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我的孩子愛找麻煩,愛抱怨

2022-05-31由 糖果屋裡的小老虎 發表于 母嬰

往期回顧: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我的孩子很自私,不懂付出,只會索取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我的孩子愛找麻煩,愛抱怨

家長們經常會因為自己的孩子一遇到事情,第一想法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從各個方面找原因,抱怨不公平。任何一件小事,都會成為孩子抱怨的理由。

抱怨和推卸責任還有不同之處:

推卸責任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知道自己錯了,也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僅僅為了不承擔後果,而將責任推卸出去;

但這裡的抱怨是指,根本不覺得是自己的問題,而是講所有的一切都歸根於外界事物。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我們來總結一下:(總結圖示在下方)

孩子的缺點——愛抱怨,愛找麻煩

父母的原因——(過分)抱怨孩子,挑剔孩子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我的孩子愛找麻煩,愛抱怨

我們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都說過:

孩子會無意識地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抱怨和挑剔,容易在孩子心裡形成一個錯誤的觀念:抱怨和挑剔是遇到問題的一種本能反應,是正常的。所以孩子以後在遇到問題時,也會首先出現抱怨和挑剔的行為。

其次,父母對孩子無止境地抱怨和挑剔,在自己心裡或許是:“我嚴厲地對他,是為了他好,無規矩不成方圓。”,但對於孩子來說,能感受到的只有父母對自己的失望,在父母的負面情緒中沉淪。(這裡還想強調一點,並不是給自己錯誤的行為冠上一個正確的名號,行為就是正確的了。)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會遇到不少忍不住想和別人家孩子比較的情況,這種時候大多數家長會在心中發小小的牢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或是孩子再努努力,就可以超越別人家的孩子。這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縱容這種現象,就會形成

“受害者心理”

(PS:受害者心理,指的是人們在面對挫折和失敗時,傾向於把事情歸因為客觀環境或人力等不可控的偶然性因素,進而催生自憐心理的一種思維模式)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我的孩子愛找麻煩,愛抱怨

家長形成受害者心理後,會有更多的抱怨和挑剔。這是一種惡性迴圈,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受害者心理對於主體能帶來最直觀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將一切責任歸結於外界,這樣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活在自己的謊言裡,不用有所改變

伴隨家長的挑剔,孩子會自然而然地也將自己置於於“受害者”的位置。滔滔不絕的負能量,會使孩子喘不過氣,進而選擇逃避或是照葫蘆畫瓢(也開始挑剔外界,找別人麻煩)。

關於受害者心理對孩子的具體危害,我後續會專門寫一篇文章詳細解釋。

那麼我們該如何打破這種惡性迴圈?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做到一點:

家長以身作則,停止抱怨,把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

在下定決心改正錯誤後續遇到新出現的問題時,這裡給出幾個小建議(步驟)供大家參考,家長孩子都通用: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我的孩子愛找麻煩,愛抱怨

直視自己的錯誤,不找“替罪羊”

當事情不是按照自己預期的發展時,不要第一時間將責任歸結於外界,而是先從自身找問題。自我剖析的過程一定是不快樂的,但是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很重要的,也能體現出問題的核心。

勇敢承擔責任,說句“對不起”

當自己做錯了事情,學會承擔責任,學會道歉。道歉不只是跟他人和解,也是和自己和解的一個過程。

解決出現的問題,不去當“逃兵”

問題如果已經出現,那麼就不要選擇逃避,因為逃避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既然問題不會隨著逃避而消失,那就直面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育是場長跑,與君共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