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鄉情鄉韻 洛舍魚圓子

2021-12-27由 愛德清 發表于 美食

鄉情鄉韻 洛舍魚圓子

『“鄉情鄉韻”

鄉情鄉韻 洛舍魚圓子

· 洛舍魚圓子·

/ 第

108

期 /

———————

文:陳松泉

1

Part

林語堂先生說過:“人世間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我們鄭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學問,而是吃。”這句話用到洛舍人的身上,或許是最貼切不過了。洛舍人一聚攏來吃,掛在嘴邊的就是洛舍有名的魚圓子、肉餅子和豆腐乾。其中魚圓子是令洛舍人最引以為傲的東西!在洛舍人的話裡,任何高檔酒店的魚圓子,都比不過味道純正的洛舍魚圓子。所以,這個題目在我腦海中留存了好多時光,也不敢輕易動筆。似乎一動筆,寫出來的東西會被正宗洛舍人當作笑料的。

我是半個洛舍人(洛舍女婿),雖然沒有正兒八經地全套做過魚圓子,但曾經給做魚圓子的高手,我的大舅子當過下手。所以,在洛舍人海吹魚圓子如何如何做滋味才好時,我也能侃上半句內行的話語。

鄉情鄉韻 洛舍魚圓子

2

Part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的生活還不富裕,年關臨近之時,五六斤以上的大花鰱更是稀罕物。我的老家西廟橋雖說也是魚米之鄉,但跟洛舍、鍾管一帶的魚鄉相比,確是小巫見大巫了。看到岳母家好幾條大花鰱養在水池裡,眼睛也會發綠的。然而,魚多則賤。岳母家的花鰱基本上不是用來燒著吃的,主要用於做魚圓。花鰱是做魚圓的上好材料。我的活兒就是撈起一條魚,去魚鱗,開膛剖肚,清洗乾淨,然後將魚剖為兩爿,用鋒利的刀刃將兩爿上的大骨頭剔掉,然後將一爿魚用一枚銅釘將其釘在砧板上,用菜刀斜著刀刃輕輕地從上而下把白色的魚肉剔下來。剔剩的紅色的魚肉和魚皮扔進裝魚頭魚尾的提籃裡。這一道工序,關鍵是剔的時候,不能用力太大,要輕輕地勻速地剔,只有這樣,剔下來的肉泥才細膩。兩爿魚剔完,搪瓷盆裡就有半盆魚肉泥了。剔過魚肉,才能理解孔老夫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名言。

鄉情鄉韻 洛舍魚圓子

這時,大舅子過來往搪瓷盆裡加少許水,加鹽。據說,加鹽,是個技術活。鹽放得多了,魚圓就硬,鹽放得少了,魚圓就會散,融不攏。只有恰到好處,魚圓才會柔和有彈性,有咬嚼。這分寸的拿捏可全得憑悟性和經驗的累積,“讚的魚圓”是悟性與靈性的完美呈現。接著,大舅子吩咐我用幾雙竹筷按順時針方向不停地打。一直要打到竹筷能插在魚肉泥中不倒才算達標。當時還沒有現在家裡常用的攪拌器。所以,打魚肉泥的活兒是很累人的,時間一長,手臂會很酸。

洛舍,家家戶戶都會做魚圓。大舅子做魚圓好像只加冬筍和少許薑汁等,我老婆做魚圓卻要加兩個雞蛋清。我曾問過為什麼?答案是老底子傳下來的規矩:現殺的活魚不用加雞蛋清。具體什麼原因不清楚。大概這就是經驗,就是秘方。

接下來,就是燒水,做魚圓下鍋。那是廚藝層面的技藝了。做魚圓的高手非常看重魚圓入水的姿勢,因為那是決定魚圓形狀完美的關鍵。

鄉情鄉韻 洛舍魚圓子

3

Part

現在,每年清明時節,小舅子都會安排我們去洛舍魚圓做得最地道的飯店吃飯,大盆的魚圓一上桌,那一個個白嫩得宛若凝脂的魚圓,色澤純正,個兒大,彈性足,趁熱吃,入口鮮嫩柔滑,齒頰留香。吃魚圓,喝著熱騰騰的飄著蔥花香氣的魚圓湯,真乃錦上添花。“好吃!”“正宗!”“鮮!”嘖嘖稱讚之聲此起彼伏。客人臉上盪漾著滿足,主人殷勤地讓大家“喜歡吃就多吃幾個”,話語中洋溢著自豪。

如果提前預訂打好的魚圓漿的話,你還可以打包回家再過回癮。但味道就沒有在洛舍吃的那麼地道,那麼正宗了。我明白:地道的洛舍魚圓裡糅合著許許多多的洛舍的水土人情呀!

鄉情鄉韻 洛舍魚圓子

圖文無關

執行主編:歸李喆

道路交通安全小貼士

鄉情鄉韻 洛舍魚圓子

鄉情鄉韻 洛舍魚圓子

鄉情鄉韻 洛舍魚圓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