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走神”正常還能激發創造力,何必給孩子戴“智慧頭箍”

2022-04-02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母嬰

智慧頭箍的出現並引發熱議本質上是擊中了家長的教育痛點,身為父母該如何抵抗這被激發了的教育焦慮?回到走神本身,這真的不正常嗎?孩子,甚至是大人,不可以走神嗎?

“走神”正常還能激發創造力,何必給孩子戴“智慧頭箍”

近日,一款名為腦機介面頭環開始在浙江金華一小學課堂上使用,由於能給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情況打分,並將分數傳輸給老師和家長,引發大眾質疑該產品作用於監控學生的討論。推出該產品的科技公司釋出宣告稱這款產品是為了訓練學生提升專注力,並非用來監控學生的產品。

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是不少家長希望達到的目的。這種願望一旦遇到了可以實時監控孩子注意力的高科技產品,讓我們來想象一下,會發生什麼?

“叮咚!”身為父母的你手機上收到訊息:您的孩子在本次45分鐘的課程中,走神了11次,每次1分鐘。放學後你會怎麼做?是假裝不知道?跟老師探討如何提升講課質量?質問孩子為什麼今天不乖、為什麼走神,都在想些什麼?還是跟配偶商量是不是要送孩子去醫院檢查有沒有問題?

戴上頭箍的孩子會有什麼樣的生活和感受?除了吃喝拉撒寫作業看電視玩iPad要被父母老師管理外,連發生在大腦裡的事情也會被大人以智慧產品的方式知悉,甚至需要他們每日坦白時,這個孩子會怎麼想?TA會不會有一種時刻被監控,被吞噬的感覺?TA會覺得自己是安全和自由的嗎?TA是被尊重的獨立生命嗎?或者說,自由、安全、獨立、被尊重,這樣的詞語根本不會存在於他們真實的感受裡,因為從未感知過,也就無法真正擁有。

對於教育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智慧頭箍的出現並引發熱議本質上是擊中了家長的教育痛點,身為父母該如何抵抗這被激發了的教育焦慮?

尊重兒童注意力發展的規律

關於注意力方面的發展,澎湃新聞·親子學堂希望為您鬆鬆綁。

研究者們早就知道,孩子的注意力是在一步一步發展的,要求孩子不走神,本身就違背了兒童發展的規律。專注力從幼兒時期一直會發展到青少年,2-3歲是快速發展的時期,3歲末4歲初注意力會出現一個大的提升,7歲以後控制能力增強,但是在10歲前,雖然孩子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在“排除干擾”方面,他們的注意執行水平直到15歲以後才能逐漸接近成人。

雖然許多教育機構提倡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但是所有的訓練都應該遵循孩子基本的發展規律。同時也應該看到環境本身給孩子注意力帶來影響。比如,總是強調和訓練孩子的高度專注力,可能會影響孩子在注意力轉移和靈活性方面的發展,因為注意力的品質不僅僅包括專注、持久,還包括靈活性。再比如,孩子上課走神,也可能跟環境任務不匹配有關係——簡單重複的任務對孩子來說沒有挑戰性,警覺程度下降,自然會走神;難度過高的任務遠超孩子的認知能力,孩子也很難集中注意力。

孩子學習走點神是正常的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真相,就是走神本身就是正常的事情,是大腦生成的具有適應意義的自然產物。與其跟走神較勁,不如接受必要的走神。

研究表明,在人們清醒的時間裡,有將近一半時間都在走神、分心。因為大腦無法總是專心致志。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研究者Jonathan Schooler曾讓被試花45分鐘的時間來進行閱讀,並在過程中測試他們走神的次數。結果發現被試平均走神次數達到了6。6次。大人在明知道需要專心致志地參與研究的情況下都會頻繁走神,何況那些玩心頗重的兒童呢?

另外,還有一個好訊息是,走神與創造力之間具有某種聯絡。同樣來自該校的一項研究關注了走神與創造力。被試被分成3組,完成兩次創造力測試。兩次測試之間間隔12分鐘,在這段時間裡3組被試執行不同任務來引發不同程度的走神。結果發現,走神程度最高的組創造力增長幅度也是最高的。可能的原因是在走神的過程中,大腦的執行和預設網路出現了碰撞,促進了新奇想法的產生。而走神也會增強無意識聯想的加工,為創造力提供了火花。

孩子天生是愛學習的,與其盲目地監控和訓練孩子的注意力,不如儘量保護孩子天性中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尊重孩子的興趣和發展規律,讓孩子有機會體會學習帶來的樂趣,讓內在引領他們去探索和學習。

這個世界有許多東西,真的不是您想控制就允許控制,您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了的。

頂部