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讀懂老子的魯迅

2021-12-25由 維度思考M3H8 發表于 歷史

少年不知人間味,讀懂已是過來人,說的十分到位,在我們一生中,就是一個感悟認知的過程,在這個深邃到簡單的過程裡,人們都要經歷日升月降,陰晴圓缺,悲歡離合,婚商嫁娶,功名利祿。

那老子六十三章的文字可以記載一些做事的道理。老子追求的是無我中的大我,如:“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說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修行,無非就是解開結縛,從幻象中解脫,以無生滅的因地心,證得無生滅的究竟果;要或的明白,就要知道生與死的意義,還要對生死有著深刻的認識於辯證的剖析,所以修行人必須以大勇猛心捐棄一切有為相,此即“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這樣的修行可以到寺廟裡於僧人探討,可以到尼姑庵裡於尼姑交流,可以到大學科研單位於教授探討,要有可能,最好能與王陽明有個對決。

讀懂老子的魯迅

有時間對魯迅先生經常懷念,可能與生活及世界觀的看法有關,這裡也是那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不去強求比人的認知,也不去過多的解釋自己,在這個書於自己的人生世界裡去感悟書於自己的那份人生己觀。我以前說過,再過一個世紀,魯迅先生依然會活躍在人們的思想裡,我非個人認為,魯迅先生真的讀懂了老子,即便外人沒有幾個可以那樣說,我在這裡還是給先生強調一下。觀古今當下,通常的世人皆以名位為大,以利祿為多而取之。然道至虛微、淡泊無物,皆以為小少,故棄而不取。真的是這樣,沒有幾個人可以超凡脫俗,有也是間歇性的;回頭看看魯迅先生的思想,也就明白了許多,我認為先生的思想見其作品,至少從作品是那個可以看到先生的部分思想,伴隨著魯迅先生的作品,可以一同凝望逝去的歷史,解讀上個世紀中國最憂患的靈魂,同時在成長中,不斷剖析自我個體的生命存在,生命的存在就是一個深刻的命題,這已是我們見證深刻的必修課,從中也可以更好,更清晰的認識自己與世界,先生的思想大部分勢必仍將持續下去,成為我們很多人靈魂深處不可磨滅的永恆。

讀懂老子的魯迅

在說我記載的聖人,聖人去功與名,釋智遺形,而獨與道遊,是去其大多,而取其小少,故以至小為至大,至少為至多,故大其小,而多其少也。試觀世人報怨以德,則可知矣。貨到當今的世界裡,且世之人,無論貴賤,事最大而難解者,怨也。然怨之始也,偶因一言之失,一事之差,遂相構結,以至殺身滅名,亡國敗家之禍;當前最好的阢隉的故事也有,被加拿大無端扣留的孟晚舟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甚至有積怨深憤,父子子孫,累世相報而未已者,此舉世古今之恆情也。豈非其事極大且多哉;可以總現實的解讀也有案例存在,河南萬隆國際的父子之戰,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讀懂老子的魯迅

老子的論調“斯則怨乃事之至大而多,人人必有難釋者,殊不知有至易者存焉,是所謂為無為,事無事,大其小,而多其少也。天下之事,何獨於怨,而事事皆然。故天下之事至難者,有至易存焉,至大者,有至細存焉。人不見其易與細,而於難處圖之,大處為之,必終無成”。“難”、“大”皆有為相也。“易”、“細”,大道,至易、至簡,至細、至微,離名絕待,離是絕非。這樣的道理警示人們,做事要細緻,要有遠見性,在想到魯迅先生的一生,我們有時候也是汗顏,從優渥的地主家庭出身,學問不子安話下,學者-教授-文人-救國人士-作家-思想家-教育家——-在我的總結裡,先生有著這樣的稱謂,我認為先生也是讀懂了老子的人,更是在老子的影響下有所延伸的那個人。

廖良明 書于山東聊城齊魯大廈

2021年9月29日(圖片來自網路,轉載請註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