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2021-12-31由 冷兵器研究所 發表于 歷史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吹雪

字數:3323,閱讀時間:約15分鐘

編者按:前段時間電視劇《上陽賦》熱播,讓中國古典時代的門閥士族政治再次成為了網路上的熱門話題。本文就簡單介紹下中國古典時代的門閥士族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態。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從中國的大歷史的角度看,門閥士族的歷史不算非常突出。大致產生於漢,衰亡於唐。前後持續了五六百年左右。兩漢時期計程車家大族可以算是門閥的“原始形態”。三國曹魏稱帝后,開始實行新的選舉制度一一“九品中正制”。由於以後九品中正制在實際上成了門閥世族控制選官的一種政治特權,這個制度的實行,也就標誌著門閥世族制度的確立。門閥士族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與皇權的緊密結合。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西晉發生“永嘉之亂”以後,士族南北分流,由於北方政權大多為遊牧民族所建立,相對來說留在北方的門閥士族舊門與當時政權聯絡不是太過緊密。但南方門閥士族勢力與東晉南朝政權相始終,門閥們與皇權政治高度結合,形成了典型的“皇權——門閥”政治運轉模式。“五胡亂華”時期,北方戰爭不斷,許多門閥士族舉族向南方遷徙,其喪失的僅僅是存於北方的經濟基礎,社會影響力與政治上的優勢並未喪失。待南遷後與江南士族結合,扶持起東晉王朝後,南遷門閥士族在朝堂之上又居高位,以權謀利,其喪失的經濟基礎很快又恢復,同時,南方南北士族的合流,也將門閥政治推向巔峰,依賴門閥士族所建立的東晉政權實質上完全掌握在門閥士族手中,皇帝僅成為高位與統一的象徵。所以東晉初號稱門閥政治之鼎盛期,在其百餘年間,皇帝垂拱,門閥士族擅權,一直保持著皇帝與門閥“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而既然東晉王朝完全是靠門閥扶植起來的王朝,那麼當門閥士族出現勢弱的時候,東晉政權也就輕而易舉的被下層崛起的軍人顛覆。比如說劉裕的出現。此人的掌權加上東晉後期的相對安逸的生活,造就出了一批骨柔無力的門閥子弟,而此時的門閥士族早已喪失東晉初父輩的進取心與軍事能力。而當劉宋王朝建立後,東晉的門閥貴族便徹底喪失了軍事話語權。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後來的南朝皇帝皆起於行伍,國家也皆為“武人革命”建立起的新政權,開國君主為了穩固既得的地位,也為了重振皇權,必然要竭力避免門閥士族操持權柄的局面出現,故而大量任用寒人和下層士人,使之進入權力中樞,排擠門閥士族情勢難免。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終於在歷經兩晉、南朝後,隋代以科舉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唐承隋制,繼續實行科舉制,且在規模上有所擴大,制度上趨向完備。到了唐代前期,則是以關隴集團為主體,聯合其他門閥士族集團支援皇權這樣一種政治格局。從漢到唐,門閥政治出現不同的格局是由於其所處歷史背景不同決定的。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關隴集團可謂是唐王朝的政治支柱。在其起家之初,本是個以軍事貴族為核心的軍事集團, 由於不斷地融進胡漢大族,而日益士族門閥化。它從西魏開始不斷強大。隋滅亡之後,關隴集團並未隨之衰亡,轉而擁護支援了集團中另一位中堅分子李淵,乘機奪取政權,建立了唐朝。之後關隴集團的新首領李淵當上了皇帝,集團中支援李淵的裴寂、竇威、屈突通等一大批骨幹分子成為新王朝的功臣將相,並掌握了中樞權力。並在唐代前期達到鼎盛。李淵父子正是以這個集團為基本依靠力量,聯合來投的地方豪族、亡隋官吏、義軍將領等各方面政治力量,建立起對中國和世界歷史造成重大影響的唐王朝。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那麼關隴集團為什麼沒有發展成為魏晉以來門閥士族的形態?更沒有凌駕於皇權之上呢?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一統帝國建立後,在加強中央集權加強皇權的政治道路上舊有的門閥已漸成為一個阻礙,嚴重干擾著官僚政治的更新和正常運轉,成為皇權政治的潛在威脅。可以說隋以及唐前期的政治,是關隴集團衍生出的新貴族與皇權政治的結合,是有別於東晉南朝門閥政治的新貴族政治模式。這種門閥政治新格局遭到的第一次衝擊是在武則天統治時期。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武則天的上位對以後的唐王朝政治發展產生了深遠而不可估量的影響,特別是武則天成為皇后以後,關隴勢力即遭到了無情打擊,顧命大臣之一的褚遂良首先遭到貶黜,緊隨其後,針對長孫無忌的打擊也展開。至此,作為顧命大臣的長孫無忌、褚遂良在權利鬥爭中雙雙倒臺。而在打擊長孫無忌的同時,關隴集團勢力也遭到清洗,關隴勳貴勢力越發衰落,政治權力更進一步向皇權集中。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武則天臨朝稱制七年間,關隴集團徹底瓦解,唐前期以關隴集團勢為代表的貴族政治徹底宣告崩潰。

