本。

第二點,就是降低了國家凝聚力。不同種族使用不同的語言,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不利於國家的穩定和統一,就比如2021年7月,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和米佐拉姆邦爆發了一場小內戰,原因竟然是領土糾紛。米佐拉姆邦的人認為,阿薩姆邦佔了自己的一個縣,帶頭動手的竟然是雙方的警察,連輕機槍和手雷都上了,結果死了7個警察,包括官員在內的60多人受傷。眼瞅著越鬧越大,最後莫迪沒辦法,調了中央後備警察部隊前去鎮壓。

做夢都想統一印度的語言,甘地為什麼徹底失敗了?

做夢都想統一印度的語言,甘地為什麼徹底失敗了?

其實這兩個邦本來是一家,因為民族和語言不一樣,結果在1972年,米佐拉姆邦從阿薩姆邦分出去了。這倆貨還不是個例,因為差別太大,邦和邦之間互相不認,經常幹仗,小規模內戰就從未斷過。

所以說統一的文字和語言,對維護國家安定團結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其實印度這個國家的上限是非常高的,不亞於中國。之所以這麼有喜感,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完成國家整合,

語言只是其中之一。

4000多年來,印度次大陸被雅利安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英國人輪了一次又一次,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印度的社會結構。

印度能建國,靠的是談判,而不是徹底的暴力革命,這導致落後的社會結構和秩序被基本保留了下來,國內一大批牛鬼蛇神,活得都很滋潤。

咱們是怎麼統一文字的,什麼代價?這個大家都知道,如果

沒有兩次大的民主主義革命,滿清怎麼能變成新中國呢?

現在大家一提起三哥就樂,這很正常,但如果有一天,印度天下大亂,還真不能抱著看別人養二哈的心態,因為從長遠來看,這不是壞事,它意味著印度的重生,只有原有的社會結構,比如種姓被徹底摧毀之後,它才能成為一個頂尖的大國,大亂大治就是這個意思。

(原創不易啊,都看到這了,點個贊鼓勵一下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