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竇憲:平定匈奴,燕然勒石,影響歐洲歷史格局,卻被皇帝賜死

2022-09-17由 中外名人全知道 發表于 歷史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使至塞上》這首詩。這裡的“燕然”是一座山的名字,是現在蒙古國的杭愛山。提到燕然山在古代可是將、帥最高榮譽的象徵,被文臣吹捧,令武將嚮往。

幾千年前,“燕然勒石”的主角在享有最高榮譽的同時,估計自己也不曾料到,他的四次出征,竟然引發了歐亞大陸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一發而不可收,徹底影響了歐洲的格局,甚至導致了羅馬帝國的滅亡,一箇中國人竟然改變了歐洲的格局。

這個人就是東漢名將竇憲,一位漢室的外戚,重要的權臣。

竇憲:平定匈奴,燕然勒石,影響歐洲歷史格局,卻被皇帝賜死

竇憲

竇氏可不一般的家族,先有西漢時期的孝文皇后,一位經歷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的女人,竇氏一家早在西漢就已是望族、官宦世家。

後有,兩漢初期竇憲的曾祖父竇融,他帶著納河西五郡歸附了光武帝劉秀,成為雲臺三十二將之一,被封為安豐侯。竇氏家族在東漢的勢力可謂是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位二千石大臣。

秦朝到東漢時期,匈奴一直威脅的中原的安全,在與匈奴的數次戰爭中,湧現了衛青、霍雲病等名將,

可為什麼說竇憲徹底解除了匈奴的威脅,還影響了歐洲的歷史格局呢?

公元88年,已向漢朝稱臣的南匈奴,看到北匈奴內亂鬧饑荒,便想趁機一統南北匈奴,並向漢朝提出協助出兵的請求。被封為車騎將軍的竇憲,領命率軍出戰北匈奴。

竇憲:平定匈奴,燕然勒石,影響歐洲歷史格局,卻被皇帝賜死

竇憲率軍與北匈奴進行了四次大戰,分別是稽落山之戰、伊吾之戰、河雲北之戰、金微山之戰,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華。

公元89年,竇憲親自率隊與耿秉共八千騎士出征,與度遼將軍鄧鴻、南匈奴單于屯屠河會師於稽落山,對北匈奴展開了激烈的猛攻,北匈奴連連潰敗。

竇憲認為這是徹底打敗匈奴的好時機,於是下令整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烏布蘇諾爾湖,出塞三千多里,一路告捷。這一戰下來,使得北匈奴已元氣大傷,死亡一萬三千多人,與投降的部落,共約二十萬大軍,竇憲部隊還俘獲了馬、牛、羊、駱駝百餘萬頭。

竇憲:平定匈奴,燕然勒石,影響歐洲歷史格局,卻被皇帝賜死

這一戰,讓大漢在西域名聲大震,長達三百多年中原與匈奴的戰爭也終於接近了尾聲。

此時,竇憲、耿秉等眾人登上燕然山,眼底是一覽無餘的大漠草原,這就是打敗匈奴的主戰場,心中萬分感慨。為了記住這一軍事壯舉,他效仿名將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做了“燕然勒石”,他命令文書班固寫下了《燕然石勒碑》,以宣揚漢軍功績,還在距離漢朝邊境三千餘里的地方刻石勒功。

公元91年,竇憲認為北匈奴的餘部尚存,請求再次出征,這次與他率兵出塞的有右校尉耿夔、司馬任尚、趙博等人,出塞五千裡,一直到金微山,這是漢軍與匈奴作戰行程最遠的一次。金微山一戰,為竇憲的北伐匈奴之戰畫上了句號。

竇憲:平定匈奴,燕然勒石,影響歐洲歷史格局,卻被皇帝賜死

此後,北匈奴的殘餘部分不斷西遷,後在俄羅斯草原之上建立了匈奴帝國,打得歐洲人叫苦連天,北匈奴的阿提拉甚至被歐洲恐懼地稱之為“上帝之鞭”。

西方歷史學家愛德華認為,東漢竇憲率領的大軍,打得北匈奴丟盔棄甲、一路潰逃舉族西遷,並來到多瑙河流域,並將哥特人趕到羅馬帝國。為了生存,哥特人開始了一系列入侵,並最終將強悍一時的羅馬帝國摧毀。

竇憲:平定匈奴,燕然勒石,影響歐洲歷史格局,卻被皇帝賜死

北匈奴

竇憲平定北匈奴,除了徹底解決了北匈奴對中原地區的威脅,還影響了整個歐洲的歷史程序。但是,

竇憲出兵北匈奴的原因和目的並不是單純,那又是什麼呢?

《後漢書》中記載 “憲懼誅,自求擊匈奴以贖死”。難道竇憲是因為害怕被殺,才自己要求去抗擊匈奴的嗎?那誰又要殺他?