玄宗皇帝即位以後,恢復以長安為政治中心,但於其當政後期,邊鎮勢盛尾大不掉,“關中本位制度”已然不復存在,此時也發生了對門閥士族的第二次衝擊: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亂。先是安史叛軍對關東乃至關中廣大地區造成了嚴重破壞,以至“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後來,安史敗跡,關東士族翹首以待的王師,竟再次進行了屠掠。①安史亂後,割據局面形成,在中央則由宦官專權,官僚集團之間形成朋黨之爭。士族也成為了黨爭的工具。比如長達四十多年的牛李黨爭。這實際上也反映了舊門閥士族勢力(如趙郡“望族”李德裕 榮陽大姓鄭覃等)和新興庶族地主集團 (如牛僧儒、 李宗陰等)的鬥爭。儘管他倆兩派之間的鬥爭是錯粽複雜的,但這卻可以看出到唐朝後期,門閥士族仍然有著一定的力量和影響。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但是到了唐末,黃巢起義不僅給了李唐王朝,也給了門閥士族最後一擊。當時,黃巢率領的農民起義軍轉戰南北,到處打殺世族集團,幾乎掃蕩了所有門閥世族的勢力。廣明元年十一月,起義軍攻破東都洛陽,隨後攻下潼關,並一舉佔領長安。唐僖宗倉皇逃奔四川。在佔領長安後,黃巢手下將領尚讓安撫城中居民,但是對世族集團卻加以大肆殺戮。那麼,為何安史之亂沒有給世族造成永久性創傷?戰後世族為何依然能夠享有政治高位?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首先,二者性質不同。安史之亂實際上屬於胡漢矛盾的產物。每當胡漢矛盾激化之時,中原漢民族往往強調夷夏大防。另外,安史之亂和五胡亂華的胡人本身多為貴族,他們與中原世族本就屬於同一階級。安祿山曾出仕唐朝多年,深諳中國政治文化。為了儘快建立起可行的統治,他積極尋求並且利用唐朝的官僚機構,藉助門閥士族的力量從而鞏固統治。而黃巢起義的性質是下層民眾的暴動,屬階級鬥爭的範圍。他們起義的目的就是為了推翻凌駕在他們之上的門閥士族。這時候,門閥士族就成為他們革命的物件。出於報復心理,黃巢在整整四年內都在各地大肆破壞,對唐朝世族發起了大規模的殺戮。其次,安史之亂造成大量人數傷亡的地點多集中在北方地區(特別是河北藩鎮區域)。這樣,世族尚且可以透過遷移來躲避動亂。而黃巢起義以及隨之而來的動亂,幾乎影響了唐王朝境內所有人口多的地方,此時已經很少有足夠安全的地方來給世族避難了。簡言之,唐末最後的動亂,恰恰是集中於兩京和周邊地區,進而導致了世族大規模的消亡。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經過農民起義軍的巨大沖擊, 李唐王朝的統治基礎動搖了。借而發跡的朱全忠勢力崛起, 逐漸控制了李唐政權。天祐二年五月,朝中官僚世族,宰相裴樞(河東著姓)、崔遠(博陵名族)等被貶逐,接著吏部尚書陸扆(吳姓世族)、工部尚書王溥(太原著姓)等也被貶。所以,黃巢起義對唐末世族產生了嚴重影響,徹底摧毀了門閥士族的勢力。隨後持續不斷的政治暴力和戰亂嚴重影響著唐王朝和整個社會。在這一時期,世族有的被滅門,有的家族離散飄零。即便他們當中有些人可以躲過一次或多次動亂,也失去了往日的輝煌,無法繼續維持自身的影響力。

曾與皇權共天下,百年後被黃巢屠戮,門閥政治為何到唐朝就衰亡?

至此,由李淵父子構築並綿延了一個半世紀之久的唐代門閥政治體系,土崩瓦解了。這不僅是唐代門閥政治的結束,而且是中國歷史上自魏晉以來的門閥政治的結束。門閥政治結束以後,五代時期計程車族還繼續存在了一段時間,但不再形成集團,不再能操縱政府。隨著北宋的建立,士族徹底衰落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吹雪

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