竇憲在京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子弟,依仗竇皇后的勢力,肆意妄為,沒有人敢惹他。

東漢初年,時任虎賁中郎將的竇憲看上了沁水公主的田園,竟然以低價強買到自己手裡,沁水公主迫於竇氏家族的勢力沒有聲張,自認了倒黴。但是,竇憲欺負的畢竟是漢章帝的姐姐,漢明帝的女兒。這事傳到了漢章帝的耳朵,章帝向竇憲求證後,勃然大怒,要嚴懲他。妹妹竇太后知道後,不顧自己的顏面為哥哥求情,這事才算了結。隨後,竇憲乖乖地將田園還給了沁水公主。

此事之後,漢章帝在位期間,竇憲沒有再被重用。公元88年,漢章帝病逝,年僅10歲的太子劉肇繼位,史稱漢和帝,因其年幼由竇皇后攝政,竇憲才有了掌權的機會,重新得勢的竇憲更加囂張離譜,開始殺人。

竇憲:平定匈奴,燕然勒石,影響歐洲歷史格局,卻被皇帝賜死

竇憲殺人

竇憲的父親竇勳早在漢明帝時期,因犯了罪被處死了。他對這件事一直記恨在心,伺機報復當時審理案件的韓信。等到漢和帝時期,他看到時機已到,他便安排刺客殺了韓紆,還帶著他的腦袋去祭拜了父親。

竇憲無法無天到了這種地步,全是仗著皇帝無權,大權全握在竇氏家族的手裡,都不能拿他怎麼樣。但是,接下來,他的行為犯了眾怒,直接惹惱了竇太后。

竇憲:平定匈奴,燕然勒石,影響歐洲歷史格局,卻被皇帝賜死

竇太后

皇族都鄉侯劉暢與竇太后關係親密,很得太后的寵信。此事,引起了竇憲的懷疑,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便暗中謀劃除掉劉暢。他安排刺客暗殺了劉暢並巡禮給了蔡倫等。

結果,暗殺事件敗露,竇憲殺的可是皇族,徹底惹怒了漢室皇家,竇太后查明事件後,極為憤怒,按律當誅,為了能暫時保住哥哥的性命,馬上將竇憲關進了內宮,等待發落。

就在此時,歸降的南匈奴單于上書朝廷,請求出兵剿滅北匈奴。滿朝文武意見不一,有人主攻,有人支援。爭執不下時,竇憲向竇太后主動請纓,帶兵出征立功贖罪。

論帶兵打仗,整個朝堂上下沒有幾個能比得上竇家的實力。這也是能保住竇憲性命的一個機會,竇太后很快就同意了哥哥的請求。

於是,竇憲作為一個戴罪之人,率兵遠征匈奴。結果確實讓人意外,他竟然創造了奇蹟,讓他從一個戴罪人變成了大漢的功臣,朝野上下名聲大振。

竇憲:平定匈奴,燕然勒石,影響歐洲歷史格局,卻被皇帝賜死

權傾朝野的竇憲,為什麼後來卻被漢和帝賜死了呢?

戰後的竇憲可以用東方朔的一句“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來形容。原本就性格囂張的他,更加行事更加猖狂,開始了竇氏家族外戚的專權。

隨著權勢和名望的不斷提升,竇憲竟然滋生了二心,常常與自己的心腹鄧疊、鄧磊、郭舉、郭璜等人密謀,謀權奪位之事。而他的兄弟和其黨羽也經常胡作非為,在朝堂上下造成了極壞了影響。

漢和帝儘管年幼,但深知竇氏家族對漢室的危害,以及對朝綱的影響,開始謀劃如何擊垮竇氏,剷除其黨羽。

竇憲:平定匈奴,燕然勒石,影響歐洲歷史格局,卻被皇帝賜死

漢和帝與宦官鉤盾令鄭眾聯合謀劃,由於竇憲兵權在握,實難一舉拿下,唯有用計,將他和軍隊分開,單個擊破,而且速度要快。

所以,他們利用了竇憲率兵回朝之際,將犒賞三軍的地方放在了郊外,漢和帝當誘餌在北宮親自迎接,讓竇憲單獨進城,迅速關閉了城門,切斷他與外界的聯絡。於是,和帝和鄭眾不費吹灰之力就扣住了竇憲,隨即,漢和帝下令將他的心腹鄧疊、鄧磊、郭舉、郭璜等人全部捕殺。

漢和帝的這一行動,來得突然迅速,竇憲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控制,毫無反擊的籌碼。看在竇太后的面子上,和帝沒有處死他,而冊封他為冠軍侯,遣返回了封地。竇氏兄弟們也一併被遣返回了各自封地,不久都被朝廷逼令自殺了。

14歲漢和帝,在宦官的支援下,剷除了霍氏外戚專權家族,但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宦官親政走上了歷史舞臺。

縱觀竇憲的一生,北伐匈奴戰爭在軍事史上產生很大影響,甚至影響到歐洲的歷史程序。但他權傾朝野,外戚專權參與朝綱,陰存篡位之心,終因私德有虧,被年幼的漢和帝賜死。

竇憲:平定匈奴,燕然勒石,影響歐洲歷史格局,卻被皇帝賜死

竇憲賜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